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摘要: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各种车辆汇集、行人密度大、路况复杂,是交通事故多发点,改善道路平面交叉。

是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对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基本内容,解决了交通组织的安全问题,并以身边宝石花路的平面交叉口进行实例安全分析和就改建、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优化设计;交通组织;渠化;视距三角形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网也在不断增加。

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功能是连接相交道路,使其构成道路网,使路网中的人和车实现自由转向。

在平面交叉口处由于多个方向的交通流进人,交通量大、冲突点多,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特别多。

由此可见,合理进行交叉口安全设施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着重从道路本身来深人分析事故原因。

2我国道路交叉口常见问题2.1道路交叉口本身的几何构造由于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上的历史原因,在很多城市道路网中,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交叉口存在诸多弊端,如多岔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锐角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及T形交叉口大量存在。

同时,一些新建的道路在建设时期对建成后交通量预测不充分,设计时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考虑不甚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置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视距不足、线形不合理以及没有预留建设用地等,使交叉口通行能力不足,造成交叉口交通拥挤和车辆运行混乱,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危险性。

2.1.1交叉口角度过小或畸形交叉口两条道路相交时,其交角应该大于45°,过小的交角不仅在行车时容易造成对象冲突,而且司机也不容易判断被交道路的距离和交通情况。

畸形多路交叉,如X型Y型往往会给交通组织带来麻烦,一般情况下采用环形交叉口来解决。

但是当相交道路角度、间距、等级组合不当时也会带来很大问题,一般通过交通组织和渠化来进行改善。

2.1.2视距不良非信号控制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如果存在广告牌、灌木丛,或者很多中小城市一贯采用的交叉口四角黄金地段大型建筑物等障碍物,造成一定的盲区,使前进在盲区的司机没有安全感,驾驶速度过快而交叉口较小时,很容易于被交道路的车辆发生冲突。

如果驾驶员遇紧急状况时来不及反应,采取应急措施不当而造成交通事故。

速度过慢又会使得通行能力过低。

视距不良的改善:在不能拆迁房屋的情况下,应该在支路上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并且对交叉口附近机非分隔带的灌木进行消减。

2.1.3交叉口面积过大又缺少必要的渠化平面交叉口面积过大,车辆和行人通过距离也大,这使得交叉口的信号周期变长,绿灯信号利用率低,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同时行人与自行车的过街时间延长,降低了行人的心理等待承受力,闯红灯的几率增大。

2.1.4进出口道设置不合理平面交叉口进出口处的车道数与标准路段的车道数一致,致使在进口处的车辆要突然变换车道,从而增加交通安全隐患;直行车道数少于出口处的车道数,造成路口通行能力下降;增加左转专用车道时,仅拓宽道路的右边部分,造成左转车道与出口的直行车道相对应,浪费了出口处的车道空间。

2.1.5缺乏对行人弱势群体的保障设施(1)一些交叉口面积大,行人多,车辆也多,而且车速高。

在不改变现有交叉口几何设计的情况下,应该设置要的过街行人设施。

但往往这样的交叉口连人行横道线都没有设置,或者人行横道线不明显,驾驶员看见时已来不及反应。

(2)道路较宽时,缺乏路中行人驻足区。

另外即使在绿灯时间通过,行人仍有可能同右转车流甚至左转车流冲突,使得行人过街时缺乏安全感。

(3)一些交叉口设计时未考虑行人过街等待区域,或设计的等待区域过小,导致一部分人不得不进入道路边缘区域等待过街,这势必会造成与右转车辆的冲突,是行人过街等待时缺乏安全感。

(4)在路侧设置渠化岛而增设右转专用车道缺乏使转弯车减速的设施,对从路边走到渠化岛的行人构成威胁。

2.2导流化交叉口导流化的重点是冲突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安全措施。

但是,目前我国大量交叉口没有进行导流化,或导流标志、标线破损而没有修复,或交通标志不统一,或导流化措施不完善。

与车流方向和交通量不相适应的导流化方案,也会扰乱交通秩序,降低通行能力,导致交通事故增加。

2. 3交通控制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与交叉口本身同样重要,犹如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1是信号控制;○2是停让控制,○3是在交叉口配备一定数量的警力对交叉口进行控制。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在交通控制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如交通信号灯可见性不好,远离交叉口,信号灯亮度差,高度和尺寸不合理,信号配时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信号相位不合理,清场时间不足,黄灯时间普遍偏小;一些居民聚居区,交叉口缺乏人过街横道灯,或行人信号配时不合理,红灯时间过长;在上下班高峰期,没有配备警力对交叉口进行控制。

2.3.1很多路口信号灯配时设计不合理黄灯时间过短,造成车辆在交叉口吃红灯,产生与横向交通流发生冲突的隐患,有些相位绿灯时却无车可过,有些相位绿灯时车辆却不能及时过完,形成车辆二次排队。

2.3.2标线设置不合理车行道的停车线位置不合理,离人行横道标线太靠后,使得绿灯通行距离过长,降低了信号灯的通行效率;人行横道和自行车道地面标线划分不合理,甚至有些地方就没有划标线,缺少行人的二次过街设施,增长了行人绿灯通行时间,降低了信号灯的通行效率,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3.3标志牌的设置存在较大问题有些主要路口没有设置标志牌。

