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诞生于文艺复兴时代。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 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大概可以总结为宽阔的入口和巨大 的楼梯,豪华的庭院和房间,再配以大范围夸张的装饰,还有光线与阴影的运用。
主要设计者:布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 平面形式: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式。
梯形 2 广场 .
方尖碑 喷泉雕塑 半圆形的长廊
1606-1612教皇命令马 德诺在原来集中式希腊 十字之前加了一段3跨 主体 的巴西利卡式大厅。圣 1.教堂 彼得大教堂前是乔瓦尼 .洛伦佐.贝尔尼尼设计 的的椭圆形圣彼得广场 。大教堂与广场之间有 一个的梯形广场连接, 这种布局,消除了常规 透视方法的纵深感。在 3.弧形 轴线上展开的空间宽度 广场 的变化,可打破基于常 规透视法的空间认知, 能过获得独特的空间效 果。
圣彼得教堂内 部
走进大教堂 需先经过一 个走廊,再 通过一道拱 门,最后到 达中央殿堂 ,教堂内殿 通往主祭坛 的进深比任 何一个教堂 都要深,给 人以神圣的 感觉。
大教堂内部 自走廊中心
从圣彼得大教堂前门入口 放眼展望主堂的情景。扩 建以后的拉丁十字形大教 堂,主堂长187米,宽58米 。大堂内共有11个小堂, 50个祭台,约450尊雕像,
圣彼得宝座
圣彼得宝座,是贝 宝座上方翼 右边紧邻御 尔尼尼设计的一件 展1.5米的圣 座的是教皇 镀金的青铜宝座。 灵鸽,12条 乌尔班八世 宝座上方是光芒四 射出的光线 的墓,同样 射的荣耀龛及象牙 ,象征着12 是贝尔尼尼 饰物的木椅,椅背 个使徒,同 的作品。御 上有两个小天使, 手持开启天国的钥 时这些光线 座左边是教 匙和教皇三重冠。 也象征着胜 皇保罗三世 传说这把木椅是圣 利之椅权利 的墓。 彼得的真正御座, 的来源。 後经考证为加洛林 国王泰查二世所赠 送。
圣彼得教堂结构
梯形广场
教堂与圣彼得 广场之间有一 个的梯形广场 连接,这种布 局,消除了常 规透视方法的 纵深感。在轴 线上展开的空 间宽度的变化 ,可打破基于 常规透视法的 空间认知,能 过获得独特的 空间效果。
圣彼得广场
从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回看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由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尔尼尼主持设 计施工。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 每个长廊由排成二行的142根塔斯干式的圆石柱支撑,两个长 廊的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 神采各异、栩栩如生。
大教堂正面
万神庙正面
门
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如果遇上机 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按规定,每时25 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後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 入天堂。其他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 门”。
大教堂立面
圣 门
大教堂正面-壁柱
教堂正面采用古希腊科 林斯柱式。
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 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 雕像,据说那是耶稣 的另一得意门徒保罗 ,耶稣在世时,他总 是与彼得一起跟随耶 稣的左右。 右手握剑,左手拿圣 经。
由于教会内部人士等人的干预,可能导致圣彼得有许 多瑕疵和不足之处,比如每跨开间不均等,构图比较 杂乱。另外立面采用的是两层高的巨柱式,由于尺度 过大,没有充分发挥巨大高度的艺术效果。在教堂入 口加出的巴西利卡式大厅,导致一个相当长的距离内 ,都不能完整的看到穹顶,穹顶的统率作用没有了。 但我觉得,这些瑕疵,恰恰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那 是历史的交替和变更在她身上留下的伤痕,而建筑师 们为了修复她的伤疤,为了将它塑造的更加神圣美好 ,付出了大量的经历和心血,于是她随着历史一同成 长,最终蜕变为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圣彼得,这 座世界上最大最华丽的教堂。
大教堂内部 自走廊向左侧
堂两侧各有6根石柱,将主堂 分为三条通道。中间一条最宽 25米。在东西方 向每两根巨 柱之间,有穹窿相连,它也是 走向两旁的过道;过道通向靠 墙的小经堂;巨柱的外部和相 邻的两个小经堂交结的墙垣之 间,又形成一个小穹窿。
大教堂内部 自穹顶向右侧
由此可以想象,大堂和两侧的 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 十几个穹窿,水平相连、高低 相错、大小相间,宛如十几个 倒垂的莲花花瓣飘浮在大堂之 上,愈显得圣彼得大教堂高大 宽阔、四通八达、精巧非凡。
最后穹顶剖面
穹顶外部采光塔上十字架 尖端高达137.8米。是罗马 全城的最高点。希腊十字 的两臂,内部宽27.5米, 高46.2米,通长140多米 。 一大、二小,三个穹顶, 有呼应和陪衬.
