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大事回顾

2012大事回顾

2012年已经离去。

回首被“世界末日”预言笼罩的这一年,尽管没有像2011年一样,发生一个又一个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新闻,但2012年依然是国际社会深刻变化的一年。

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全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涌现新的物、事、人,纵然再丰富的语言,也难以一一记录国际社会在2012年的全部改变,以下六个字兴许能从一个侧面浓缩这一年国际社会的热点新闻。

“选”。

2012年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大选之年,超过50个国家先后完成权力交接。

其中,中、美、俄、法4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选举无疑最受瞩目。

除此之外,政坛常年动荡不安的日本也即将再次出现政府首脑更迭,而韩国则迎来其史上的首位女总统。

西亚、北非地区多个经历过“阿拉伯之春”的国家,也于这一年先后完成大选,迎来崭新的时代。

“争”。

各种力量彼此博弈,始终是这一年国际社会最显著的重要特点。

东亚地区中日、韩日和俄日的岛屿之“争”持续升温,欧盟征收碳排放税引发国际社会“争”议,IT产业巨头苹果和三星高达亿美元的专利之“争”等等,让形式多样“争”的僵局短期内都难以打破。

“乱”。

从去年到今年,叙利亚局势的走向一直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焦点。

部分西方国家助推叙反对派,非但无助于叙问题的解决,反倒是使该国局势越来越“乱”。

终结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民众,用选票迎来民选的总统穆尔西,但该国多地数万人街头示威游行的“乱”象却一次又一次在埃及重现并蔓延。

“Style”。

2012年全世界最红的神曲当属韩国鸟叔PSY的《江南Style》,不仅登上韩国各大音乐榜首,还打入欧美市场,从大明星到普通歌迷,到处都在模仿《江南Style》MV 中的骑马舞。

“Style”现象无论是体现了病毒式传播的威力,还是韩国软实力的一个象征,归根结底都是“鸟叔”的胜利。

一、钓鱼岛1894年甲午海战战败后,清政府于1895年向日本割让了台湾岛以及附属诸岛,当年,日本明治政府以清政府没有实际管辖钓鱼岛为借口,进一步非法把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以及附属海岛强行划为日本管辖领土,这样台湾岛以及附属诸岛、钓鱼岛以及附属海岛都在1895年被日本占领。

同一年,日本政府将非法窃取来的钓鱼岛租借给到钓鱼岛上垦荒的福冈人古贺辰四郎。

1932年,日本政府又把中国钓鱼岛非法卖给了古贺家族。

至此,钓鱼岛等3个主要小岛就成为了古贺家所谓的私有领地。

一直到1972年,古贺家族将南小岛和北小岛转手卖给埼玉县栗原家族的掌门人栗原国起。

1978年,再次将钓鱼岛卖给栗原家族,这样栗原家族就成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谓的土地权所有者。

不过,栗原国起只登过一次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除了几间坍塌的小屋以及日本右翼建造的灯塔外,一无所有。

1.钓鱼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15世纪前,中国人就被钓鱼岛作为航海标记。

从明朝开始,中国列入了中国海防的范围。

甲午战争后,日本吞并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钓鱼岛随即日本“暗地窃取”。

同一年,日本政府将非法窃取来的钓鱼岛租借给到钓鱼岛上垦荒的福冈人古贺辰四郎。

1932年,日本政府又把中国钓鱼岛非法卖给了古贺家族。

至此,钓鱼岛等3个主要小岛就成为了古贺家所谓的私有领地。

一直到1972年,古贺家族将南小岛和北小岛转手卖给埼玉县栗原家族的掌门人栗原国起。

1978年,再次将钓鱼岛卖给栗原家族,这样栗原家族就成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谓的土地权所有者。

不过,栗原国起只登过一次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除了几间坍塌的小屋以及日本右翼建造的灯塔外,一无所有。

2.美国将钓鱼岛“私授日本”1945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要归还中国。

1946年1月29日,根据《波茨坦公告》的第八条,《联合国盟军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77号》日本的国土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其附属岛屿。

1951年日本与美国等48国签定《旧金山和约》,授权美国托管琉球群岛及钓鱼岛群岛。

中国政府(大陆与台湾)和苏联均为参与签署。

1951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该和约的非法性。

1969年钓鱼岛地区发现石油之前,日本没有在钓鱼岛上建立主权标志。

1970年8月31日,在美国监督下的冲绳政府立法院起草了《关于申请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日本方面首次公开主张对该群岛拥有主权。

1971年6月17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诸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

美国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交给日本的行为,遭到了中国政府(大陆和台湾)的强烈抗议。

3.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引爆争端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在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号”发生冲撞,日方扣押中国渔船和船员。

日本海上保安厅决定以“日本国内法的妨碍公务罪”来处理此事。

4、日本为何要执意“购岛”日本一直有吞并钓鱼岛的“野心”。

日本的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

日本瞄准了现在是个好时机。

美国“重返亚太”以借助日本作为重要支点。

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及美日中国召开十八大,稳定压倒一切。

(二)、中国的强力反制高层谴责、舆论声讨、宣示主权、三军军演、民众抗议、停止交流二、美国重返亚太1.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战略重点的转变。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冷战。

1990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形成“一超”格局,美国出现了战略对手空缺。

这时,美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美国多面出击:与中国“斗”、伊拉克战争(1990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

