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标准1.前言(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专业学生从事食品行业实际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食品理化性质的检测,主旨在于训练学生理化检测技能,掌握食品各种理化检测手段的原理及操作,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应能自主对食品的一般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分析。
通过本门课程的训练,最终考取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
(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是:以工学结合为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强调知识与知识应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
用二者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②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贯彻“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师生共同配合,完成人才培养的共同任务。
③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以食品实际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对食品检测员基本素质的需求,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按照食品理化检测的一般项目,以项目化实验为载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结合食品检测的真实工作任务,在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或产品、技术、服务)为项目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并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学习结果,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
(3)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坚持能力本位,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进行课程的设计。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遵循如下思路进行课程的设计:1.以食品检验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开发课程,以岗位技能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原理与概念为辅;主要解决学生专业技术的掌握及实际应用经验的习得。
2.我国食品检验的方法、使用的仪器、结果评价已经标准化,并成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考核标准,所以,国家食品检验工的考试大纲应成为选取课程内容的参照,并将食品检验技能鉴定纳入课程考核。
3.食品检验过程中,不同样品的相同项目检验技术具有的相同性,成为课程教学设计依据。
4.根据课程技能性强的特点,采用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主要安排有教、学、做一体的单元项目教学训练,和以产品典型检验项目为主的技能综合训练,还通过食品检验技术综合训练等,集成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按项目化教学要求,将整个课程进行分析整理剖析为各项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学。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统筹安排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包括单元操作和食品检验技能综合训练,并通过专业见习、食品检验技术综合训练等巩固和强化学生的食品分析检验的能力,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2.课程目标(1)课程总目标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要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根本,来建立医疗器械人才规范从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熟练检验方法,掌握检测技术,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技术人员。
具体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2)具体目标①.知识目标a. 了解行业发展现状、食品检验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b. 熟悉食品分析检验的任务与内容、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
c. 理解食品中相关检验项目测定的原理,掌握操作要求。
②、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检验方案。
b.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熟练掌握食品分析检验技术,能合理安排检验工作,正确配制试剂,熟练使用分析仪器,独立完成食品常规检验和感官检验。
c.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能正确处理检验数据,正确评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d. 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中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并做出品质判断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a. 具有严谨求实、自律、刻苦、向上等良好职业素质;b. 具有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c. 具有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
3、内容描述(1)课程总体内容描述《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安排根据课程在食品相关专业中的定位和作用,以职业岗位的专业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组织开展食品检测活动要求为主线,依据食品检测活动发展的逻辑思路和展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提炼出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核心项目,即感官检验、理化检验、成分分析。
每个项目由若干教学单元构成,每个教学单元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整体设计和一系列教学实践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实现课程建设目标。
(2)课程分项目具体内容描述课程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设计4、实施要求(1)教学方式针对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改革和职业学生的特点,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依据食品检测工作岗位任务设计课程教学项目,重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重视实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专题调查研究等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切入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以此来带动课程建设、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即时事件跟踪教学法:即时事件跟踪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实际情景下的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加强,学习兴趣极大提高,该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综合职业应用能力方面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真正体现了“零距离”教学。
(2)考核与评价方法针对传统课程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考试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考试改革远远落后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到课改的进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立了全新的考核办法与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实际操作技能、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
考核评价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完成每个教学单元教师布置的任务作为学生作业,包括独立完成和团队合作完成。
作业的完成鼓励创新,没有标准答案。
同时相应改革考核方式,考试形式、内容与方法多样化,以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突出技能的测试,最终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阶段考核成绩以及项目考核成绩综合而成。
(3)教案编写本课程标准对教案的定义是指在本课程完成整体教学设计,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及各项目组成模块明确的基础上,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按每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包括对本模块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分解到本教学单元中的具体授课内容、课堂活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要求、课时建议等。
特别是要通过设计清楚阐述针对本模块的工作任务如何将典型实践性环节所需实践知识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中,并根据能力要求,如何将技能实践融入学习过程中。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案。
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设计思想。
体现教案的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在采用任务引领、项目导向、工作驱动的前提下,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到:明确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体现理论够用、技能达标的高职教育特点;明确拟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适应教学目的,渗透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时间安排: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本课次的教学任务,又能有时间总结、答疑,充分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
教案编写依据:《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教学设计规范》本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全部教案按年度版本进行管理,教案必须根据当年教学实践及学生学习条件的变化,由课程教学团队根据“信息反馈、团队反思、成员共享”的原则,对课程全部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当年更新版本用于下一年度的课程教学,并撰写年度改版总结报告存档备案。
(4)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教辅材料、多媒体课件、应用案例、教学辅助光盘、实训工作规范、网络资源等均为课程教学资源。
各种教学资源作为配合课程教学使用的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取材合适;⏹符合认知规律,逻辑性强,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媒体资源使用恰当,和传统教学方法相得益彰,互动性好;⏹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注或惯例;⏹教师教学中不得过分依赖课件,尤其是文字表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