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都说苏州“最江南”。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隋朝以来苏州共产生状元60位,为全国之最;苏州籍“两院”院士超过110位,也是全国之最。
为了鼓励优秀人才积极在苏州就业创业,在新发布的《苏州市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实施细则》中,苏州对标国际惯例、国内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给予政策性奖励,最高可达每年40万元。
苏州常住人口现已超过1000万,其中外来人口近八成,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2019年,苏州GDP排名全国第6,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在地级市中排名第1。
今天的苏州,面临“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肩负自贸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现代化试点等先行先试的时代任务,向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苏州正在快速崛起。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到苏州才无忧。
今天的苏州,正以再出发的勇气,轰出开放的加速度;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海内外的英才;以极大的热忱,向全球发出“英雄帖”!
多方发力,打通招才管道
近年来,苏州打通一系列人才来苏州创新创业的管道,通过活动引才、赛事引才、资本引才、飞地引才、机构引才、以才引才等形式,多方发力,打造招才引智“最强矩阵”。
以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为例,从2009年至今,国际精英创业周持续举办了十一届,累计落户项目5773个,授权专利8504项;直接引进、培养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141人、省“双创”人才262人。
落户企业年产值过亿的有29家。
今年以来,苏州市创新公共政策、拓展思路,全力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全力稳就业岗位。
截至9月底,全市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2.75亿元,惠及企业27.96万户次、职工406.33万人次。
其中,应急稳岗返还发放13.89亿元,惠及6.16万户企业、43.64万人。
全力稳重点对象。
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超过13万个,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5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落实对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的就业帮扶政
策,完成转产转业8676人,就业率88.18%,其中长江干流(不含保护区)和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完成转产转业4215人,就业率91.10%。
全力稳人力市场。
全市“双随机”抽查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工单位1964户,其中抽查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97户,占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的45.14%。
真心实意,成就揽才王道
在求贤若渴的期盼中,苏州除了拿得出“真金白银”,还捧得出“真心实意”。
截至2019年底,苏州全市人才总量超过292.5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26.9万人,分别较上一年增长6%和10%。
全市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64.8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2%。
全市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262人,其中创业类人才135人,创业类人才数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省“双创计划”人才985人,连续13年位列全省第一,海外留学归国人员4.8万名,在苏工作的外籍人士集聚增长,苏州连续八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面对这样的苏州,你还不心动吗?
疫情阻挡不了苏州对人才的渴望;疫情也阻隔不了苏州与世界人才的连接。
2020年秋,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外事办公室等部门主办多场2020年“校园苏州日”活动,在走进国内高校的同时,线上开设海外留学生专场,相关部门针对来苏就业、创业进行推介和说明,并组织苏州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用人单位,开展线上招聘活动,为海外学子与苏州企业搭建起人才桥梁。
苏州不同地区也有不同政策,需要大家在选择时多加注意。
比如,太仓市制定三年行动计划,首创“考察补贴”,即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首次到太仓考察创新创业环境,即可申领最高500元的一次性“考察补贴”。
“考察补贴”申领也相当便捷,只需通过一个微信小程序就能实现。
除了“考察补贴”,为吸引青年人才落户,太仓进一步降低补助门槛,对世界前300强高校或“双一流”高校(学科)全日制毕业生,首次到太仓企业工作并正常缴纳社保和个税满6个月的,按照本科、硕士、博士标准,分别给予3万元、4万元、5万元“首年生活补贴”。
三年行动计划对高端人才奖励再提档。
对于太仓市级以上领军人才企业以及苏州认定的科技创新主体中,境外高端人才(《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A 类)》持有者)或前沿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骨干,且年工资薪金所得在40万元以上者,采用超额累进算法,即年工资薪金在40万元~60万元的,按照5%的比例给予奖励,年工资薪金在60万元以上的,每增加10万元增加1%的奖励比例。
(本文根据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友会公众号《2020年“校园苏州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