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



遗传学和血清学分型不能统一


遗传学相关的同种细菌其抗原可出现异质性 毫无相关的菌种可出现同一抗原。

根据伯杰鉴定细菌手册第9版,链球菌目前分为40 个种和亚种
二、临床意义
A群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产生多种外毒素和 胞外酶。 1.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可分三大类: 细菌的胞壁成分 外毒素 胞外侵袭酶类

琼脂扩散试验或ELISA法测定


药物敏感性试验

葡萄球菌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规首选抗生素 为苯唑西林和青霉素;临床常用药物是阿 齐霉素、克林霉素、甲氨苄啶、万古霉素 等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ethe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


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 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绝大多数MRS为多重耐药, 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 类等 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CoNS是人体皮肤黏膜正常菌群之一 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表皮葡萄球菌

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静脉导管感染、腹膜透析性腹膜炎、 血管移植物感染和人工关节感染等 女性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免疫受损患者的感染菌

腐生葡萄球菌

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产生荚膜多糖或糖萼有关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

是指革兰染色为阳性的一群球菌,与医学 有关的兼性厌氧球菌有9属 通常引起化脓性感染,故又称化脓性球菌 (pyogenic cocci) 本章主要介绍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专性厌氧球菌在第十六章厌氧菌中介绍。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在自然界 广泛分布。 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肤黏膜上的菌株 可致多种化脓性感染


4.磷酸酶试验

将待测菌种点种在加有硝基酚磷酸盐的 pH5.6~6.8 MH琼脂上,孵育18~24h,菌落 周围出现黄色为阳性。 大多数的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施氏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和猪葡萄球 菌为阳性。

5.吡咯烷酮芳基酰胺酶试验

将孵育24h斜面培养物接种在含吡咯烷酮-β 萘基酰胺(PYR)肉汤中,使细菌浓度调 整为2号麦氏管浊度,35℃孵育2h,加入 PYR试剂后2分钟内呈现深紫红色为阳性。
3.耐热核酸酶试验

将待检菌的过夜肉汤培养物置沸水浴15min后, 滴加于含甲苯胺蓝核酸琼脂上已打好的直径为 2~5mm小孔内,置35°孵育,1h~3h后观察结 果,绕孔周围蓝色琼脂转变为粉红环为阳性。 同时设阴阳对照。
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中间 葡萄球菌、猪葡萄球菌能产生耐热核酸酶。 表皮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含微弱耐热核酸 酶。
②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 有α、β、γ、δ等 损伤细胞膜的毒素(细胞毒素),破坏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肝细胞等 杀白细胞素 细胞毒素 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增强细菌侵袭力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噬菌体Ⅰ群产生,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对内 毒 素 的 敏 感 性 —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
抗原结构
荚膜 蛋白质 细胞壁 肽聚糖 细胞膜 细胞质
根据蛋白抗原进一 步分类M抗原
多糖 分 为 A、B、C、D、F、G 等 20个群,A群致病 菌(溶血性链球菌或 化脓性链球菌)
1)多糖抗原(C抗原)群特异性抗原,细胞壁的多糖组分。
2)表面抗原或称蛋白质抗原:壁外的菌毛样结构含M蛋白,位于C抗原 外层,具型特异性,有近100种血清型。M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3)P抗原或称核蛋白抗原:无特异性。

B群抗原

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
传统的分类方法

α溶血性链球菌

包括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 草绿色链球菌群(Viridans streptococci) 牛链球菌(S.bovis)

不溶血D群链球菌

种系分类法

种系分类法

原归属为D群链球菌的肠球菌和N群链球菌已分别独立 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
(四)分离培养与鉴定

脓液、分泌物等

接种于血琼脂平板

有污染的标本如粪便等

应接种在选择平板上,如甘露醇高盐平板、哥 伦比亚多粘菌素奈啶酸平板

血液标本则用肉汤增菌培养基
葡萄球菌属内各菌种鉴定方法
1.菌落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或橙色,菌落周围出现或不出现透明 溶血环 表皮葡萄球菌 某些产粘液菌株能粘附在琼脂平板表面,无 色或白色
第二节 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某些菌种为毒力强的致病菌
某些菌种作为正常菌群栖居于宿主的呼吸道、消 化道、泌尿生殖道 某些菌种是皮肤上的过路菌和黏膜上的定居菌

