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提升【知识网络】重点知识突破一、两次鸦片战争比较典例1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法战争【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由题干材料“大清帝国”“英国人”“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是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故选A项。
【答案】 A二、19世纪40—6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典例2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含“割香港岛给英国”的内容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内容。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故选A项。
【答案】 A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典例3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图,其中转折处的事件应该是(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永安建制D.天京事变【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
由图可知从转折处起,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故选D项。
【答案】 D针对强化训练1.(苏州中考)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
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C)A.谷物B.棉纱C.鸦片D.茶叶2.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他是(A)A.林则徐B.邓世昌C.海龄D.关天培3.“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这一条款出自 (A)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列强为改变这一“奇怪的结局”,发动了(B)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但由题意可知,英国人并不满足既得利益,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项。
5.鸦片危害甚巨,列强强迫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条约是(C)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D.《北京条约》6.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下图)曾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与这四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有关的战争是(B)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荷兰侵占台湾7.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是(A)A.金田起义B.太平军北伐C.太平军西征D.天京事变8.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两个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B)①都是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都没有真正实施③二者的经济主张是互相矛盾的④都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写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
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
”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D)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北伐西征D.天京事变【解析】由题意可知,“权断手足情”应指1856年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A、B、C三项与“权断手足情”不符,排除,故选D项。
10.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
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刊发《资政新篇》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D.反击列强的侵略【解析】作为太平天国前期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分配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故选A项。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
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材料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英国、中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对材料三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使命:近代化。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第二单元提升【知识网络】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重点知识突破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典例1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
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由“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中国被“惩罚”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是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选D项。
【答案】 D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奕、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康有为、梁启超等典例2(包头中考)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了新式学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戊戌变法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选D项。
【答案】 D三、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典例3《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第16册的时政评论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鸦片战争【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
由材料“时政评论”“爱国之心”“以一敌八”“排外自立”等信息,可知该事件是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皆与材料不符,排除A、B、D三项。
【答案】 C针对强化训练1.(岳阳中考)“这项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中的“运动”是指(A)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1882年,李鸿章准备派人“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希望)稍分洋商之利。
”由此可见(A)A.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技术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C.维新变法运动正式拉开序幕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3.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C)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C)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5.(自贡中考)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A)6.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选项中的横线处(A)A.为走救国之路, 再次上书B.不作亡国之君, 下诏变法C.反对变法维新, 发动政变D.以血唤醒民众, 慷慨就义7.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
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 (D)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是没地方可逃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8.“(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万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D)A.《南京条约》的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解析】抓住“20世纪的第一年”分析选项,A、B、C三项都发生在19世纪,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发生在1900年,即“20世纪的第一年”。
9.下图中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它是(A)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0.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
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