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种植班12班英山县草盘农技服务中心:方向
自1988年进入农业系统进行农技推广工作以来,在县农业局和镇党委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我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获得局党委和镇政府的表彰的先进个人11次、模范党员13次;县级模范党员1次。
但还有不足之处,将在后段工作中不断学习,加以改正。
现将多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及作法
1、推广作物良种。
推广作物良种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科技成果转化最直接的推广手段,我始终把良种推广放在推广现代农业的首位。
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地为草盘地镇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此,得到了局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就今年而言推广各类良种8.1万斤,其中水稻扬两优6号、Q优6号良种2.5万斤,小麦鄂麦18、郑麦9023良种3万斤,鄂玉18号玉米0.8万斤,费乌瑞它马铃薯种子1.2万斤,大豆良种0.6万多斤,茶树无性系鄂茶1号12万株。
推广总面积约达3.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
2、推广农业新技术。
推广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农业新技术是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
中稻主推旱育秧和旱育抛秧,每年推广面积达近1万亩。
推广了茶园间套玉米技术,面积达1.1万余亩,效益良好,深受农民接受。
秋种期间推广小麦精量播和油菜免耕直播种植技术,面积约1.6万亩。
在防治作物病虫害时,积极推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推广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等农药新品种
及应用新技术,防治面积达5万多亩次,主要用于生产无公害茶叶,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3、开展科技救灾。
以去年为例,我县出现了60年一遇的罕见旱灾,干旱时间长、受旱作物种类多、农业受灾程度重、损失大,全镇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灾情发生后,在局领导和镇政府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积极采取综合措施科学抗旱。
中稻全面推行“旱育保姆”节水育秧,幼茶园及药园采取行间铺草、间作高杆作物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保墒保苗。
突出重点保护中稻育秧和栽插的水稻秧苗、无性系茶苗,确保主导作物生产安全。
充分利用水库、塘堰现有水源,抢抓有利时机,在水源充足的地点,集中进行中稻水播育苗或旱育秧。
全镇集中育秧8处100余亩,保证水稻按期播种、种满种足。
因地制宜,及时调整种植模式,改种旱地作物。
共组织调进玉米、豆类、蔬菜等改播种子0.5万斤,改种改播面积0.3万余亩,抢抓季节,不误农时,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通过综合措施,罕见的旱灾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业灾害损失。
农业大灾之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34吨,比去年增加15吨,增长11.2%,产值增长15.8%,达到5700万元,粮食产量达到4900吨,大灾之年与去年比略有增长,增产21吨;中药材产量达到6000余吨,增1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0元以上。
4、抓好试验示范。
重点做好辣椒新品种鄂红椒108的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在我镇境内的桃花冲村,选定科技示范户肖强家0.8亩菜地,进行试验示范种植。
于去年4月8日播种育苗,因干旱时间长,5月20-23日定植。
采取深沟高畦栽培,亩施腐熟有机肥300担,磷酸二铵50公斤,氯化钾40公斤,尿素20公斤。
施入后深翻耙平,做成小高畦,亩栽3560株。
并及时浇水抗旱,保证全苗。
追肥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7月25日开始采摘,以后每摘二次果追一次肥,每亩追尿素15公斤。
至9月25日,共收获鲜椒2762斤,主要供给林场农家乐餐馆,平均每斤1.5元,收入4140元。
通过今年的试种,经济效益较好,农户积极性较高,为明年推广打下了基础。
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是我们每个技术人员年年必须,而且应该做到的,以此项目而说明我们农技人员的艰辛和努力应用到千家万户。
5、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程。
科技入户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对加强新优技推广,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作用明显。
为此,我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程,我作为一名科技入户指导员,在全镇遴选20户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种田水平高、相信科学种田的户作为本期科技示范户,并拟定了技术实施方案发到示范户手中,同时入户宣传科技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并入户挂科技示范户标示牌,公开确定为科技示范户。
在今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按实施方案指导科技示范户搞好各种推广服务工作。
特别是在水稻旱育抛秧、病虫综防、茶园间作套种、科学抗旱救灾等方面给予重点技术支持,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其它农户应用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的种田水平。
6、组织开展科技培训。
多年来一直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举办了技术培训,每年开展培训班10期,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以上。
在培训期间邀请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多名专家来草盘授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有效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
同时自己通过不断学习,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提升,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真正做学有所用。
7、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展示农业新技术
的重要窗口,是集中展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平台。
我致力于办好科技示范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办好牛岭村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居委会茶叶高效示范园、黄沙河村中药村科技示范园和伍桂村桑蚕生产示范基地等4个示范园区。
示范规模较大。
示范面积共640亩,其中水稻示范面积200亩,茶叶300亩、中药材160亩、桑园80亩。
示范效果明显。
通过示范集成推广优良品种、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等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实产验收,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示范带动效应良好。
一是良种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培两优537、扬两优6号、Q优6号等一批表现良好、高产优质高抗良种应用面积扩大,仅中稻良种应用面积达8600亩,占总面积的96%;二是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普及。
示范区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四个100%”的目标:即核心示范区应用优良品种普及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了100%;病虫机防实现了100%;机械整田达到100%。
同时其它技术措施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三是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显著提升。
第一是施肥习惯发生了质的改变。
很多农民以往只施氮肥,资源浪费严重,投入产出比不高,现在改用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看苗施肥,改一次施肥为少吃多餐,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产量。
第二是育秧方式发生了改变。
由传统水育秧改用旱育保姆育秧,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减少了用种量,增加了产量。
第三是病虫害防治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区农户基本能够把握病虫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能科学选用对口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加,科技示范户和产业能人转岗频繁,留守在家务农的老人、妇女偏多,其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科技
素质提升任务艰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在下降。
三、下段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工作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三农”。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效率。
重点抓好科技入户,创办高效、特色示范园,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
三是建立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远程信息网、农业科技小报专刊、“农技110专家服务热线”和手机短信平台为全镇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
四是加强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
农民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引导、鼓励农民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合理流转土地,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规模经营,发展规模经济,既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又让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劳务增收致富。
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延伸产业链条,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的路子。
总之,多年来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和技术,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还要加倍努力工作,争取在农业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较大的成绩,为草盘地镇经济发展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