脊髓损伤
腰椎外伤
据一份最新调查表明,近年来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 呈现逐年增高趋势,调查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发病率为 6.7/100万人口。 其中,交通事故是导致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占全部 脊髓损伤人数中的46.9%。其次是坠落、砸伤、挤压 等所致,占33.1%。另外从事跳水、跳伞、悬吊式滑 翔、冲浪、绳滑、攀岩、滑雪、山地自行车等体育娱 乐活动导致的脊髓损伤亦有增加趋势。 对伤员年龄和性别的分析显示,青年人是脊髓损伤高 发人群,其中21~30岁发病人数最高,占23.6%。男 性致伤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1。
(二)坐起和移动动作
1、坐起动作 C4~C5机能水平患者不可能独立保持坐 位,需要使用电动坐位保持床来实现床 上坐位保持。C4机能水平通过患者吹吸 气操控ESC或是利用颈部的活动操控电动 床的开关实现坐起活动。C5机能水平的 患者可以利用手背部操作开关按钮。
34
电动坐位保持床及防褥疮气垫
2、床~轮椅间的移乘
①起立性低血压
起立性低血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脊髓损伤后下 肢及腹部内脏的血管收缩机能下降。当患者由 卧位到坐位或由坐位到站立位发生体位变化时, 由于瘫痪肢体部位的血液流动减慢或停滞,从 而患者出现了头晕、眼迷等类似于贫血样的症 状。
②体温调节障碍
高位脊髓损伤后,体温经常出现异常,多为体 温升高,其原因是:体温调节中枢的传导通路 受到破坏;机体的热量不能更好的进行调节; 皮肤汗腺失去交感神经支配;出现病态性肌肉 收缩;一些合并症导致的感染性高热。而体温 降低多由于肌肉瘫痪不能收缩,产热量减少; 而交感神经功能丧失以后,肢体血管扩张,散 热增多也可引起体温调节障碍。
1.颈髓损伤患者的辅具应用适配 2.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辅具应用适配
脊髓损伤残疾人选配辅助器具 的要点
: 考虑使用者的使用目的和需求 考虑使用者的功能损伤水平 测量坐姿体位时身体尺寸 测量各部位的压力情况 考虑移动方式和交通运送方式 考虑维修方便与否 考虑使用者是否能承受的价格
C4~C5机能水平患者多需要完全帮助。 一个人搬运患者是可以利用机械或电动 移位悬吊设备
C6机能水平的患者可以独自完成移乘动 作。这个水平的患者首先将轮椅与床成 直角垂直放置,患者就可以自行完成移 乘动作。为了消除床与轮椅的缝隙可以 使用移乘板。患者可以自行移乘的前提 是,轮椅要具备一定的特殊功能,也就 是扶手要可以折卸的,脚踏板可以折卸 并可以向外旋转,手闸棒加长。
脊髓损伤后,可造成肢体相应 区域运动和感觉的障碍。
脊髓的功能
脊髓活动受脑的控制。来自四肢 和躯干的感觉冲动(包括除面部以 外的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以及本 体感觉),通过脊髓特定的通路到 达脑。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并经 过特定的通路下传至脊髓,完成肢 体运动等。 脊髓横段损伤后,出现损伤平面 以下的肌张力消失、感觉消失和迟 缓性瘫痪,尿渚留,大便滞留。
脊髓损伤后,特别是颈髓损伤的患者由于运 动能力下降,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导致身 体局部长时间受压(特别是骨突出部位),致使 受压部位皮下组织内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坏 死;或是在移动身体时皮肤与被褥及坐垫摩擦, 致使皮肤破损而产生。 好发部位: 枕部、肘部、肩胛骨部、骶骨部、坐骨结节部、 腓骨小头部、外踝、足跟等。
何为脊髓损伤
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 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 部分或全部(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 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能力、生活自理 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神经损伤,是康复治疗的 主要对象之一。
脊髓损伤的原因
一)外伤性 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 高处坠落、暴力砸伤、刀伤枪伤等 约占70 % 二)非外伤性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肿瘤和血管意 外、脊髓前动脉的血栓或出血引起 脊髓局部缺血等约占30%
脊髓损伤的分类
根据脊髓损伤平面的高低分为 四肢瘫 截瘫 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分为 完全性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功能障碍与合并症
主要功能障碍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障碍 3.呼吸功能障碍 4.膀胱、直肠控制障碍 5.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6.心理障碍
1、运动障碍
