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管廊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0806

综合管廊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0806


10.结构图中未包括粉刷厚度。
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1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17.《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2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25.结构计算所用软件采用 PKPM 结构软件(2010 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理正工具箱》 (7.0 版) 广厦建筑结构 MIDAS CIVIL 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8.设计抗浮水位:根据地勘报告揭示,拟建场地地势相对较高,地层中无好的含水层,据调查,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地层深处的裂隙水,埋藏较深,场地有较厚填土,遇降水可能存在滞水,
但易于疏排,其它大部分地段为挖方区,基岩出露或埋藏较浅,勘察期间未发现地下水,可忽略地
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9.活荷载标准值:综合管廊外部路面荷载:城-A,绿化带活荷载:10kPa;内部地面 2.0kPa。 管廊栏杆顶部水平荷载不得大于 2.5KN/m,竖向荷载不得大于 1.2KN/m;地面堆载为 10.0KN/m2。
2.本综合管廊为干线综合管廊,道路段管廊采用三个矩形舱室合建模式,分别为热力舱、综合 舱、燃气舱。标准截面宽9.5m,高4.6m。除管廊主体结构外,在道路绿化带部位设置出线井、吊装 口、进风口及排风口等节点。
3.本设计尺寸单位:毫米; 标高单位:米;高程为85国家高程。 管廊平面定位详见工艺平面图,管廊断面标高详见工艺纵断面图;各节点平面定位详见工艺平 面图,节点大样详见工艺、暖通专业节点图。 4.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 使用环境。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本工程综合管廊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r0 为 1.1;进风口上部风亭结构的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
3.综合管廊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2mm,且不得
四、地基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
三、结构设计主要规范:
1.综合管廊基础采用整板基础。 (1)管廊桩号 KN0+000~KN0+120 段,管廊基础坐落在(2)-1 层强风化片岩和(2)-2 层粉中
2
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林荫大道南段(天津路~火箭路)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结构设计
风化片岩层,基础处理采用天然地基。基底敷设 300mm 厚 7:3 级配砂石褥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5。
管廊主体结构(100 年)环境作用等级为 V-C,风口上部风亭结构(50 年)环境作用等级为 I-B。
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环境作用等级 最大水胶比 最低强度等级 最大氯离子含量(%)
I-B(50 年)
0.55
C30
0.20
I-C(100 年)
0.45
C40
0.10
注: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
(2)管廊桩号 KN0+120~KN0+300 段,管廊基础坐落在(1)-2 层压实填土层,基础处理采用天然 地基。基底敷设 300mm 厚 7:3 级配砂石褥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5。
(3)管廊桩号 KN0+300~KN0+330 段,管廊基础坐落在回填土层,基础处理采用压实地基,压 实系数不小于 0.92,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110KPa。基底敷设 300mm 厚 7:3 级配砂石褥垫层。
(6)管廊桩号 KN0+665~KN0+740 段,管廊基础坐落在(2)-2 层中风化片岩,基础处理采用天 然地基。基底敷设 300mm 厚 7:3 级配砂石褥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5。
(7)管廊桩号 KN0+740~KN0+940 段,管廊基础坐落在(1)-2 层压实填土层,基础处理采用天 然地基。基底敷设 300mm 厚 7:3 级配砂石褥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5。
1
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林荫大道南段(天津路~火箭路)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结构设计
地段场地类别为Ⅱ类。
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
本场区场地覆盖层未发现饱和粉土、砂性土分布,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一、自然条件:
1.工程地址:十堰市林荫大道南段(天津路~火箭路)南侧布置,为东西走向。综合管廊全长 约 1336m(管廊桩号 KN0+000~KN1+336),其中道路段长 1016m(管廊桩号 KN0+000~KN0+345、 KN0+665~KN1+336 段),管廊隧道段长 320m(管廊桩号 KN0+345~KN0+665 段)。
0.5~12.0m,厚度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管线终点及基岩埋藏较浅地段。分布较均匀,层厚一般较 小,在工程终点附近厚度较大,该层结构紊乱,状态松散, 密实度较差、不均匀,强度较低, 后 期可能存在较大的自重引起的沉降,故未经处理,不宜直接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60kPa,Eo =2.0MPa。 ①-2.压实填土(Qml):黄褐色,稍密状,干,主要成份为开山回填的片岩岩块、岩屑夹粘性 土,局部含少量耕植土,成份不均匀,结构较紊乱,厚度分布不均匀,为新修道路路基强夯形成。 根据钻探揭露,整个压实填土层厚 4.2~21.8m,本次钻探最大揭露厚度 21.8m,厚度变化较大,主 要分布于K0+140~K0+320 地段及K0+760~K0+920 地段,大部分地段缺失。土层成份较均匀,钻 探及测试显示其强度较高,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好,无软弱下卧层。 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110kPa,Eo =6.0MPa。 ②-1.强风化片岩(Pt2):褐黄色,岩性为绢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属中元古界武当山群杨坪组变 质岩系,岩性为绢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体较破碎,取芯困难,钻探回水夹 带岩渣多呈针状,零星小块岩芯手可捏碎,易钻进。岩芯主要呈块状、短柱状,岩芯采取率为 70%, RQD 在 55%左右。强风化片岩为极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根据钻探揭露,强 风化片岩埋深 0~21.8m,平均埋深 4.7m,分布于管线局部工程场地。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强度较 高,较均匀,受力后变形小。 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500kPa,Eo =45MPa。 ②-2.中风化片岩(Pt2):青灰色,岩性为钠长石英片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和云母, 次要矿物成份为角闪石,变晶结构,片状~块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岩体节理发育,节理面见铁 锰质浸染斑,岩层中局部发育有石英岩脉,较完整。该岩层钻探进尺较慢,采用双层岩芯管取芯时 取芯率较高,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岩芯平均采取率为 85%,RQD 多为 75 左右。中风化片岩为软 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根据钻探揭露,中风化片岩埋深 0~12.0m,平均埋深 3.2m, 本次钻探最大揭露厚度 14.0m,未揭穿该层,分布于管线大部分工程场地。层厚较大,岩面变化小, 岩性均匀,完整性好,物理力学性质好,强度和承载力高,受力后变形小,岩体内无洞穴、临空面, 适宜承受较大集中荷载。 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500kPa。 5.拟建场地地基土开山基岩地段(K0+000~K0+120、K1+060~K1+260)场地类别为 I1 类,其他
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地周边无污染源存在,场地无地下水,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
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二、设计的基本条件:
(10)管廊基础位于岩基与土基交界面处,土基部位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土体加固,具体做法 详见管廊基础地基处理结构图(管廊-施-结-01)。
2.风口上部风亭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基础位于绿化带回填土层,基础处理采用压实地基,压实 系数不小于 0.93,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110KPa。
3.综合管廊深基坑支护及防、排水措施详见深基坑专项设计,深基坑施工时应遵循先深后浅的 原则。
2.基本风压(100 年):0.35 kN/m2;基本雪压(100 年):0.45 kN/m2; 3.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管廊、管廊 端井、管廊出入口及连接通道抗震设防标准为乙类建筑,进风口、排风口上部风亭结构抗震设防标 准为丙类建筑。 4.工程地质: 基础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是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6 年 7 月编制的 《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林荫大道南段路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场区岩土层 地质情况,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1.素填土(Qml):黄褐色,松散状,干,主要成份为片岩岩粉、岩屑,含较多碎石,夹少 量块石,成份和密实度不均匀,结构紊乱,回填时间在 3 年左右。根据钻探揭露,整个素填土层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