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部署 (2)四、施工前准备 (12)五、施工方法 (13)六、主要管理措施 (17)七、附图 (18)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建兴·鸿郡人防工程位于尉氏县北街北段与纬五路交叉口。
本工程九鸿置业投资兴建,设计单位省人防建筑设计研究,施工单位为建昌建筑建筑安装。
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级为常6级,层高为 3.9m,人防面积约10111.60m2,战时为人员掩蔽所,平时为车库,南北两侧各设疏散出入口一个。
基础类型为筏板下柱墩,基础底板厚度400mm,地下室顶板厚度为250m,外墙厚度为250mm和部分300mm。
垫层C15,筏板基础C30,地下室底板、顶板、、外墙砼强度等级均为C35,底板、外墙及顶板砼抗渗等级为P6。
3.施工部署根据现场勘察本地区的地下水位较低,因此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考虑降排水做法。
3.1 降水方案选定本工程基础埋置较深,特别基础埋置深度较深且有效降水围较大,用轻型井点降水很难达到施工要求的效果,因此考虑使用深井降水结合轻型井点降水。
对局部深井降水不能辐射到的区域,出现的明水现象,采取沿基坑四周设置明排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法,确保降水效果。
具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开挖情况配合降水。
3.2 情况分析根据当地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自地表至下,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深井降水有效作用围较大,能够保证施工围的降水达到要求,在基坑开挖土方之前必须提前布设好深井,且提前7天降水,以确保降水效果,满足基础施工要求。
3.3 降水井布置原则根据本次设计深度工程地质条件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开采量及预测降深计算布设降水井,布设降水井遵循以下原则:3.3.1 井点的布置按照节省投资为先导,以最少的工作量、最短的排水管线,以达到降水的目的。
3.3.2 采用降水井的位置避开基础承台位置,地下室墙体位置,以免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
3.3.3 采用深井对地下水进行降水,深井的布设间距应在20m~25m左右,每口井里面单独放一个潜水泵进行排水。
3.4 深井降水计算书本工程按照图纸分北边、中间、南边三段工程区域为第一降水区域、第二降水区域、第三降水区域。
3.4.1第一降水区域A.计算依据:降水深度7m,井深考虑为18m,距离基坑边为0.5~1.5m由《岩土勘查报告》可知井点至地下17m为粉砂夹粉土层。
含水层厚度为:17m-1m=16m。
井点降水面积较大的基坑采用环状井点。
B.基坑类型:基坑属于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
C.基坑简图:A.涌水量计算:其中 Q──基坑涌水量;k──渗透系数,k=2.00;S──基坑水位降深,S=7m;R──降水影响半径,R=70.2m;r0──基坑等效半径,r0=26.65m。
H──潜水含水层厚度,H=16.00m;B.计算结果:基坑涌水量 Q=853.29m3/dC.降水井数量计算:井点类型属于:管井.其中基坑总涌水量:Q=853.29m3/dr s──过滤器半径r s(m),r s=200.00mm;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l(m),l=1.50m;k──含水层渗透系数k(m/d),k=2.00m;D.计算结果:降水井数量 n=4个3.4.2 第二降水区域A.涌水量计算:其中 Q──基坑涌水量;k──渗透系数,k=2.00;S──基坑水位降深,S=7m;R──降水影响半径,R=70.2m;r0──基坑等效半径,r0=29.735m。
H──潜水含水层厚度,H=16.00m;B.计算结果:基坑涌水量 Q=908.41m3/dC.降水井数量计算:井点类型属于:管井.其中基坑总涌水量:Q=908.41m3/dr s──过滤器半径r s(m),r s=200.00mm;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l(m),l=1.50m;k──含水层渗透系数k(m/d),k=2.00m;D.计算结果:降水井数量 n=4个3.4.3 第三降水区域A.涌水量计算:其中 Q──基坑涌水量;k──渗透系数,k=2.00;S──基坑水位降深,S=3.6m;R──降水影响半径,R=42.12m;r0──基坑等效半径,r0=21.535m。
H──潜水含水层厚度,H=16.00m;B.计算结果:基坑涌水量 Q=594.30m3/dC.降水井数量计算:井点类型属于:管井.其中基坑总涌水量:Q=594.30m3/dr s──过滤器半径r s(m),r s=200.00mm;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l(m),l=1.50m;k──含水层渗透系数k(m/d),k=2.00m;D.计算结果:降水井数量 n=3个因本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较差,B1#、B2#楼基础埋深较大,在B1#、B2#基坑中间再各加两口降水井和开挖至-4.6m 位置处沿基坑四周插入二级井点降水,防止出现流砂现象,使基坑降水达到预期效果,共计15口降水井,降水井平面布置图(附图)。
3.5 轻型井点降水整个工程的基坑开挖是一次完成,并预留300mm的人工开挖,挖土放坡系数为1:0.2,系在基坑开挖至离基坑底处300mm处沿基坑四周和挖至基坑地以下的集水坑四周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
本法具有机具设备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
可提高边坡的稳定,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具体管子插法如下图。
3.6 真空井点计算一、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基坑降水手册》。
