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复习题

神经系统复习题

神经系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神经核 9、斜方体 17、交感干2、神经节 10、灰质(皮质) 18、白交通支3、马尾 11、硬膜外隙 19、灰交通支4、内囊 12、神经 20、终池5、纹状体 1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6、蛛网膜下隙 14、白质(髓质)7、纤维束 15、蛛网膜粒8、基底核 16、小脑扁桃体二、问答题: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

2.试述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途径(要求分别说明感受器的部位,三级神经元胞体的所在,交叉部位,重要走行及其位置和投射区)。

(可用箭头表示)(针刺小指引起疼痛致手缩回,其神经传导通路是怎样的?)(针刺足内侧缘引起疼痛致足缩回,试问在此神经传导路上有哪些神经、神经节、神经核和纤维束参与?)3.试述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途径。

(可用箭头表示)(要求分别说明感受器的部位,三级神经元胞体的所在,交叉部位,重要走行及其位置和投射区)。

4.试述锥体系的具体传导径路。

(可用箭头表示)5.以右眼看物时,请问神经冲动经过了哪些结构到达视中枢?(要求:感受器及各级神经元胞体名称、位置,神经纤维走行及中枢定位。

可用箭头依次表示)6.某病人右侧内囊受损,此病人可能损伤哪些主要结构?会出现哪些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为什么? 7.试述脑脊液产生及引流途径。

8.大脑半球分哪几个叶?是如何划分的?9.与眼有关的神经有哪些?10. 分布于舌及管理舌的运动的神经有哪些?11.左侧脊髓后索与左侧内侧丘系受损伤后所出现的症状有何不同?为什么?12.试述内囊位置、分部及通过各部的主要纤维束。

13.内囊的血液供应为何?通过内囊膝部和内囊后肢(脚)的纤维结构是什么?其中属于感觉传导路的内囊结构有哪些?14.某病人右侧内囊出血压迫内囊膝和后肢,此病人可能损伤哪些结构?会出现哪些感觉和运动障碍?出现的症状属何种运动神经元损伤?15.用箭头表示硬脑膜窦血液回流情况。

16.营养大脑半球的动脉有哪些?分别来源于何动脉?各分布于何处?17.简述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可用箭头表示)进食时,舌有温热感,试问神经冲动传入时先后经过的神经传导通路是怎样的?18.左侧背侧丘脑腹后核损伤时,有哪些传导路发生障碍?其症状出现在哪一侧?19.简述皮质脊髓束的传导通路。

20.简述皮质核束的传导通路。

21.一侧动眼神经损伤和一侧视神经损伤,其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有何不同?为什么?22.躯干、四肢浅、深感觉和运动传导路各在何处交叉?23.试分析右侧第8胸髓半横断时,可能损伤哪些结构并出现什么症状?24.试问与语言、书写和阅读有关的中枢位于何处?损伤后可出现什么症状?25.简述海绵窦的位置及穿行结构?26.简述脑干内副交感神经核的名称及其换元后的节后纤维所支配的器官?27.简述脑脊髓被膜及其形成结构。

28.大脑动脉环由哪些动脉组成?它位于何处?有何功能意义?29.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中段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分别易损伤什么神经?损伤后的典型症状分别是什么?30. 坐骨神经可分哪几支? 损伤后各有何症状?31. 动眼神经含有哪些神经纤维?受损时症状分别是什么?32. 简述三叉神经的面部皮肤分布区。

33. 试比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三、病历分析下列病例为神经解剖讨论定位诊断用,都是发病或受伤若干个月以后的病人,只记体检摘要,病史从略。

定位诊断应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结构。

病例一患儿,男,5岁,三个月前曾发烧,右腰背部和右腿疼痛。

现检查,主要体征如下:右下肢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明显萎缩、腱反射(一),病理反射(一)。

其他未见异常。

诊断:右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炎。

病例二患者,男,54岁,四个月前腿疼。

现黑夜行走困难,如踩棉花,白天行走需看着自己的脚尖。

现检查摘记如下:闭目时站立不稳,脐以下,双侧辨别觉(一),震动觉(一),双下肢本体感觉消失尤以足趾最明显;痛觉和温度觉正常;主动和被动运动未见明显异常,肌肉不萎缩,其他无异常所见。

定位诊断:双侧T10处脊髓后索的薄束损伤。

病例三患者,男,48岁,铁匠,主诉:手触烧红的铁不觉烫,烫伤后亦不觉得疼。

现检查:双上肢及乳头以上胸背部痛觉、温度觉消失,触觉无异常。

其他无阳性所见。

(感觉分离现象,就不可能是周围神经损伤)定位诊断:C5 -T4白质前连合损伤。

病例四患者,男,21岁,五个月前背部受刀刺伤,现检查:右下肢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右下腹壁反射(一),右提睾反射(一),Babinski征(+),右侧脐以下辨别觉(一),震动觉(一),本体感觉(一);痛温觉正常,但平脐有一窄区痛温觉消失。

