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全国性政党;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但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华兴会、光复会成立的时间较晚。
B选项正确。
2.【答案】C【解析】1905年日俄战争以俄国战败结束。
中国人从日俄战争受到了启发:日本战胜是因为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俄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日本战胜了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的俄国,因此中国人主张向日本学习君主立宪制度。
C选项正确。
3.【答案】D【解析】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还未划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AB选项错误于此。
D选项正确。
4.【答案】B【解析】《革命军》是邹容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是陈天华的著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章炳麟的著作。
B选项正确。
5.【答案】D【解析】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创立合众政府是兴中会的纲领之一,故B错误。
D、选项正确。
6.【答案】.B【解析】发动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文学社;其他选项都是错误的。
B选项正确。
7.【答案】C【解析】1912年8月,孙中山、宋教仁组织了国民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中华革命党1914年成立于东京;中国国民党成立于1919年。
C选项正确。
8.【答案】D【解析】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D选项正确。
9.【答案】D【解析】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D选项正确。
10.【答案】D【解析】选项ABC是论战的内容,不是其焦点问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D选项正确。
11.【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戊戌维新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二次革命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不能称为第一次;新文化运动跨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也不能称为第一次。
B选项正确。
12.【答案】D【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
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
D选项正确。
13.【答案】C【解析】“二十一条”是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接受的;“善后大借款”是1913年4月袁世凯与列强签订的;“西原借款”是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的借款;“庚子赔款”是《辛丑条约》的规定。
C选项正确。
14.【答案】B【解析】护国运动发生在1915年;“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护法运动发生在1917-1918年;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
B选项正确。
15.【答案】B【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B选项正确。
16.【答案】A【解析】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制定的,《五五宪草》是中国国民党制定
的,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颁布的。
A选项正确。
17.【答案】D【解析】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亲自带领下,在广州举行“黄花岗起义”。
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
D选项正确。
18.【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是根本原因;A、C、D选项都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B选项正确。
一、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解析】20世纪初的爱国运动没有抵制日货运动。
ABD选项正确。
2.【答案】BCD【解析】A项康有为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余三者都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BCD选项正确。
3.【答案】AC【解析】B项是两者的相同点,不是区别。
两者都不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两者的相同点,D项说法不正确。
AC选项正确。
4.【答案】CD【解析】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AB选项错误,CD 选项正确。
5.【答案】ACD【解析】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基本方法是核定地价、按价收买、增价归公,但并未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B项错误。
ACD选项正确。
6.【答案】BCD【解析】A是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论战的内容围绕着三民主义的三项内容进行。
BCD选项正确。
7.【答案】ABCD【解析】四个选项均是民族主义的缺点。
ABCD选项均正确。
8.【答案】BC【解析】“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主要是反对“善后大借款”和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西原借款”发生在1917年;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在1915年。
BC选项正确。
9.【答案】ABCD【解析】四个选项都是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奋斗的主要表现。
ABCD选项正确。
10.【答案】BD【解析】《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作者是章炳麟;《革命军》的作者是邹容;《警世钟》、《猛回头》是陈天华的著作。
BD选项正确。
11.【答案】CD【解析】发动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文学社。
C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是错误的。
12.【答案】AD【解析】A、D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B、c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缺点,不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
AD选项正确。
13.【答案】ACD【解析】B不是革命派的缺点,而是洋务运动的缺点;其余三项都是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ACD选项正确。
14.【答案】ABD【解析】c不正确。
其余三项都是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表现。
ABD 选项正确。
15.【答案】BCD【解析】A为客观原因,其余三项皆为主观原因。
BCD选项正确。
16.【答案】ABCD【解析】四个选项均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7.【答案】ABD【解析】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没有与农民结成联盟,c错误。
ABD选项正确。
18.【答案】AD【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c错误。
AD选项正确。
三、分析题
1.
【答案要点】
(1)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的论战。
其实质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来改造中国。
(2)这场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其中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如双方论战的第五、六点。
(3)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2.
【答案要点】
(1)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3.
【答案要点】
(1)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民权主义的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3)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