二、计算过程1、井点吸水高度计算:根据所选施工机械设备的参数,井点管的最大吸水高度计算如下:H V为抽水装置所产生的真空度(kPa);△h为管路水头损失(取0.3~0.5m);H1=9.435m;s w+D=1+3=4m;根据计算得H1>=s w+D,故该设备满足降水施工要求!2、井点布置计算:(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l为基坑长度(m);B为基坑宽度(m);η为系数,查表取1.133;(2)、井点系统影响半径的确定: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环形井点到基坑中心的距离(m)。
通过计算得到R0=29.472m;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基坑降水示意图Q为基坑涌水量(m3);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h为设计降水面到潜水层底面的距离(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M为由含水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m);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m);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为2858.808m3。
4、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计算:q为单井允许最大出水量(m3/d);r v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为62.148 m3/d。
5、井点数及每根井点实际出水量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井点管数量为46个。
6、井点管长度计算: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 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h d为井点管顶部离地面的距离(m)。
根据计算井点管长度为4.8m。
7、滤水管设计计算:(1)、滤管长度Q为流入每根管井的流量;n e为滤管孔隙率,一般为2%~5%;v为地下水进入滤管的速度;由经验公式v=k1/2/15求得;根据计算滤管长度为615.236m。
(2)、滤网孔隙控制,要求d c>2d50d c为滤网孔隙(mm);d50为含水层颗粒50%的直径(mm),d50=5.96mm。
(3)、填料颗粒的控制砂滤层颗粒尺寸应控制在5d50≤D50≤10d50并且建议D50=(6~7)d50,其中D50为填料粒径(mm)。
3.7 排水系统现场组成临时的排水系统,在各个降水井点位置砌筑1000×1000mm 的集水井,集水井之间采用Φ200波纹管连接,井点降水抽出来的水进入集水井,在通过集水井与集水井之间的波纹管排水系统,进入西侧水沟里和东侧河塘里。
3.8明排水施工排水采取基坑外排水和基坑集排水。
在离坡顶1.0米外自然地坪处设置200×300砖砌挡水墙,不让地面水流入基坑。
在基坑底距坡角500mm处设300×300排水沟,每隔30米设一集水井,这样,部分○1层土含水和自然雨水及极弱透水层渗水可通过基坑排水沟和集水坑泵至基坑外排水沟,由潜水泵排至室外河道,由专人负责抽水工作。
4.施工准备4.1 机具设备:水泥井管和潜水泵、排水管等、井点降水管、真空泵、离心水泵。
4.2 施工准备:4.2.1地质勘探资料具备,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渗透系数和土质分布已确定降水方案。
4.2.2基础施工图纸齐全,以便根据基层标高确定降水深度。
4.2.3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点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测量放线定位。
4.2.4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并设置了排水沟。
4.2.5井点管及设备已购置,材料已备齐,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
4.2.6井点在布置过程中应在满足降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直线布置,保证现场文明施工的外观要求。
4.3 机具设备计划:绿岛·江湾城工程深井降水机具设备计划4.3.1材质要求:砼井管砼必须密实,表面平整度符合规要求,井管接口处必须平整,无缺愣掉角现象,降水管无裂缝。
塑料波纹排水管必须坚实,管子无破损、裂缝等现象。
5.施工方法5.1深井降水施工方法5.1.1井点管施工工艺程序是: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一—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砾石过滤层——洗井——井管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5.1.2根据设计的井位及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定出各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5.1.3采用冲击钻成孔。
最好采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5.1.4成孔后立即清孔,并安装井管。
井管下入后,井管的滤管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的适当围,并在井管与孔壁间填充砾石滤料。
5.1.5安装水泵前,用压缩空气洗井法清洗滤井,冲除尘渣,直到井管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
5.1.6水泵安装后,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合格后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5.1.7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作好详细记录。
5.1.8深井的封井处理方法:B1#、B2#楼基坑中的降水井在土方开挖至槽底标高时,进行回填封井处理,深井回填材料采用中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