脊髓损伤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会出现障碍, 在急性期呈驰缓性瘫痪,可持续6周以上或更长时间, 然后进入痉挛期。脊髓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 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可大致分为 四肢瘫和截瘫。 四肢瘫(quadriplegia)是四肢和躯干(包括呼吸肌)的完 全或不完全的瘫痪,由颈髓损伤所致。 截瘫(paraplegia)是指下肢及躯干完全或不完全瘫痪,由 胸腰骶髓损伤所致。 并且,也可根据瘫痪肌肉的肌张力形态表现不同, 分为高痉挛型瘫痪和迟缓型瘫痪。一般四肢瘫多表现为 上肢迟缓型瘫痪,下肢痉挛型瘫痪。
脊髓损伤患者的辅具评估适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博爱医院 戴东 E-mail:daidong0715@
授课内容
脊髓损伤相关的医学及康复的基本知识 脊髓损伤患者相关的常用辅助器具的评 估适配
脊髓的分节
根据脊神经根丝出入的范围, 脊髓可分为31节: 8个颈节(C1-8) 12个胸节(T1-12) 5个腰节(L1-5) 5个骶节(S1-5) 1个尾节(Co1)
Ⅰ Ⅱ
C6
手背屈
A B
2
3
旋前肌(+)桡侧腕屈肌(-)
旋前肌\桡侧腕屈肌\肱二头肌 (+)
C7
手指伸展
指总伸肌 小指固有伸肌 尺侧腕伸肌
Ⅲ
A
尺侧手指完全伸展可能 桡侧手指及拇指不能伸展
侧方捏 指腹捏
B
桡侧及尺侧手指完全伸展可能 拇指伸展弱 尺侧手指完全屈曲可能 桡侧手指及拇指不能屈曲 拇指完全伸展可能 桡侧及尺侧手指完全屈曲可能 拇指屈曲弱 大鱼际肌弱 \手内肌麻痹 指浅屈肌(+)\(-)
4、排尿、排便障碍
在脊髓休克期,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 休克逐步恢复时,表现为反射性膀胱和间歇性尿失禁。 前者见于T10~T11以上脊髓横断者,骶髓排尿中枢完 好,逼尿肌反射恢复,膀胱充盈后可完成反射性排尿, 又称尿失禁。后者则不能通过反射完成排尿动作,需 通过加压耻骨上腹壁完成排尿,为尿潴留。 排便障碍可表现为便秘等症状。
28
(一)起居
1、床上正确的姿势摆放 急性期颈髓损伤患者的卧床阶段,正确 的姿势摆放不仅有利于脊柱骨折部位的 愈合,而且有利于预防压疮、关节挛缩 及痉挛的发生。常见的卧位姿势有仰卧 位和侧卧位。
(1)仰卧位
●上肢体位 四肢瘫患者的双肩向前,肩下垫一薄枕头,确保 双肩不后缩。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的枕头上,肘伸展, 腕关节背屈约30°~45°以保持功能位。手指自然 屈曲,手掌可握毛巾卷,以防形成功能丧失的“猿 手”。 ●下肢体位 髋关节伸展,在两腿之间放1~2个枕头,以保持 髋关节轻度外展。膝关节伸展,膝关节下可放小枕头, 以防止膝关节过伸展。双足底可垫小方垫,以保持踝 关节背屈,预防足下垂的发生。足跟下放小软垫,以 防止出现压疮。
3、呼吸障碍
高位脊髓损伤后,不仅肋间肌麻痹,受C 3~C5神经支配的膈肌及呼吸辅助肌,如胸锁 乳突肌、斜方肌也将减退,呼吸时,胸廓可呈 反向运动,致胸腔负压下降,肺容积和气体交 换受到影响。膈神经失去大部分或全部功能, 使膈肌功能减退。又由于交感神经受累,使迷 走神经占优势,从而导致气管、支气管内腔收 缩变窄,咳痰能力减弱,支气管内分泌物不能 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
6、心理障碍
脊髓损伤给患者在精神上带来了难以描 述的痛苦,患者常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和 情绪性障碍。 在早期,患者心理往往要经过震惊阶段、 否定阶段、抑郁或焦虑阶段等阶段性变 化过程。
主要的继发性合并症
1.褥疮(压疮) 2.异位骨化 3.深静脉血栓 4.关节活动障碍、挛缩 5.泌尿系统感染
1、褥疮
Zancolli颈髓损伤分类
最下位机 能髓节 C5 基本机能 肘屈曲 基本机能肌群 肱二头肌 肱肌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分类 亚型分类 A B 肱桡肌(-) 肱桡肌(+) 手背屈弱 手背 屈强 1 旋前肌(-)桡侧腕屈肌(+) 弱的侧方捏 弱的侧方捏 弱的抓握动作 有效的侧方捏 强的抓握动作 (C6B3水平效果明显) (肌肉)的关系
平面 C5 动作(关键肌) 平面 动作(关键肌) 屈髋(髂腰肌)
屈肘(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L2
C6
C7 C8 T1
伸腕(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L3
伸肘(肱三头肌) 屈伸四指(指深屈肌) 外展小指(小指外展肌) L4 L5 S1
伸膝(股四头肌)
踝背伸(胫前肌) 伸大脚趾(趾长伸肌) 底屈(腓肠肌、比目鱼肌)
5、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是一种脊髓损伤患者特有的血管反射,多发于T6损伤 平面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 脊髓损伤后,早期由于失去交感神经的控制,可出现心 率减慢、血压偏低、体温调节异常、反应迟钝以及定向 力差等现象,损伤平面以下,发汗、寒战及竖毛反射均 消失。 四肢瘫痪的患者可出现植物神经反射亢进,常为身体内 在或外在刺激所诱发,如膀胱过度充盈、大小便不畅、 压疮、膀胱结石、尿路感染等。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 压、大量出汗、面色潮红、脉搏缓慢、头痛、抽搐、视 野缺损等症状。
脊髓节段与皮肤表面触觉的分布
脊髓节段 颈2 颈4 颈5-7 颈8-胸2 胸4 胸7 胸10 腰1 腰2-5 骶1-3 骶4-5
皮肤区域 颈部 肩部及锁骨上 上臂、前臂及手的桡侧 手、前臂及上臂的尺侧 乳线 肋弓下缘 脐水平 腹股沟 下肢前面 下肢后面 臀、内侧面、肛门、会阴部
38
3、操纵轮椅
C4机能水平患者不能利用上肢驱动普通 轮椅,需要使用有特殊装置的高靠背电 动轮椅,如利用下颌操纵控制棒来驱动 的电动轮椅、用呼吸控制电源开关来操 控轮椅靠背椅升降的电动轮椅等。而C3 机能水平以上的患者,在使用的电动轮 椅上安装呼吸控制器后就可以驱动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