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作诗》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
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

及暮归,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

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
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

过,拜访意。

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

⑤牵合:指受到束缚。

⑥程课: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

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

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

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
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孩子啊,要呕出心血了才罢休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

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