由米开朗琪罗设计 的教堂中央大穹顶
穹顶直径41.9米,万神庙(43.3米) 内部顶点高123.4米,
穹 顶 内 景
圣彼得大教堂外观设计
教皇保罗五世建筑师卡罗•马德诺将教堂入 口加长200英尺,建成长形巴西利卡式大厅
正立面主要特征
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 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大教堂 ,正面宽115米,高45米,以中 线为轴两边对称,8根圆柱对称立 在中间,4根方柱排在两侧,柱间 有5扇大门,2层楼上有3个阳台 ,中间的一个叫祝福阳台,重大 的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 上露面,为前来的教徒祝福。 缺点:每跨开间不均等,构图比 较杂乱。另外立面采用的是两层 高的巨柱式,由于尺度过大,没 有充分发挥巨大高度的艺术效果 。在教堂前面一个相当长的距离 内,都不能完整的看到穹顶,穹 顶的统率作用没有了。
广场 喷泉
方尖碑两旁各 有一座美丽的 喷泉,涓涓的 清泉象征着上 帝赋予教徒的 生命之水。
广场 雕像-圣彼得
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 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 像,他神情自若、面带 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 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 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 耶稣给他的圣旨。 圣彼得是耶稣十二门徒 中的大弟子。
广场 雕像-保罗
圣 母 哀 痛
米开朗琪罗在不到25岁的年纪就完成了如此伟大的作品。 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 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转手。这是米开朗琪罗唯一署名雕刻, 名字刻在玛利亚胸前的绶带上。1971年有个疯子敲坏了圣 母面部,所以现在罩上了玻璃罩。
青铜华盖
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 华盖。它由4根螺旋 形铜柱支撑,足有5 层楼房高那么高。华 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 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 明灯,而下方则是宗 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 墓,只有教皇才可以 在这座祭坛上,面对 东升的旭日,当著朝 圣者举行弥撒。
老圣彼得大教堂
公元 4 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并在圣彼得的 墓地上修建了最初的圣彼得教堂,史称老圣彼得大教堂。这是 一座宏伟的教堂,整幢建筑均用镀金马赛克装饰,为巴西利卡 式建筑。
新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天主教称圣伯多禄大殿)外部总长 211.5米,中间十字展翼最宽137米,占地15159.6平方 米,建筑总面积49737平方米;大堂主体高45.5米,中 央大圆顶内高123.4米,连顶外十字架高达137.8米;全 堂可容纳6万人,其中主堂可容纳2万5千人;广场 340×240米,可容纳50万人。是世界第一大教堂。
建筑概述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全景
圣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 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建造时间: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26-333年修建。1452年,尼古拉 五世下令重建,于1626年完成。 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广场 半圆形的长廊
贝尔尼尼设计的 半椭圆形柱廊, 喻义一双拥抱的 手在欢迎信徒。
广场 半圆形的长廊 入口 中部
中间圆柱, 两边方柱, 三角形额 枋,与大 教堂正面 类似。与 万神庙的 比较。
长廊 半圆形的长廊 石柱
半圆形的长廊 的石柱采用塔 斯干柱式。
广场 方尖碑
广场中间耸 立着一座41 米高的埃及 方尖碑,是 1856年竖起 的,它是由 一整块石头 雕刻而成的 。有传说称 是由埃及赠 送。
地理位置
梵蒂冈城国
Stato della Città delVaticano
是世界上最小的 主权国家,也是 世界上人口最少 的国家。位于意 大利首都罗马城 西北角的梵蒂冈 高地上,四面都 与意大利接壤, 是一个“国中国 ”。领土包括圣 彼得广场、圣彼 得大教堂、梵蒂 冈宫和梵蒂冈博 物馆。
虽然梵蒂冈在地理上是一个 小国,但因天主教在全球庞大的 信仰人口,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 领域拥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
圣彼得教堂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室内墓园,教堂内 部呈现在眼前的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 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 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基罗24岁 时雕塑作品《圣母哀痛》。二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 ”。三是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 座。
圣彼得大教堂平面演变过程
圣彼得大 教堂是教 皇和人文 主义斗争 的交点, 反映在实 际就表现 在教堂的 平面图上。
古希腊十字式
拉丁十字式
圣彼得大教堂主要建造者和平面演变过程
伯拉孟特设计的分裂成放 射状的多中心平面形式
米开郎琪罗计的双轴 对称的平面形式
在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情况下,左右对称突出了沿轴线的方 向性以及空间进深,而若采用两条交叉轴线则产生了向心 性,对称轴增加并形成放射状时就更加如此。
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演变过程
现在我们见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境罗的杰作,双重 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 孟特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 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 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 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其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