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创业者失败的18个原因

互联网创业者失败的18个原因

互联网创业者失败的18个原因1、孤家寡人(SingleFounder)就算朋友们都错了,公司实际上可能很有前途,但是,单一创始人的不利仍然是很明显的。

一个人创业实在太难了。

就算你无所不能,你也需要同伴们来集思广益,避免愚蠢的举动,以及在遇到挫折时互相鼓励。

最重要的一点是,创业的过程中你可能遇到难以承受的低点。

当你有多个创始伙伴时,彼此信念上的支撑就好比捆成了一捆的箭。

每个人都暗暗给自己打气:“我绝不能让我的朋友们失望。

”这是一个人最强大的动力之一。

而单一的创始人则缺少了这一动力。

2、缺少地利(BadLocation)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创业的。

硅谷是创业的最佳地点,波士顿其次,再其次是西雅图、奥斯汀、丹佛和纽约。

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选择了。

就算在纽约,初创公司的密度也已经降到了硅谷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而在像休斯敦、芝加哥和底特律这样的地方,创业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实,其它的业界也有类似的情况。

全美第六大的时装中心在哪儿?第六大的石油,金融,出版中心又分别是哪里?不管答案是什么,可以肯定,这些中心的规模要远远小于榜首的规模。

为什么某些城市会成为初创公司的聚集地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想答案与在其它业界得出的结论类似:因为那里聚集了大批的专业人士。

那里的专业水准较高;人们对你所做的东西更容易产生共鸣;你能更容易地找到你想要雇用的人;周边工业也较发达;你有更多的机会碰上跟你在一个领域内的人等等。

天知道这些综合因素是怎样促成了初创公司在硅谷的繁荣,又是怎样让底特律这样的城市黯然失色。

3、领域偏狭(MarginalNiche)在向YCombinator申请风投的团队里,大多数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为了避免竞争而刻意选取那些很狭隘、很冷僻的领域。

一个初创公司,如果净是挑选那些偏狭的项目来做的话,就跟我在八岁时对付来球的策略一样。

要知道,如果你能够有所成就的话,就必然会有竞争者,早晚都要面对。

所以说,如果你不想竞争的话,那么你想出来的点子好不到哪儿去。

4、拾人牙慧(DerivativeIdea)所以,不要去照搬Facebook,在上面做些零敲碎打的工作。

你应该到别的方向上去发掘灵感。

也不要受已有的公司的影响,去炒他们的冷饭;你应该去找寻未解决的问题,然后设想一下什么样的公司能够解决那些问题。

你需要弄清楚,人们在抱怨什么以及在期待什么。

5、固执己见(Obstinacy)你应该避免过于坚持原来的计划,因为它可能是错误的。

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最后做的都不是他们刚开始企图做的——而且差别往往很大,以至于你很难把他们同最初的公司联系起来。

在创业的过程中,你应该准备好接受任何更好的主意,而最难做到的就是放弃你已有的想法。

幸运的是,你可以向你的用户寻求建议。

如果你转向一个新方向,而用户又对此反响热烈的话,那么你很可能押对宝了。

6、遇人不淑(HiringBadProgrammers)我所碰到的创始人大多是程序员。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算他们偶尔雇用了一两个差劲的程序员,也不至于天就塌下来了。

紧要关头,他们都可以亲自操刀上阵,力挽狂澜。

不过,当我回溯90年代那些倒闭的电子商务初创公司时,却发现正是差劲的程序员毁了那些公司。

很多公司都是由商业领域的人员创办的。

他们以为初创公司就是有个好的点子,然后雇用一批程序员来实现它。

这真是想得容易做的难。

这些商业领域的人员根本就无法区分程序员的好坏。

他们甚至接触不到最好的程序员,因为没有哪个程序高手愿意去实现一个商人的构想。

事实是,这些人招募了一些他们以为是好的程序员(至少这些程序员的简历是这样吹嘘的,什么微软认证的开发人员了,等等),但实际上却难副其实。

接下来他们就会很困惑地发现,自己的公司就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吱嘎吱嘎,而竞争对手们却跟坐了火箭一样。

这种初创公司具有那些大公司的所有缺点,却没有那些大公司所具备的优势。

7、开发平台选取不当(ChoosingtheWrongPlatform)你不得不慎而又慎地选择平台。

有些平台,对外行来说,似乎是很好的、很负责的选择,就象90年代的Windows一样;一旦你选了他们,就无异于自掘坟墓。

Javaapplets大概是最典型的例子了。

它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发布应用的新途径。

结果却是,100个对此深信不疑的初创公司里,就有100个被毁掉了。

8、发布迟缓(SlownessinLaunching)所有的公司,不论大小,在完成软件之前都会有一段困难时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固有的特性;软件的完成度永远都是在85%左右。

你需要有极大的毅力来推动软件的完成并向用户发布。

初创公司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推迟发布辩解。

这些借口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迟到所找的理由大同小异:总是有一些事儿要在这之前办好。

也许吧。

不过假如你的软件已经全部完成,按个按钮就可以发布的话,你还会等吗?有一些问题,同发布延迟是有联系的:工作节奏太慢,没有真正搞清楚问题,惧怕同用户打交道,害怕别人的评论,分心过多,过于完美,等等。

9、发布过早(LaunchingTooEarly)发布过早的情况比发布迟缓要少见得多,不过并不是没有。

发布过早的危险是有可能毁掉了你的名誉。

早期的使用者在试用了你发布的东西后,如果发现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可能就不会再来了。

