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精算师考试体系及课程讲解

中国精算师考试体系及课程讲解

一、国内精算专业的发展现状精算起源于英国,若从1693年哈雷设计出第一张生命表算起,精算学在西方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英国的精算师协会是第一个精算师职业组织,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然而现在规模最大,拥有最多精算师会员的组织却是美国的北美精算师协会。

大多数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精算职业和职业组织,一些保险业相对落后的国家也都纷纷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精算职业,这是应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保险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精算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而且还要精通投资、统计、税务、财会、金融、管理、法律、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精算师的成才,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根据国外的经验,培养一个合格的精算师通常需要6-8年的时间。

在我国,由于保险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精算师的培养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

1980年我国保险业恢复营业以来,直至1987年11月南开大学与北美精算学会(Society of Actuaries,SoA)签订精算教育合作协议,并在1988年秋招收了国内首届精算研究生(三年制),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外国(北美)精算学会的考试中心,并于1992年秋季首次举行SoA考试。

这标志着中国高校精算专业系统教育的正式起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系统的精算教育是从高校的学历教育开始的,而且是从较高的硕士学历教育开始,同时,由于也伴随着建立了高校内的职业资格考试中心,所以也可以看作在中国形成精算行业的一种开端。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精算行业是从高等教育开始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为中国的精算行业打上了一种烙印: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起点、队伍年轻、与国际接轨和学科先进整齐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实的保险行业或公司经营有距离,实务经验不足,与中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并不是非常匹配。

无论怎样,中国的高校精算教育已有了35年以上的历史,高等学校和外界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培养的学生已成为目前中国精算实务队伍中的主力和骨干。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金融业尤其是保险行业出现了更迅猛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金融投资领域中数学方法有了深入和广泛的应用,这些都引起了国际上精算考试教育的多次大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还在进行中。

目前中国精算师队伍的主要来源还是高等院校,所以,高等教育中精算专业的学历教育对我国精算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保险行业的整体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

继南开大学之后,后来又陆续有湖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引进了精算教育,开设了精算相关方向或课程。

与此同时,精算考试与认证也日渐完善,目前全国已成立了11个北美寿险精算师考试中心(分别设立于南开大学、湖大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重庆大学),2个英国的精算师考试中心(分别设立于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2个日本精算师考试中心(分别设立于西南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时还于1999年10月起开始推进精算师的认证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开设了精算专业或方向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至少有25所,它们分别为:南开大学、湖南大学(其精算专业源于原湖南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河南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此外,为了推动我国保险精算研究和教育,协助并资助在校学生参加北美精算师(SOA)资格考试,让国内的保险精算人才取得国际认可资格,加快中国寿险业的发展,1994年—2007年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还先后与上述25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的5所高校合作,成立了5个以高校与友邦名称共同命名的保险精算中心。

分别为:友邦—复旦精算中心(1994年)、友邦—中国科技大学精算中心(1996年)、友邦—中山大学精算中心(1996年)、友邦—北京大学精算中心(2002年)、友邦—南京大学精算中心(2007年)。

至此,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精算教育才初具雏形,确立了中国精算师、北美精算师、英国精算师与日本精算师等4个精算师考试体系与认证体系。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经营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算理念,就是风险控制的能力。

中国保险市场主体是否建立起精算制度,是否拥有足够的精算力量,也是中国保险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调研开设精算专业的高校二、我国精算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随着人们对精算学的认识,精算教育在中国大地上也日渐发展起来。

目前国内二十余所高校都以各种形式开展了精算教育,有研究生、有本科生,也有以业余培训为主的教学形式。

纵观我国的精算教育现状,从8O年代末开始引进精算教育,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和经验,但目前仍处于完全“无政府”状态,教育部并没有设立精算学这个专业方向,实务方面也没有成立精算师职业组织,暂由保监会代办其相关职能,包括资格考试。

由于教育部与实务两个部门相互独立,从理论上讲,任何学校都可以在任何专业名义下开办精算课程,任何国家的任何精算职业组织团体也似乎都可以在我国设立其精算资格考试。

而各大院校开设的精算项目、内容、形式、规模和质量相差甚远。

因此,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精算教育和考试制度,建立我国精算教育和考试制度是我国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987年,位于北方沿海城市天津的南开大学拉开了中国精算教育的帷幕,它与北美精算学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随后,来自北美的教授和讲师陆续访问了天津,中国的学生参加了北美精算学会天津考试中心的考试。