一、分类

传统分类
以血平板上溶血现象 Lancefield抗原血清分型


种系分类法

链球菌属的分类较以前的分类有较大变化

其余尚有一些能在人体中分离到

二、临床意义
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通过在宿 主体内增殖、扩散和产生有害的胞外物质(酶 和毒素)引起宿主疾病。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致病物质)包括: ①酶;②毒素;③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
1.致病物质
①酶
凝固酶(coagulase):使含抗凝剂的人或兔 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 游离凝固酶: 是细菌分泌到菌体外的凝 固酶,能被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形成 复合物,再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 白,而使血浆凝固
结合凝固酶或聚集因子: 是结合在菌
体表面的凝固酶,能与血浆中的纤维蛋 白原交联使菌体快速凝集
凝固酶
意义: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致病机理: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 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使感染局限 化和形成血栓。
耐热核酸酶:水解DNA 纤维蛋白溶酶:水解纤维素(纤维蛋白溶酶、葡 激酶)
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扩散因子) 脂酶:分解脂肪 触酶:分解H2O2
分类

引起人类疾病的重要菌种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头状葡萄球菌(S.capitis) 人葡萄球菌(S.hominis) 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 溶血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里昂 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巴氏葡萄球菌、耳葡萄球 菌、孔氏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解糖葡萄球菌、 山羊葡萄球菌、普氏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等。
S.aureus
Ab
四、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的部位,采集不同的标本。 该属细菌广泛分布在人体皮肤和黏膜,采 取时避免病灶周围正常菌群污染。
(三)标本直接检查 Nhomakorabea
无菌体液如脑脊液和关节穿刺液可使用涂 片、革兰染色后直接显微镜检查,查见细菌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其他体液标本如同时伴有炎性细胞时则直接 显微镜检查结果也具有参考价值。 涂片检查发现有形态相似的革兰阳性球菌, 则可初步报告“查见类似葡萄球菌属革兰阳 性 球菌”,并进一步进行分离和鉴定予以证实。

溶血葡萄球菌、里昂葡萄球菌、施氏葡萄 球菌和中间葡萄球菌为阳性。
6.其他鉴定试验

常用的葡萄球菌属种间细菌的鉴定生化试 验

鸟氨酸脱羧酶试验、脲酶试验、β-半乳糖苷酶、 3-羟基丁酮酸试验、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多粘 菌素B耐药试验、糖产酸试验
(五)肠毒素检测

动物学试验

经典的方法是采用幼猫腹腔注射(肉汤培养物或呕吐物), 4h 内发生呕吐腹泻和体温升高或死亡等现象者,提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存在 用琼脂扩散试验测定待测标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 毒素与相应抗毒素在琼脂糖中进行双相扩散,观察有 无沉淀线产生 将抗毒素包被在固相载体中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 测样本中的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噬菌体II群产生,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 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形成,继以表皮上层大量脱落
肠毒素(enterotoxin)
—约1/3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对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耐热100℃30min , 能够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腐生葡萄球菌 直径5~8mm,白色或柠檬色 菌落外观疑为葡萄球菌者应进行革兰染色证实 甘露醇高盐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为黄色


2.凝固酶试验
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玻片凝固酶试验-测定结合型凝固酶 试验时挑取少数菌落培养物(不能用生 长高盐琼脂上的菌落)加入1滴血浆,10 秒内观察细菌聚集和凝块形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呈现 阳性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有透 明溶血环。能在含10%~15% NaCl琼脂中生 长 该菌的抵抗力比其他无芽胞细菌强 触酶阳性

抗原构造
(1)葡萄球菌A蛋白: 细胞壁表面蛋白 质,完全抗原。
capsule peptidoglycan teichoic acid SPA
(2)荚膜多糖: 有利于细菌粘附 (3)多糖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 有群特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