左下肢腹股沟以下痛温觉消失。

其他未见异常。

定位诊断:右侧T10处的脊髓半横断。

损伤结构:T10处损伤了右侧的皮质脊髓束,薄束,双侧斜升或同侧上升的脊髓丘脑束。

病例五患者,女,63岁,五个月前突然跌倒发病。

现检查:左上、下肢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肉无萎缩,Babinski征(+),左下腹壁反射(一)。

左上、下肢及左半身精细触觉(一),本体感觉(一)。

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

其他未见异常。

定位诊断:右侧延髓橄榄中部内侧损伤。

损伤结构:右侧内侧丘系、锥体束、舌下神经根丝。

病例六患者,男,48岁,发病四个月后,体检如下:左上、下肢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

左侧腹壁反射(一),提睾反射(一)。

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舌肌无萎缩。

右眼内斜视不能外展。

其他未见异常。

定位诊断:右侧脑桥下部受损。

损伤结构: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展神经根丝。

病例七患者,女,54岁,发病后三个月体检如下:左眼睑下垂,不能提上睑,左眼向外侧(并稍偏向下方)斜视,左眼球不能向上、内、下方转动。

左侧瞳孔散大,光照左眼或右眼时,右瞳孔均缩小,左瞳孔无变化。

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

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歪斜。

抬眉时两侧额部皮肤皱纹相同。

右上、下肢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Babinski 征(+)。

右侧腹壁反射(一)。

定位诊断:左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伤。

损伤结构: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动眼神经根丝。

病例八某外伤病人左下肢不能随意运动(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右侧脐平面以下半身的皮肤痛温觉丧失(脐平面受第10胸神经支配),诊断为椎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试分析:①脊髓损伤部位(节段)?②哪一个椎骨骨折?③损伤了哪些传导束?定位诊断:①胸9脊髓节附近左半横断②第6胸椎附近骨折损伤结构:③左侧皮质脊髓侧束、薄束、脊髓丘脑束病例九某患者因车祸伤住院,检查发现:患者具有运动性失语症,右上肢有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无舌肌萎缩,右侧面部睑裂以下的面肌瘫痪。

试分析可能是什么部位受损,并说明原因。

诊断:左侧额下回后部和中央前回中、下部受损。

原因:左侧大脑半球额下回后部为运动性语言中枢,病人出现运动性失语,表明额下回后部受损;右侧下半部面肌瘫痪为中枢性面瘫,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表明右侧半舌肌瘫痪,结合中枢性面瘫及额下回后部受损的表现,应为左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下部受损;右侧上肢肌硬瘫表明中央前回中部亦受波及。

附:1.请说明内囊损伤为什么会出现“三偏”症状?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通过,当其受损时对侧肢体骨骼肌出现瘫痪,即为“偏瘫”;内囊后肢还有丘脑中央辐射通过,故内囊损伤时该辐射受损,对侧半身躯体感觉障碍,即“偏身感觉障碍”;内囊后肢后端有视辐射通过,当其受损出现双侧性同向性对侧视野缺失即“偏盲”,如此即“三偏”。

2.哪些肌肉瘫痪可导致“翼状肩”、“方形肩”、“爪形手”、“猿手”特征,为什么?翼状肩:前锯肌作用为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胸长神经损伤后,前锯肌瘫痪,斜方肌作用相对加强而导致“翼状肩”;方形肩:三角肌可使肩部呈圆隆形,腋神经损伤后,三角肌瘫痪导致“方形肩”;爪形手:尺神经损伤,拇收肌瘫痪使拇指不能内收、小鱼际萎缩变平坦,骨间肌萎缩塌陷,使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弯曲,导致“爪形手”;猿手:鱼际肌位于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可使拇指作展、屈、对掌等动作,正中神经损伤后导致“猿手”。

3.为什么肝门静脉高压的病人会出现呕血、便血及腹壁“海蛇头”状静脉曲张?肝门静脉系是回流腹腔内不成对脏器的血液,但与体循环的静脉之间亦存在吻合网。

①在食管下端及胃底,胃左静脉和胃短静脉与上腔静脉系奇静脉的食管静脉在粘膜下有一个吻合,当门静脉压增高,血液产生逆流,经胃左静脉至食管下端静脉丛,再由食管静脉、奇静脉回流到上腔静脉,久而久之,食管静脉丛曲张,甚至破裂,产生呕血。

②在直肠下端,门静脉属支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的髂内静脉的直肠下静脉之间也有一个吻合,门静脉高压也会使血液逆流,通过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至下腔静脉系。

此处静脉丛也可形成曲张、破裂,产生痔核、出血(便血)。

③门静脉的附脐静脉,在脐周与腹壁上静脉及胸腹壁浅静脉相吻合与上腔静脉交通,同时也可与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吻合,而与下腔静脉交通,在门静脉高压时,逆流血由附脐静脉至脐周静脉网,可发生曲张,在皮下可看见脐周弯曲的曲张静脉,即称为“海蛇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