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C说明人口、资源、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D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3.国家“十一五”规划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实现这一目标()
①必须停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②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③必须加快技术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④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教学环节二: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
1.教师简单介绍环境保护的意义,学生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环保地带和行动计划,知道自己该做的和可做的之后,可以课下组织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真正做到“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2.各小组讨论,各国的环保措施的特点,我们有可以借鉴之处。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A必须放慢经济发展速度B必须关闭消耗能源的企业
C立即关闭所有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D要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2.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表明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B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
研讨方式:
通过视频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地球受到破坏.
①师生交流
得出:
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都来自于自然资源;明确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培育学生的环境意识。
②小组内生生交流
不仅是广大同学的期望,也是教师的期望,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
生生交流
得出:教师可以稍加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备学情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进行了总结——有限的资源和遭到严重破坏的环境,印象深刻,所以本课将通过重难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及人类对保护环境所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好处与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培育爱心,珍惜生命,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保护大自然,确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环境观。但动手实践可能会有难度。
各国政府、社会和公众
课堂
检测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备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能自觉遵守公民保护环境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培养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能力,掌握保护环境的具体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知道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
为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尤其是为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教学我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只要有环保意识和观念,环保并非难事,这项巨大的工程就是要从小处着手。这也是本课的创新支点,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3.最后,着重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环保知识,增长见闻,激发学生了解环保措施的兴趣,了解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要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各国关于环保的规定,以及我国的环保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承担起人类的责任,成为环保小卫士。
教学环节一:可持续发展
1.教师介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关资料请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科书中的阅读资料)
2.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可以分组讨论,各组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上台汇报交流)
3.教师总结,补充,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学生课后分组搜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料,课下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本组活动成果(小报、感想等均可)。让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体验感悟
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培养学生爱动植物的情感
③反思饯行
热爱大自然引领提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思维能力
开拓性思维进行培养
③学习方法
活动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
体现理念:
以学生为主.
达成目标:
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主题。
体现理念:
以学生为主.
达成目标:Leabharlann 创新体现:2.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标要求与教材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现状,本强调实践性,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学校教育为地区发展服务。培养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把课标要求与教材紧密联系:
教材呈现的方式:教材明确作大自然的朋友的原因,学生在家庭,在学校,在社区能怎样做从而呈现课标.
任课老师:马宁新单位:柳埠一中上课年级:8年级
课题: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第一层次人类的责任上课时间:3.4----3.8
备课标
与教材
一2.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1.4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反馈方式:
①组际间生生交流
②师生交流
把知识进行提高.
③网络交流
学生上网的很少,无法进行.
自主生成:
引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展开做必要的情感铺垫
①探究分析
感性认识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
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对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家园.要珍惜我们唯一的地球,这也有利于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1)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人类在大自然中索取各种资源,不能忘记奉献,是义务也是责任。(2)自然资源有限,自然环境被破坏,难以满足人类需要,不适应人类生存。
(3)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即保护人类自己。(三方面来总结,导入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进一步探究理解人类该怎样做大自然的朋友?
总结:人类应该亲近自然,感激自然,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是人类唯一的选择。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生成知识.
我们了解了人类要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各国关于环保的规定,以及我国的环保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承担起人类的责任,成为环保小卫士。
小板书
设计
可持续发展战略
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的责任
联合国
人类积极承担责任
备教学
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互动方式
探究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环节二
讲授新课
导入
新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1.展现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遭到破坏,动物遭到猎杀的场景
2.学生反思并交流:人类该做出选择,或是破坏环境,或是成为自然的朋友。
学生分组讨论后总结:愿意成为大自然的朋友。那么原因是什么?试回答
备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启发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课上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媒体教学:本课时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FLASH和视频等,使学生明白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丰富我们的人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课外探究性作业
2013/3/4
重点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本课教学难点。教材首先承接上一课的内容,对自然资源状况进行了总结——有限的资源和遭到严重破坏的环境,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必须的唯一的选择。可持续发展概念是本部分的核心思想,又因为初二学生对接触的少、较难理解,所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