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3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10.3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实现永动机.他的设计如图所示.
A是一个磁石,铁球G受磁石吸引可沿
斜面滚上去,滚到上端的E处,从小洞B落下,
经曲面BFC返回,复又被磁石吸引,铁球就
可以沿螺旋途径连续运动下去.大概他那时还
没有建立库仑定律,不知道磁力大小是与距
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的,只要认真想一想, 其荒谬处就一目了然了.
滚球永动机 17世纪,英国有一个被关在伦敦塔下叫马尔基斯的犯 人,他做了一台可以转动的“永动机”,如图所示.
转轮直径达4.3米,有40个各重23千克的钢 球沿转轮辐翼外侧运动,使力矩加大,待转到 高处时,钢球会自动地滚向中心.据说,他曾向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表演过这一装置.国王看了很 是高兴,就特赦了他.其实这台机器是靠惯性来 维持短时运动的.
4.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符号法则写出各已知量(W、Q、ΔU)的正、负. (2)根据方程ΔU=W+Q 求出未知量. (3)再根据未知量结果的正、负来确定吸热、放热情况或做功情况.
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录像: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 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 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意义
物理量 符号
意义
符号
意义
W + 外界对物体做功 - 物体对外界做功
Q
+ 物体吸收热量 - 物体放出热量
ΔU +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1.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7×105J,内能增加4.3×105J. 在这一过程中,是气体对外做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功?做了 多少功?
﹀ Q=+2.7×105J ΔU=+4.3×105J ΔU=W + Q
动能
地面、轮胎的内能
符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三、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1、 第一类永动机 概念:不需要任何动力或燃料,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 结果:无一例外地归于失败. 原因: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2、永动机给我们的启示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录像: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动画:失败的永动机
塞与器壁的摩擦忽略不计,置于真空中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理想气体容器的底部.另
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弹簧被压缩后用绳扎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弹簧处于自然 长度时的弹性势能为零),现绳突然断开,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经过多次往复运动后
活塞静止,气体达到平衡态,经过此过程( D )
A. EP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内能 B. EP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其余部分仍
大气压力对A、B两管 中水做功代数和为零
能量守 恒定律 水的内能增加
小结: 1、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 = W + Q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
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U>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 知: W= ΔU-Q = +1.5 ×105J -(- 2.0 ×105J) = +3.5 ×105J>0
所以此过程中外界对空气做了3.5 ×105J的功
牛刀小试
2.如图所示容器中,A、B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是水,
上为空气,大气压恒定.A、B底部由带有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
小试身手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外界对一物体做功,此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机械能完全转化成内能是不可能的 C.将热量传给一个物体,此物体的内能一定改变 D.一定量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减少
小试身手
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 回一开始的状态,用W1表示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2表示气体对外界 做的功,Q1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在整个
1.水沟
2.阿基米得螺旋 3.水轮
阿基米得螺旋永动机
4.水磨
把水池的水提到高处,再让升高的水推动水轮机,水轮机除了
带动水磨做功以外,还可使阿基米得螺旋转不断提水,如此周而复 始,不就可以无需担心天旱水枯了吗?一时间,响应他的人大有人 在,形形色色的自动水轮机陆续提出,竟出 现了热潮.
磁力永动机 大约在1570年,意大利有一位教授叫泰斯尼尔斯,提出
著名科学家达·芬奇早在15世纪就提出过永动机不可能的思想, 他曾设计过一种转轮,如图所示.
在转轮边沿安装一系列的容器,容器中充 了一些水银,他想水银在容器中移动有可能使 转轮永远地转动,但是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得 出了否定的结论.他从许多类似的设计方案中认 识到永动机的尝试是注定要失败的.他写道: “永恒运动的幻想家们!你们的探索何等徒劳 达·芬奇设想的永动机 无功!还是去做淘金者吧!”
过程中一定有( A )
A.Q1—Q2=W2—W1 C.W1=W2
B.Q1=Q2 D.Q1>Q2
点拨:整个过程的内能不变, ΔE = 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ΔE=W总+Q总=0
Q总= - W总
Q1—Q2=W2—W1
小试身手
8. 如图所示,密闭绝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活塞,活塞的上部封闭着气体,下部为真空,活
小试身手
2. 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B的两
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气体乙。现将活塞P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 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的过程中( C )
A、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解:①根据ΔU = W + Q 得W = ΔU - Q = 4.2 ×105J - 2.6×105J= 1.6×105J W为正值,外界对气体做功,做了1.6×105J 的功。
解:②同理可得:W'=ΔU'- Q'= 1.6 ×105J - 2.6×105J= - 1.0×105J W为负值,说明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体积变大),做了1.0×105J 的功。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中三大发现之一,也庄严 宣告了永动机幻想的彻底破灭.
能量守恒定律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这个定律将广 泛的自然科学技术领域联系起来,使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有一系列 的共同语言.
2.水平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发动机熄火后,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 止.这一现象符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吗?如果符合,汽车失去的动能 变成了什么?
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理想气 体
C. EP全部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和气体的内能 D. EP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换
为气体的内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滚球永动机
软臂永动机 19世纪有人设计了一种特殊机构,如图所示.
它的臂可以弯曲.臂上有槽,小球沿凹 槽滚向伸长的臂端,使力矩增大.转到另一 侧,软臂开始弯曲,向轴心靠拢.设计者认 为这样可以使机器获得转矩.然而,他没有 想到力臂虽然缩短了,阻力却增大了,转 轮只能停止在原地.
软臂永动机
阿基米得螺旋永动机 1681年,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弗拉德提 出一个建议,利用阿基米得螺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1、表述: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
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2、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反映了功、热量跟系统内能改变之间的
定量关系.
ΔU 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3、数学表达式: ΔU= Q +W
W 外界对物体做的 功
Q 物体吸收的热量
ΔU=W + Q
定律中各量的正、负号及含义 ΔU = W + Q
与初态相比, ( D )
A.气体内能一定增加 B.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C.气体内能一定不变 D.气体内能是增是减不能确定
小试身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B.气体从外界只收热量,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D.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1)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 (2)将各种现象联系在一起 (3)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科研 (4)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小试身手
1. 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 热的,且不漏气,以U甲、U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 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 C )
A. U甲不变,U乙减小 B. U甲增大,U乙不变 C. U甲增大,U乙减小 D. U甲不变,U乙不变
甲 B乙 P
D、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
小试身手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Ⅰ(p1,V1,T1)被压缩至状态 Ⅱ(p2,V2,T2),已知T2> T1,则该过程中( AB)
A.气体的内能一定是增加的 B.气体可能向外界放热 C.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小试身手
4.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并对外做功,则此过程的末态
磁力永动机
就在一些人热衷于制造永动机的同时,科学家 们从力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中逐步认识到了自然界的 客观规律性.继达·芬奇之后,斯蒂文于1568年写了 一本《静力学基础》,其中讨论斜面上力的分解问 题时,明确地提出了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观点.
“神奇其实并不神奇”
他所用的插图画在该书扉页上,见图,图的上方写着:“神奇其实并 不神奇.”将14个等重的小球均匀地用线穿起组成首尾相连的球链,放在 斜面上,他认为链的“运动没有尽头是荒谬的”,所以两侧应平衡.
得: W=1.6×105J >0 即外界对气体做功
变式训练
例题: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6×105J的热量,内能增 加了4.2 ×105J。 问:①是气体对外界做了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了功?做了多 少焦耳的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