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卧床病人慢性心衰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骨折卧床病人慢性心衰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骨折卧床病人慢性心衰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5T10:44:36.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明松林王凤英何冬梅李良业
[导读]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洛阳 471000 低钠血症是骨折卧床病人慢性心衰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卧床病人慢性心衰并发低钠血症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骨折后卧床病人慢性心衰并低钠血症92例,轻度低钠血症58例,中度低钠血症23例,重度低钠血症11例。

结果:本治疗组显效52例,好转29例,无效11例,其中放弃治疗,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

2例死于急性肺水肿,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

结论:低钠血症是骨折卧床病人慢性心衰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关键词:慢性心衰;低钠血症
骨折后卧床病人慢性心衰并发低钠血症(hyponat rem ia,HN)十分常见,症状隐蔽,极易误诊,延误治疗,使患者心功能难以改善,病情加重,失去手术和康复机会。

而骨折后卧床后活动量小,进食少,并发心衰病人治疗中极易发生低钠血症,现就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骨折后卧床病人慢性心衰并低钠血症92例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现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衰并低钠血症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诊断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53例,平均年龄70 ± 8岁。

原发病为风湿性心脏病6例,冠心病31例,高血压心脏病47例,心肌病8例;心功能按NYHA 标准分级,Ⅲ级55例,Ⅳ级37例。

患者平均住院(15.2±3.6)d。

伴重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 120 mmol /L)11例,中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120~ 129 mmol /L)23例,轻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130~1135 mmol /L)23例。

排除脑血管病变、颅内占位、内分泌疾患等非心源性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

1.2 治疗方法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加强对病人的护理,注意对病人的监测,确保维持病人循环状态稳定。

在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纠正低钠血症。

首先判断患者属于缺钠性低钠血症还是稀释性低钠血症,或两种类型同时存在。

对缺钠性低钠血症,补钠量=[142 mmol /L-血钠实测值(mmol /L)]×体重(kg)× 0.6(女性为0.5)/17。

中度以静滴生理盐水为主,速度不要过快,使血钠4 ~ 6 d补完所需量;重度应给予3% ~ 5% 氯化钠静滴,一般第一天输入补充钠盐量的1 /4 ~ 1 /3,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及血清钠的水平决定下次补钠量。

当血钠升至120 mmol /L 时,改为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对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应限制进水量,使入水量少于尿量,适当加用利尿剂,以呋塞米等袢利尿剂为首选,轻度患者可逐步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应使用3% ~5%氯化钠液,一般剂量为5 ~ 10 ml /kg,每天给予100 ~ 150 ml 缓慢静脉滴注。

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心肺功能变化,以调节剂量和滴速,一般以分次补给为宜,避免引起神经症状和加重心衰。

1.3 疗效评定①显效:血钠升至正常、心功能改善Ⅱ级(含Ⅱ级)或恢复正常;②好转:血钠上升,但未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不足Ⅱ级;③无效:血钠未上升,心功能无改善、加重或死亡。

2 结果
2.本治疗组显效52例,好转29例,无效11例,其中放弃治疗,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

2例死于急性肺水肿,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

总有效率为88.04%。

3 结论
低钠血症是骨折卧床病人慢性心衰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合理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骨折的治疗,改善患者愈后。

4讨论
本组患者经过合理治疗,显效52例,好转29例,提示纠正低钠血症,维持内环境稳定,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骨折卧床慢性心衰患者各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动量减少,饮食量下降,本身易存在低钠状态;肝脏长期处于瘀血状态,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对体内产生过多的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灭活功能减退,加重钠水潴留;心衰时,心排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造成钠水潴留,最终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1]。

老年病人,一般基础代谢率较低,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急性重症患者,细胞内有机溶质大量消耗,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外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再分布性HN[2]。

因此骨折卧床慢性心衰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更需要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纠正低钠血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使针对病因的治疗成为可能,改善心功能,改善愈后。

一般认为,心衰治疗过程中一旦合并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不仅住院时间较长,治疗费用较高,住院期间死亡率也较高[3-5],这与我们的观察结果一致。

因此骨折卧床慢性心衰患者一旦合并低钠血症,就应积极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护病情,维持循环稳定,避免心功能恶化。

我们认为:对慢性心衰患者不能一概限盐,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心功能状况、血钠水平综合决定摄钠量。

对纳差、多汗、应用利尿剂者,不要限制钠盐的摄入。

目前,对心原性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指南或共识,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严格控制液体人量的基础上,增加静脉利尿剂的剂量,但作用有限,且可能加重低钠血症,发生利尿剂抵抗,导致心衰恶化[6]。

加强病人护理,营养支持,在加强心衰治疗的同时补钠,应根据具体病情、血钠水平制定补钠措施,酌情配合利尿、脱水等措施,避免心功能恶化。

老年骨折患者慢性心衰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分析发病机制,重视针对病因治疗,治疗过程确保循环状态稳定,规范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0版。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794-795,91.
[2]高寒,张嘉林,漆松涛.脑性耗盐综合症[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4):438-441.
[3]Shorr AF,Tabak YP,Johannes RS,et a1.Burden of sodium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Congest Heart
Fail.201l,17:l-7.
[4]Cheorghiadc M,Abraham WT,Albert NM,et a1.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ssion serum sodium concentr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an analysis from the 0PTIMlZE-HF registry.Eur Heart.2007,28:980-988.
[5]Gheorghiade M,Rossi JS,Cotts W,et a1.Characterization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persistent hyponatrem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 in the ESCAPE Trial.ArchIntem Med,2007,167:1998-2005.
[6]Haley H,Ploth DW,Dyshomeostasis of serum sodium concentration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Am J Med Sci.2010,340:42-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