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

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

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诗歌是语言的结晶,诗歌往往以其精炼的形式、和谐的音韵和节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

汉语诗、英语诗的欣赏也不是一件易事。

英语诗歌在其一千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丰富的诗体。

这些诗体都有各自的规律、音韵、主题和表现方式,它们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尽管诗歌能满足人们内心的渴望,但还是有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觉得诗歌晦涩、奇怪,难以理解。

欣赏诗歌就要欣赏语言的节奏及形式特点,欣赏诗歌格律的韵律、音节及句式。

不管英语还是汉语诗歌,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句子中的排列,其目的是为了声韵和谐。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能产生声音回环的美,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汉语诗歌行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在一定位置上重复,也能产生音乐美的听觉效应。

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作为不同民族的诗歌种类,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有着自己的独有的习惯和风格。

1)汉语诗歌的格式韵律、音节、押韵很规范。

而英语诗歌的韵律、音节格式变化很大。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下江陵》)又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黄鹤楼》)如:波西·比希·雪莱的《Music,When Soft V oices Die》(《轻柔的声音寂灭后》):Rose leaves,when the rose is dead,Are heaped for the beloved’s bed;And so thy thoughts,when thou art gone,Love itself shall slumber on.根据英语诗歌的优美韵律,按汉语诗歌的韵律翻译如下:情人,玫瑰花凋寂,在你的床上堆积;你的爱,你的思恋,你去后,还在床上安眠。

同样的韵律、音节格式在汉诗中也有。

如: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2)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其它文体,它的跳跃性很大,一般对具体的形象描写,要让读者产生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而表现出来。

汉语诗只注意第二句的韵律、音节,汉语诗的第一句韵律等于不存在。

英语诗歌的韵律是通过音节中的轻重组合形式表现。

如郑略的《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有何人!如威廉·华兹华斯《Upon Westminster Bridge》(《威斯敏斯特桥上有感》)第二节: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silent,bare,Ships,towers,domes,theatres,and temples lieOpen unto the fields,and to the sky,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直译成汉语诗就成了罗列,看不出诗歌的优美。

清晨俊美,坦露,没一丝声响,船只,穹顶,塔楼,剧场,寺庙,偃卧着展向原野,展向云霄,都在清澄的晨风中闪闪发亮。

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引)。

这里“寒”与“还”押韵。

在英国诗歌中,遇到两行一节的诗时,与中国诗的韵律、音节格式相同。

如艾米莉·狄更生的《Presentiment》(《预感》)第二节:The Notice to the startled Grass,That Darkness——is about to pass——唤起恓惶的野草。

被黑夜一行将笼罩——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是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如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O wile West Wind,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Thou,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Are driven,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Yellow,and black,and pale,and hectic red,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 O thou,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这是《西风颂》的头两节。

这首诗是由五首形式特殊的十四行诗组成的,每一首的韵律格式非常规整。

狂放的西风哟,你是秋天的精气,你不露形迹就使得树叶凋枯,有如鬼物被巫师驱赶而逃逸。

你把感染瘟疫的各种植物,枯黄,黝黑,苍白,病态的潮红,把它们运进冬天幽暗的床铺。

如:霜降水痕收,浅碧粼粼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苏轼《南乡子》前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上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无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上片)这种诗歌格式很特殊,朗读时可以做一个句子处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却不应,倚杖听江声。

——(苏轼《临江仙》上片)3)在英语诗歌中,它的韵律格式同中国诗截然不同。

如席德尼《A Ditty》(短歌)第一节:My true-love hath my heart,and I have his,By just exchange one for another given:I hold his dear,and mine he cannot miss,There never was a better bargain driven:My true-love hath my heart,and I have his.恋人赢得我的心,我赢得他的,心与心相互赠与,公平交换;他不能无视我的,我珍藏他的,再也找不出更好的交换条件;恋人赢得我的心,我赢得他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诗歌中存在的相同于不同之处以外,在英语诗歌中还有几种独特的格式。

有些格式中在中国诗歌中是见不到的。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如罗伯特·布朗宁《Pippa’s Song》(《比芭之歌》):The year’s at the spring,And day’s at the morn;Morning’s at seven;The hillside’s dew-pearled;The lark’s on the wing;The snail’s on the thorn:God’s in His heaven——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一年的春日,一日的清晨;清晨七点钟;上坡儗珠露;云雀在展翅;蜗牛爬荆榛;上帝在天空——看世界安堵!如托马斯·纳什的《Spring》(《春》):Spring,the sweet Spring,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Then blooms each thing,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Gold doth not sting,the pretty birds do sing,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快意的一年之首啊,俊美的春天;使万象更新,姑娘们起舞翩翩;春寒不螫人,百鸟都欣欣鸣啭,咕咕,啾啾,啁啁,相互吸引。

这种格式在中国人看来是想都想不到的。

另外还有一种韵律、音节格式在中国人看来也是很怪的。

如布朗宁的《Home-Thoughts,from the sea》(《海上乡思》):Nobly,nobly Cape Saint Vincent to the North-west died away;Sunset ran,one glorious blood-red,reeking into Cadiz Bay;Bluish’mid the burning water,full in face Trafalgar lay;In the dimmest North-east distance dawn’d Gibraltar grand and gray;“Here and here did England help me: how can I help England?”——say,Whoso turns as I,this evening,turn to God to praise and pray,While Jove’s planet rises yonder,silent over Africa.圣维森堤岬角巍然向西北消淡,斜阳壮丽如血沉向加的斯海湾,蔚蓝的特拉法加迎着烧红的海面,东北茫茫处直布罗陀高耸而灰暗,当远方木星升起,非洲笼罩着一片安恬,这黄昏时刻谁同我向上帝赞美祝愿:“祖国处处都壮我情怀,我何以报国?”这首诗的韵律格式对于中国人来说,念起来都很自然。

4)总之,诗的语言是高度精致,用有限的词句反映出人的感情、自然的环境及人们的意境。

汉语诗古时就是一首歌,讲究的是节奏,中国诗歌的韵律在偶数行上,只要记住这些,就基本掌握了汉语诗的韵律、音节的格式。

英语诗歌的韵律、音节格式为什么这么复杂多变,这是英语诗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诗歌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歌讲究联想,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

我想通过上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欣赏诗歌应该把原诗的意境析出。

各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英语诗的韵律、音节等方面比汉语诗自由一些。

诗歌的翻译欣赏,是让中国人读的,就必须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读出铿锵有声的韵味来。

同样,中国诗译成英语诗时也应符合说英语国家人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家更好地欣赏我国诗歌。

【参考文献】[1]孙梁.英美名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2]王力.诗词格律概要[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