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诗歌中形式的翻译与意境的把握_对英文诗歌的两种译文的评论
论诗歌中形式的翻译与意境的把握_对英文诗歌的两种译文的评论
的回忆与感叹。后读到译文,对原文所传达的思想与意境有了更 旧草帽,是我惟一的爱,就像是你给我的生命,丢失了再也找不
加深刻的理解。 无论是从译者对原诗歌的理解,语言的选择,诗 到。
歌的节奏与韵律还是意境的诠释都是不错的译文。 本文将从这
妈妈,就在那年夏天,在往克利兹米的路上,我的草帽掉了。
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讨论。
其自身的特点,要将其丰富的感情与想象,优美的语言与旋律翻译出来,再现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需要译者对原文的
充分理解与把握。 本文将通过一首英语诗歌的两种译文的比较,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意境、翻译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
握诗歌的“三美”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9
通过两种译文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译好诗歌,需要深刻 地理解原诗的丰富含义以后,还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充分地把握 原诗的意境,还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与文学欣赏的基础,只有这 样才能很好地驾驭诗歌的翻译。 参考文献: [1]戴 伟 栋.新 世 纪 研 究 生 公 共 英 语 教 材[M]. 上 海 :上 海 外 语 教 育出版社, 2004. [2]陈宏薇.新编英汉 翻 译 教 程[M]. 上 海 :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4. [3]廖国强.英汉互译 理 论 、技 巧 与 实 践[M]. 北 京 :国 防 工 业 出 版 社 ,2006. [4]许 渊 冲 .翻 译 的 艺 术 [C].上 海 :中 国 对 外 翻 译 出 版 公 司 ,2006. [5]常霜林.诗歌翻译是一种文学再创作[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 ,2007,(4):60-61. [6]吕宝军,王治江. 诗歌翻译的意境再现[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06,(2).
Suddenly that wind came up
原文等值,但若脱离了字句谈风格,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Stealing my hat from me
首 先 是 标 题 的 翻 译 。 译 文 1 将 英 语 诗 歌 Straw Hat in the
Swirling gust of wind blew it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1578(2009)3-0028-02
1 引言
Mama, that summer
诗歌是一种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炼,富于节奏和韵
On the way to Klitsemi
律的文学作品, 要做到诗歌的翻译, 除了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
I lost my straw hat
译文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内心的感受, 在脑中勾勒出 一张张画面才得以译出这样优美的译文的, 译文 1 采取的是直 译,而译文 2 基本上采用的是意译。像“炎炎”“弯弯”这些词是作 者根据画面加入的。
另外,译文 2 充分考虑了语言与形式的节奏美等,难免会损 失 了 “意 美 ”。 与 原 作 中 为 了 表 达 感 情 ,几 次 重 复 了 “do you remember,”, 在 译 文 中 没 有 这 种 情 感 的 表 达 。 “Swirling gust of wind blew it Higher and higher”, 给人的感觉是风将草帽吹得 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的画面,与译作的“谷深不见底”表达的草 帽坠入深谷所展示的情景是有所不同的。 而译文 1 就是完整地 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3 结语
其次, 由草帽的丢失, 引起了往事的回首和内心悲伤的情 绪。 “No one could bring it back,Like the life you gave me ” 此句表达一种时光一去不复返。译文 2 的译者将其译成“一朝因 风失,吾心常凄凄”。一句“常凄凄”将作者的那种的内心的感受。
最后,有百荷的枯萎及蟋蟀的叫声,让作者十分感伤。 而译 者的一句“声声伤断肠”十分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与情感。 “情依依”“常凄凄”“伤断肠”这几个词把作者的感受描叙得很真 切,真正把这首诗歌的意境读懂了,能够引起译文的读者的深深 共鸣。 2.3.4 翻译方法
(上接 28 页) 再次,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含义,译文 1 是对整个原文
的简单告白,没有将其深刻含义译出。译文 2 的译者尽可能以最 少的语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以少总多, 译文中的 “怜儿情依 依”,“声声伤断肠”就是最好的证明,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原 文作者的人到中年的无尽伤感,一个“断肠”就足以让读者体会 到丢失草帽引起的回忆与苍伤。