所有的教学和辅导都是用英语的,当然考试也是用英语的,只是SoA基础阶段普遍采用选择题形式,对中国学生来说是有利的。

继南开之后,从1994年到1995年,湖南财经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也设置了以SoA资料和大纲为基础的精算课程,湖南长沙和上海设立了两个考试中心,随后一两年内,又在北京(人民大学)和广东广州(中山大学)设立了两个考试中心。

参加SoA基础阶段考试的中国学生已经并将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大约有100人至少通过了100系列课程的考试,其中23人获得了ASA资格。

许多中国学生由于表现出色而屡屡获奖。

然而自从SoA提高对ASA的资格标准后,他们的进步速度就慢下来了,而SAA以后的考试对中国学生来说显得更加困难。

1992年7月,英国精算学会与中央财经大学以及鹰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三方签订协议,由鹰星公司提供资助,在中财开展精算教育。

其模式同南开大学差不多,讲师来自英国和爱尔兰,在北京授课两到三周时间,全部采用英语教学,一些研究生(多数来自数学专业)参加了英国精算学会的考试。

结果同南开相似,他们也取得了好成绩,已经有18位学生通过了“精算技术资格证书”的考试(相当于原来的ASA),其中7人还通过了投资系列的课程考试,可以获得“财务和投资证书”。

在此之后的进步估计会放馒,因为当学生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工作后,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学习,同时因为最后几门课程需要学生对复杂的保险和养老金市场非常熟悉,包括要了解英国及其他类国家的情况,国内精算比较强的大学是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但是都没有开设本科,你要是喜欢这个专业,可以考虑本科就读数学专业或者保险专业,研究生再考精算专业。

精算专业是主要以数学为基础,研究生入学考核政治、英语、数学三、保险学或者经济学。

南开大学于1984年设立保险学专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高等院校中首批设立的保险学专业之一。

1996年,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正式成立。

1988年,与北美精算师学会联合培养精算方向硕士研究生,开创了中国精算教育的先河;1991年,与美国天普大学联合建立了国际保险研究所,率先在我国综合大学设立保险研究机构;1997年,与北美寿险管理协会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获国内首批寿险管理师资格;1998年,又率先在国内高校招收国际保险方向博士研究生;2005年,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保险金融学会合作,在国内首创高校学历教育与国际职业资格教育贯通模式。

目前,该系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师资队伍不仅在人数上居全国前列,而且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也是最齐全的,包括保险学、精算学、风险管理、社会保障等。

该系科研成果颇丰,出版学术专著和专业教材数十部,在经济学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各类国际、国内研究课题几十项,科研经费充足。

近年来,该系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举办了多次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术研讨会,如“寿险经营与风险控制国际研讨会”、“中国财产保险创新与发展──汽车保险国际研讨会”、“海峡两岸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发展与金融创新高级研讨会”等,在业内获得广泛好评。

二、北美及中国精算考试体系介绍及比较(一)中国精算师考试体系及课程介绍1999年7月16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第9号公告,宣布举行中国首次精算师资格考试。

考生报考的资格为:在1996年前完成北美精算学会100系列课程考试或英国精算师考试A-D系列课程考试的准精算师,并具有一定的保险精算从业经验。

符合条件的考生60人,其中大部分在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中资、外资、中外合资)从事精算实务工作,其余的主要在院校从事精算教育工作或在社保部门工作。

共有43人通过考试,并由保监会颁发了中国精算师资格证书。

这是一次针对现有保险精算从业人员的精算师资格认定考试,标志着中国精算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开始,精算师职业在中国的诞生。

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分为准精算师和精算师两部分。

准精算师部分考试共九门必考课程,考生通过全部九门课程考试后,将获得准精算师资格。

精算师部分考试计划设置十门课程,其中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获得准精算师资格的考生,通过五门精算师课程的考试并满足有关精算专业培训要求,答辩合格后,才能取得"精算师考试合格证书"。

我们计划从2000年-2005年,先举行准精算师部分的考试,待条件成熟后,将举办精算师部分的考试。

为推动精算师职业制度的发展,经过5年多的筹划、准备,我会于2000年12月15日-17日,首次面向社会举办了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准精算师考试中的六门课程考试,共有474人次报名参加。

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取得精算师考试合格证书者,还需经过特别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以精算师名义在商业保险机构中执业。

中国精算师考试课程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准精算师资格考试,第二层次为精算师资格考试。

准精算师考试目的在于考察考生对保险精算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的掌握,并涉及基本保险精算实务,考试课程共设9门,均为必考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