其实,你需要打动的那些早期的试用者们是很宽容的。

他们并不期待一个新发布的产品无所不能。

但是,多少它应该有点儿用处。

10、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HavingNoSpecificUserinMind)如果你不了解用户,就不可能作出他们喜欢的东西。

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都是从解决创始人遇到的问题开始的。

这里面有这样一条规则:你所创造的财富是跟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而你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这条理论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你试图解决一个你不懂的问题,那无异于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绞索。

但是还是有很多创始人,喜欢假定存在某些用户愿意用他们的产品,至于这些用户会是谁,他们也不很清楚。

那些创始人需要这些产品吗?不,他们不能算是目标市场。

你当然可以为与你不同类型的用户打造产品。

我们就曾这么做过。

问题是,你必须认识到你踏入了一个危险地带。

这就好比你在借助仪表在飞行:你自己的直觉将帮不上任何忙。

因此你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小心谨慎,并且要经常查看你的仪表。

这种情况下,用户就是你的仪表。

你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的原则。

任何主观猜测都是不允许的;你必须接触用户并考察他们的反应。

所以,当你为别人而不是你自己设计产品的时候,你必须去说服一些特定的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11、筹集的资金太少(RaisingTooLittleMoney)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到某一阶段都会接受投资。

这就跟要有多个创始人一样,从统计上来说,是一个保靠的举措。

那么,你应该接受多少投资呢?初创公司的资金是用时间来衡量的。

每个还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几乎所有的初创公司在刚开始时都不可能盈利)在钱花光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有时候被喻为“跑道”(runway)。

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在提醒你,当你钱花光的时候,要么起飞,要么撞毁。

如果你是从投资人那里接受资金的话,那么数量至少应该能够支撑你到下一个阶段。

幸运的是,你对下一个阶段是什么以及需要花费多少都有所控制。

我们建议初创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这两项指标都设得低一些:基本上不花什么钱,以及把初期目标定为构造一个坚实的原型。

这样做会给你最大的灵活性。

12、花销无度(SpendingTooMuch)有时候很难把花销无度和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开来。

如果钱不够用了,你既可以说是开销太多,也可以说是筹集的资金太少。

区分这两条的唯一办法是跟别的初创公司做个比较。

最经典的烧钱方式是雇用一大批人。

这么做会对你造成双重伤害:既增加了成本,又减慢了速度。

所以说,钱花得越快,你就得想办法让它撑下去的时间越长。

对于招人,我们有三条基本的建议:(a)能免则免;(b)用股份代替工资,这样做不仅仅省钱,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你的人是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同公司的利益挂钩的人;(c)招的人应该仅限于两类,或者写代码,或者出去拉客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做这两件事情。

13、筹集的资金太多(RaisingTooMuchMoney)筹集的资金太少显然是不行的,那么太多的资金是不是也有问题呢?是,也不是。

关键不在于钱的本身,而在于随之而来的问题。

一个风投曾经说过,“一旦你从我这拿了几百万的资金,那么计时就开始了。

”风投们给你投资,并不是让你把钱放在银行里然后整天泡碗面,他们希望钱用在工作上。

当你筹集了很多钱的时候,你的公司就会搬到繁华地段,并且开始拖家带口。

而更危险的是,一旦你拿到了一大笔钱,那么你就会尝到船大难掉头的滋味。

假设你最初的计划是向公司们出售某种产品。

从风投那儿拿到钱后,你雇用了一些销售人员来做这事儿。

后来你发现,应该把力量投入到消费者身上而不是那些商业公司,销售方式会有根本的不同。

这时候,你怎么办?在实际当中,你甚至可能根本认识不到这点。

招的人越多,你就越倾向于沿着既定的方向而不做改变。

争取大笔投资的另一个缺陷就是耗时太长。

你能筹到的钱跟你所花的时间是成正比的。

当投资达到上百万时,投资者会变得相当谨慎。

风投们从来不会明确地说是或不是,他们会没完没了地约你谈话。

因此,从风投那里筹集一笔相当规模的资金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可能比你创业所需的时间还长。

当你的竞争者们争分夺秒于开发产品的时候,我想你不会愿意把你的时间都花在投资人身上。

14、受制于投资者(PoorInvestorManagement)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你应该掌握公司的投资者。

你不应该忽略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提供有见地的建议。

但你绝不能把公司运作交到他们手上,那应该是你的职责。

如果投资者对于运作其所投资的公司有足够的见地的话,那他们干吗不自己创立一个公司呢?由于忽略投资者而惹恼他们的后果,要比向他们缴械投降的后果轻得多。

掌握投资者所花的工夫通常取决于你从他们那里拿了多少钱。

如果你筹集的资金有相当规模,那么投资者也相应的得到了相当规模的控制权。

如果他们在董事会里占了大多数,那么他们就是你名义上的老板。

更常见的情形是,创始人和投资者的权重相等,决定性的投票来自于外部的中立董事。

这时候,投资人只需要说服那些中立董事,就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

如果一切都很顺利的话,那么这也无所谓。

只要你的进展看上去很迅速,大多数的投资者不会插手你的事情。

问题是,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不可能指望一帆风顺。

就算那些非常成功的公司,都曾经被投资者找过很大的麻烦。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苹果。

它的董事会曾犯过一个致命的错误:解雇了斯蒂夫·乔布斯(SteveJob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