作为一个主动学习的个体, 有意识的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学 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 通过不段调 整和完善, 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更加合理, 有效率。元认知 策略的掌握和使用离不开学习主体自身学习观念的转变, 能动 性的提高和学习任务的明确, 而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 意识更可以激励学习主体将元认知策略运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 去, 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Flavell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on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 - developmental inqui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景, 及诗人的写作风格外, 还必须对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有所了
The lilies along the road wilted
解。只有正确、充分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才能使翻译
And wonder that straw hat
出来的作品与目的语诗歌的读者所接受,否则,不仅不能使读者
The crickets wept every night
Wind 按其字面含义译成是“风中的草帽”,而译文 2 的译者将其
Higher and higher
译成“草帽吟”就似乎比较符合古诗标题的风格。
Mama, that old straw hat
其次, 译文 1 的语言是比较直白的, 用平淡的语言来描叙
was the only
的,让人读来比较亲切,跟原文的语言风格比较接近。 而译文 2
坠入深谷里
百荷已枯萎
Mama, do you remember,
谷深不见底
但闻蟋蟀唱
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
从此难寻觅
声声伤断肠
I lost that hat long ago,
2.3 比较分析
It flew to the foggy canyon
通过对原文诗歌与译文 1 和译文 2 的五言律诗的比较,其
2.2.2 译文 2
2 译文与原文的比较分析
炎炎盛夏天
此帽母所赠
2.1 英语诗歌原文
弯弯山道上
怜儿情依依
Straw Hat in the Wind
狂风骤然起
一朝因风失
Mama, that summer,
吹落旧草帽
吾心常凄凄
On the way to Klitsemi,
帽随狂风飘
如今山道旁
My straw hat flew down the mountains.
One I really love
所采取的五言律诗体,就决定了其语言是力求简练的,不像原文
But I lost it,
为了表达情感而采取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性的词语。 阅读译文 2,
No one could bring it back
我们仿佛能听到一个人到中年的人对时光已逝和对往事的怀念
Like the life you gave me
Mama, I wonder what happened to that old straw hat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Which fell down the mountain-side?
2.3.1 语言
And whirled out of my reach like your heart
评论译文, 最高标准当然是看能否最大程度地在风格上与
正确,充分地理解诗歌,还会使作品丧失其美感。
2.2 中文译文
诗歌的翻译是翻译中较难的一部分, 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2.2.1 译文 1
是很难传达其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在翻译中,遇到十分熟悉
妈妈,就在那年夏天,在往克利兹米的路上,我的那草帽,掉
的英文单词却不知如何表达。尽管每个词都认识,翻译也无从下 进了山谷。 妈妈,你还记得吗? 记得你给我的那顶旧草帽吗? 很
第6卷 第3期
Vol. 6 No.3
读与写杂志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9 年 3 月 March 2009
论诗歌中形式的翻译与意境的把握
— ——对英文诗歌的两种译文的评论
胡立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在诗歌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其语言美,形式和节奏的美,还要考虑诗歌意境的翻译。 其中意境的把握是关键。 诗歌有
[2]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M]. Dublin: Authentik, 1991. [4]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1999. [5]O’Malley M.& Chamot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6]程 晓 堂 ,郑 敏 . 英 语 学 习 策 略 [M]. 北 京 :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 2005. [7]束 定 芳 .外 语 教 学 改 革 [M].上 海 :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 版 社 ,2004. [8]文 秋 芳.学 习 成 功 者 与 不 成 功 者 的 学 习 方 法 [J].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1995. [9] 应 慧 兰 . 新 编 大 学 英 语 [M]. 北 京 :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 2000. 作 者 简 介: 马 桂 花(1980-),女 ,山 东 德 州 人 ,西 安 外 事 学 院 英 语 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