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拓展 重点题型解析 全国通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拓展 重点题型解析 全国通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题型解析
【重点1】()里最大填几?
()+5<13
【分析】此题是把一个算式与一个数比较,可以把这个算式看成一个整体。

这个算式的得数要比13小,且()里要填最大的数。

我们可以考虑比13小的数中最大的是12,因此,()+5的得数最大是12,括号里最大能填“7”。

【重点2】8+()=10+7
【分析】从题目可知,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是相等的。

右边10+7=17,所以左边8+()=17,()里应该填9。

【重点3】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比左边的数多5。

【分析】左边计数器上的数是15,要画“比左边的数多5”,说明是比15多5,那应该是20。

千万不能表示成“十位上1颗珠子,个位上10颗珠子”,因为“满10个一就要变成1个十”。

因此,在计数器的十位画2颗珠子就行了。

【重点4】从8、12、6、4、10、2中选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分析】所选的三个数应该是有联系的三个数,其中两个小数能合成另一个大数。

选法较多,比如:8、4和12;6、4和2;6、2和8;12、10和2。

把所选的三个数圈起来,就用这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重点5】从右起把第5个圆涂上颜色,从左起把5个圆圈起来。

【分析】首先要分清“左”“右”,其次要分清“几”和“第几”。

从右起只要给第5个圆即1个圆涂色,而从左起要把5个圆全都圈起来。

【重点6】下面的蜡笔有两盒是小红的,小红最多有多少支?最少呢?
【分析】首先做好准备工作,数清每盒蜡笔的支数,写在盒子下面:4、8、6。

然后根据题意从中选出两盒,要求“最多有多少支”就要选较多的两盒8+6=14(支),要求“最少有多少支”就要选较少的两盒4+6=10(支)。

【重点7】照这样用小棒摆一排正方形,摆出4个正方形时需要几根小棒?
【分析】看清图示,所摆正方形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而是紧挨在一起的。

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两个正方形用4+3=7根小棒,摆三个正方形用4+3+3=10根小棒,摆四个正方形就用4+3+3+3=13根小棒。

当然,也可以照样子画一画四个正方形,边画边数小棒根数。

【重点8】10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文在第7个,小文左边有几人?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分析】小文是排在从左起第7个,那他的左边就有7-1=6人。

此题若按要求画一画图,就能清楚表达题意了。

【重点9】不计算,在每组中得数大的算式后面打“√”。

2+3()9-2() 10-3()
3+5() 8-2()10-4()
【分析】对于加法算式,可以根据一个数相同,只要看相加的另一个数的大小就能判断得数的大小。

对于减法算式,如果减号后面的数相同,那么减号前面的数越大得数就越大;如果减号前面的数相同,那么减号后面的数越大,得数反而越小。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规律,会使判断更加准确、迅速。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重点10】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分析】看清说话的是小猴,小猴说:“我后面有8只小动物。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就应该把小猴后面的8只小动物和1只小猴合起来,就是小动物的总数:8+1=9(只)。

此题还可以把说话的小动物改成小熊或小松鼠等,就可以变化成不同的问题啦。

小朋友可以试一试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