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6. 化粪池原理及水污染物去除率
三格化粪池由相联的三个池子组成,中间由过粪管联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3池粪液成为优质化肥。
新鲜粪便由进粪口进入第一池,池内粪便开始发酵分解、因比重不同粪液可自然分为三层,上层为糊状粪皮,下层为块状或颗状粪渣,中层为比较澄清的粪液。
在上层粪皮和下层粪渣中含细菌和寄生虫卵最多,中层含虫卵最少,初步发酵的中层粪液经过粪管溢流至第二池,而将大部分未经充分发酵的粪皮和粪渣阻留在第一池内继续发酵。
流入第二他的粪液进一步发酵分解,虫卵继续下沉,病原体逐渐死亡,粪液得到进一步无害化,产生的粪皮和粪厚度比第一池显著减少。
流人第三他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病菌和寄生虫卵已基本杀灭。
第三池功能主要起储存已基本无害化的粪液作用。
三格化粪池厕所的地下部分结构由便器、进粪管、过粪管、三格化粪池、盖板五部分组成。
便器:由工厂加工生产或白行预制,便器采用直通式,与进粪管联接,也可使用水封式便器,不再安装近粪管。
进粪管:塑料、铸铁、水泥管均可,内壁光滑、防止结粪、内径为10cm,长度为30-50cm。
过粪管:以塑料管为好,直径为10-15cm,1-2池间的过粪管长约70-75cm,2-3池间的过粪管长约50一55Cm。
三格池:用砖砌水泥粉壁面或水泥现浇,预制均可,以"目"字形为主
要类型,若受地形限制,"品"字形、"丁"个型摆都也可。
容积达到贮粪2个月为宜。
三格池有效深度应不少于1 cm ,1至3格容积比例一般为2:1:3。
盖板:可自行预制,要做到既密闭,又便于清渣和取粪。
化粪池水污染物去除率如下:
COD 15% BOD5 9%
SS 30% 氨氮 3%
表1-7 综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表1-8 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故下达河乡卫生院废水排放执行:CODcr 250mg/L,NH3-N 30mg/L、SS 60mg/L,粪大肠菌群数5000个/L。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还要求: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2~8mg/L。
②污水处理站排出的废气应进行除臭除味处理,保证污水处理
站周边空气中污染物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3要求,见表1-9。
表1-9 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③栅渣、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属危险废物,应按危
险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污泥清淘前应进行监测,达到《医疗机构水
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4要求,见表1-10。
表1-10 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
医疗机构类别粪大肠菌群数/(MPN/g)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结核杆菌蛔虫卵死亡率/% 综合医疗机构≤100——————>95
④《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对废水处理
工艺与消毒要求如下:
a. 医疗机构病区和非病区的污水,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的污
水应分流,不得将固体传染性废物、各种化学废液弃置和倾倒排入下
水道;
b. 综合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房应设专用化粪池,收集经消毒处理
后的粪便排泄物等传染性废物;
c. 化粪池应按最高日排水量设计,停留时间为24~36h、清掏周期为180~360d;
d. 医疗机构的各种特殊排水应单独收集并进行处理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
医疗垃圾排放执行《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DB21-777-94);医疗垃圾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3.8条: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专有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一天,于5℃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