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与运用
北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不升不落
在极点上看:
由于太阳周日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 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南、北极点太阳高 度角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1、图2(南极点图)和图3(北极点 图)所示。
太阳高度角
h°
N
0
12
24 时刻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
头顶
正午
傍晚
太阳运动轨迹
早晨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S
A
W
A点为观察地点,B点为天顶
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三条曲线即为太阳视运动轨迹,互相平行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S
A
W
规律1-1: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运 行轨迹均向南倾斜(正午太阳位于正南)
冬至 B 春秋分
图1
N
h° h° NS
S N 地平圈
图2
S
h° h°
N
S
S 地平圈
图3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运用:
一、根据太阳视运动轨迹倾斜情况 (正午太阳方位)判断地理位置。
二、根据太阳视运动轨迹长短(昼 长)、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 判断季节。
甲
乙
2
1
北半球
练习1:∠1=∠2=22°,求甲乙的纬度
答:甲是北极点,太阳高度相等=22度,说明太阳 直射在北纬22度,刚好极昼的纬度是北纬68度
昏线的西北方,故太阳东北升,西北落。ef
两点正北日出,xy两点正北日落。
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 未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均东北方向日出;西 北方向日落。
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方正北方向日出和日落。
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e
x
f
y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除南北极点外的各地太阳在晨线东南方,在
A.120°W B.0° C.60°E D.180°
练习3: 上图表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轨道图,已 知正午太阳位于A点,∠ABS=46°,求观察地点的 纬度____,太阳直射的纬度_____。
A
a
N
46° B
S
夏至 E
N
S
A
W
规律1-2: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运 行轨迹均向北倾斜(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夏至 春B秋分 冬至
E
N
S
A
W
规律1-3: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 运行轨迹与地平圈垂直
一天中正午太阳位置 *直射点以北地区太阳位于正南方 *直射点以南地区太阳位于正北方
东北升起
B 夏至
春秋分 东南升起
冬至
E
N
A
西北落下
W
S
西南落下
规律1-4: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①出太正•夏阳北半直,年射日太北 落半 正阳球 北从,)东各偏地北日升出起日落,偏从北西(偏极北昼落范下围内;,日 ②太•二阳分直时射太南半阳球从,正各东地升日起出,日落从偏正南西(落极下昼;范围内,日 出③正春•冬南秋半,分年日,从落 太正 阳东南 直偏)射南赤升道起,,全从球日西出偏正南东落,下日落正西
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 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
a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
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A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正北升起B
夏至
E
N
a
A
春秋分 冬至 S
W
正北落下
规律2-1: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昏线的西南方,故太阳东南升,西南落。ef
两点正南日出,xy两点正南日落。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 球,未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均东南方向日出; 西南方向日落。
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方正南方向日出和日落
B
E
N
S
A
规律1-5:
W
根据太阳运行路线(昼夜长短)判定季节: 红色(超过半圈)——夏至 黑色(不足半圈)——冬至 蓝色(正好半圈)——二分
• [例2]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 线与地面的夹角,回答:
5° N
35° S
某地
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15°N B.20°N C.15°S D.20°S
⑵.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A.70°N B.75°N C.70°S D.75°S
⑶.当太阳处在正北方上空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则该地的经度 位置是( )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晨线和经线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平行,除 南北极点外的各地太阳在晨线正东方,在昏 线的正西方,故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南极 点正北升正北落;北极点正南升正南落。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正东升
正西落
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e
x
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除南北极点外的各地太阳在晨线东北方,在
太阳高度
2h°
E
N
2h°
S
W 地平圈
0
12 24 时刻
图5
N
图4
E
2h°
S
W 地平圈
图6
AN
aa a
直射点
N
A
S
S
设:太阳直射在10°N (a°N)
问:1、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是(80°N) 2、A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20°)
规律:太阳直射在a°N,刚好极昼的纬 度为 90 °-a°, 其H=2 ∠a°
正北升起 B
夏至
春秋分
E
冬至
N
S
A
正北W落下
规律2-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已经出现极昼多时)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⑵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 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 射点纬度数的2倍,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 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7、图8(南半球图)和图 9(北半球图)所示。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a
N
c
S
A
W
N
B
a cb
A
S
规律1-6: 正午太阳射到A地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就是此时 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读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图, 回答有关
问题: 1. 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冬至日的 是__③__,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2_6_0_3_4_′ __。 2.当太阳视运动曲线如③所示时,该地昼长约_9_小时 。 3.当太阳视运动曲线如①所示时,日出方位是_东__偏__北_, 日落方位是 西偏北 。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极昼期间的太阳视运动
⑴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 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 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推知)。
太阳高度角
h1
h2
0
12
图7
S
h2
24 时刻
W h1
E 地平圈
图8
NS
W
h1
h2 N
E 地平圈
图9
2
1
设:某地极昼多时,∠1=30 °、 ∠2=10°,求:1、某地的纬度 2、求太阳直射的纬度
规律:
(∠1+ ∠2)/2=太阳直射的纬度
B
N
E
夏至
N
S春秋分
A
冬至
W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规律2-3: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北S 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