有些路口的标志牌设置错误或者旧牌作废后也没有及时更换;有些路口的路名牌信息量太大,字体小。

2.4交通环境交通环境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气候条件(雨、雾、能见度)、照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路表排水、沿路街道及植被、人的交通意识、社会经济状况、交通立法、医疗条件、交通安全紧急救援通信工具、智能运输系统等。

环境对交叉口的安全也不容忽视。

在交叉口处的四周建筑密集、商店林立、摊点凌乱、各种霓虹灯、广告牌、音乐声、叫卖声,使人心烦意乱,这样的环境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影响正确的判断,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改善的原则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改善中,首先要明白安全改善的基本原则:◆根据城市规划条件,了解相交道路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通过调查分析,对交叉口进行安全诊断,分析各种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找出交叉口安全问题改善对策的实施顺序。

◆交叉口的改造要使交叉口单纯、明确、简单。

◆重视环保并节约投资。

4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对策交叉口安全改善,就是针对与交叉口相关的各种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改善交叉口的安全性能。

交叉口安全改善包括对进人交叉口的路段和交叉口本身(如变更交叉口和路段的几何线形、改变交通控制管理系统、改善路侧安全性等)的改善。

虽然交叉口安全改善往往只着眼于交叉口本身,但是交叉口的改良效果,不仅改善交叉口的性能,同时与道路整体的交通状况的改善相联系。

因此,在了解平面交叉目事故成因之后,针对造成交通事故危险的因素加以系统考虑,提出多种治理措施,各措施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发挥较好的作用,以期达到降低事故与危险程度的功效。

4. 1工程改造工程改造就是根据交叉口的功能和需求,采用工程建设的手段对原有交叉口进行改造。

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道路线形。

保证在距平面交叉口前的相当距离能看清路口的存在、交通信号、停驶的车队等。

2)减少路缘石半径重新设置交叉口的几何线形。

对不合理的车道和人行道宽度进行调整,增大或,使其与车辆的行驶轨迹匹配。

3)设置左转弯专用车道。

左转弯专用车道可以与专用相位配合使用,如果没有左转弯专用相位,左转车也可以利用左转弯专用车道等待穿越空档。

左转弯专用车道可以通过利用中央分隔带等拓宽进口道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在多车道进口直接通过车道功能划分获得。

设置左转弯专用车道时,要防止直行交通误人左转弯专用车道,因此,应当采用线形、标线加以限制。

4)设置右转弯专用车道。

右转弯专用车道一般应用于右转弯交通特别多的场合和锐角交叉右转弯交通多的情况。

5)设置右进右出渠化岛。

为了减少平面交叉口处的冲突点并减轻冲突程度,在正常交通流不利用的区域设置适当的右进右出渠化岛,规定车辆行驶位置,诱导车辆按正常方向行驶,为行人提供避车场所。

6)交叉口前提前掉头,清除视距三角内的不利因素,合理布置中央分隔带宽度,架设人行天桥或修建地下人行通道及立交桥等。

4.2完善道路标志道路标志及时提醒道路使用者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单行道限制、车行方向以及潜在安全隐患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规范交通、减少交通事故、便于交通管理的作用,对道路交通安全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正确设计及完善道路标志。

如对标志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和更新,避免新旧标志同时出现;调整人行横道线和停车线位置;修正不正确的标志和标线;消除绿化、广告牌、宣传牌等对信号灯、交通指示牌的影响;在危险环境前方设置警告标志,增大标志尺寸,重复设置重要标志,增加机动车导流线;完善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及各种道路划线。

4. 3交通控制交通控制就是对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布,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主要包括设置行人过街信号、将行人较多或交通事故较多的无信号交叉口改造为信号控制交叉口、设置限速标志、安装“电子警察”、加强对交叉口的人为控制。

4. 4增加安全设施在交叉口及附近设置安全设施,不仅能起到防止交通事故的作用,还能为交通畅通发挥积极作用。

在进行交叉口安全改善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交通安全设施或对其进行改良:1)在路幅较宽、行人较多的交叉口设置立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人行过道,将横穿车道的步行者及自行车等从机动车交通中分离出来,从而保证步行者及自行车的安全。

2)在无信号且视野不好的交叉口设置反射镜,以补充交叉口使用者的视线。

3)在人行横道以外的人行道边设置防护栏或低木植树带,防止行人随意穿越交叉路口。

4)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尽可能设置公共汽车安全岛,防止公共汽车占据一条车道,造成行车排队等。

5实例分析5.1交叉口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该交叉口是兰州交通大学通往科教城的一处十字交叉口。

其中建安东路为主路,宝石花路为次路,,周围分布有西北师范大学、君安小区、科教城、桃海、小吃街等大型交通吸引点,有大量小汽车、小货车、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穿梭于此交叉口,是对交通功能和道路景观要求较高的一个城市道路交叉口。

交叉口管制采用四相位的信号控制。

CAD绘制的平面局部示意图如下: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交叉口内缺少必要导行线;◆路的渠化不合理,造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混乱;◆路口行人过街通道上缺乏无障碍处理,行人通行安全无法保障;且建安东路的行人过街距离过长,常发生行人受阻于毫无安全保障的过街横道上,等候穿越机动车流空挡,这不仅降低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也增加了机动车通过交又口的延误;◆交通标志、标线模糊不清;◆公交车站用车道严重,增加了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延误;◆交叉口路面不平整5.2改善措施及改良前后对比分析1)建安东路在靠近交叉口一定距离内设置非机动车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