2001年的“911”事件后,美国的战略重点转向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2001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不仅使美国精疲力尽,而且蒙受巨大损失。

两场战争,美国大概花费了9000亿美元。

2008年开始的、发源于美国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又重创美国经济。

美国无力支撑其全球争霸战略,决定把战略重点放在亚太地位。

2、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战略核心: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美国要在亚太地区建立对美国有利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希拉里:“美国的领导独一无二,前无古人,不可替代。

”3、美国为何要“重返亚太”?经济因素: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中日韩、东盟的一体化进程。

战略因素:中国“潜在的威胁”。

美国主流观点:“机遇为主,潜在挑战”。

4、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措施1)推行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2005年,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发起成立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2008年美国加入,其后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先后跟进。

2011年初起,美国积极施压推动日韩也加入该协定。

2011年11月11号,日本宣布加入谈。

美国的目的:建立有利于美国的秩序,为美国利益服务。

2)增加在亚太的军事力量根据新战略,美国将在亚太地区增加军事力量。

在未来几年,美军在亚太地区的舰只数量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52%增加到60%,包括净增一艘航空母舰。

这将使美军在亚太地区的航母数量达到6艘。

调整军事部署在太平洋地区部署更先进的战舰、电子战与通讯系统等。

利用伙伴国提供的海港、机场等,进行轮换式的临时部署。

新加坡同意美国部署4艘濒海战斗舰。

“鱼鹰”运输机和F-22“猛禽”战斗机进驻日本。

计划在日本南部岛屿部署“X波段雷达”在澳大利亚部署25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

(3)加强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巩固传统的军事同盟关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国,主要是指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

三、大选2012年是大选与领导人换届年。

相关的58个国家中包括中、美、俄、法4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日本、韩国、埃及、委内瑞拉、乌克兰、西班牙、希腊等有重要影响的国家。

换届涉及全球最大的5个经济体中的4个,涉及有关东北亚局势的六方。

2012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下一个全球政治和当事国国内政治周期的起点。

美国的大选,国内经济议题是重中之重。

奥巴马获得连任后,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财政悬崖、伊朗核发展和叙利亚内战等。

面对债务泥潭、新兴大国崛起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奥巴马政府需要极力营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环境。

奥巴马第二任期会继续推进重返亚太战略,强化与中国的竞争,但同时也会与中国进行密切合作。

从总体结构看,美国对华政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债务危机的深化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大选中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左转倾向。

由于公众对紧缩政策不满,因而一些左翼政党得势。

法国社会党领袖奥朗德在大选中获胜,使得中左翼政党在野10年后重掌政权。

在英国和德国的地方选举中,也出现了左翼力量上升的趋势。

在斯洛伐克,左翼的方向党获得议会多数席位。

在罗马尼亚,中右翼内阁倒台,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上台组阁。

自民党获胜,并非因为该党以及安倍受欢迎,而是因为选民对前民主党政权失望而作出了无奈选择。

安倍在国内民众失落、民族主义上升的背景下肯定会带领日本向右转,包括加强日美同盟,在领土问题立场强硬,以及在国内搞修宪、参拜等活动。

安倍面对的两个紧迫问题是重振日本经济并解决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他必须在坚持强硬立场与缓和日中关系这两者间找到平衡,但这是无解的。

所以,安倍的执政前景并不乐观。

如果他不能在经济发展和对华关系上有所作为,就难以避免与前任野田佳彦一样的“短命”任期。

在中东的埃及、突尼斯等国家,穆斯林宗教势力通过选举执政后,能否在国内建立稳定的秩序,实现动荡后各派的和解,是一个受关注的焦点。

埃及总统穆尔西当选后,国内一直冲突不断。

穆兄会以法律形式确保自己的权益,激起了世俗力量与自由派的强烈反对。

如果穆尔西不能有效实现社会和解与经济发展,一意强化伊斯兰势力的影响,那社会对抗就会持续。

当反对派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实现诉求的时候,暴力冲突就可能升级。

事实上,在中东这块充满动荡与对抗的土地上,是从来不缺少暴力因子的。

2012年作为大选年,标志着一个新政治周期的起始。

从大国关系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力量下降、新兴国家地位与影响上升的格局并未改变。

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多边外交与国际机制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选择。

没有国家或机制能够单独主导国际秩序。

中国地位的上升与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了全球政治的重心。

在力量结构变化的背景下,中国面对着周边冲突因素上升的局面,但事态不大可能发展到失控的程度。

中国与周边主要国家经过磨合能够建立起管控矛盾的正常国家关系机制。

就全球安全形势而言,中东北非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四、朝鲜总是让中国不省心朝鲜于4 月13 日凌晨在平安北道铁山郡发射了“光明星3 号”卫星。

虽然因为技术原因导致发射失败,但在“天安舰”、延坪岛炮击事件所引发的东北亚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之际,半岛因朝鲜发射卫星而再度成为多事之地。

朝鲜于4 月17 日以更强硬声明应对联合国安理会的谴责。

安理会2013年1月22日下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公开会议,15个理事国一致通过2087号决议,谴责朝鲜用弹道导弹技术发射卫星、违反安理会1718号和1874号决议,要求朝鲜停止这类发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