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教学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 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 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 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 要意义。
◎4、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 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头 )
国粹( ) 蹩( )进
残羹( )冷炙( )
冠( )冕( )堂皇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脑髓(suǐ) 孱(càn)头 自诩(xǔ) 吝啬(lìn sè) 国粹(cuì) 蹩(bié)进 残羹(gēng)冷炙(zhì) 冠(guān)冕( miǎn)堂皇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纪念鲁迅的对联
❖ 【陈毅挽】要打巴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 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 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喜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 【蔡元培挽】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 【郭沫若挽】 ❖ 方悬四月,迭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 “先送”古董到巴黎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 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 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巴结讨好之媚态 可掬;“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 “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 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 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 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拿来主义
鲁迅
写作背景
❖ 清朝政府开始实行“闭关主义”,结果处 处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又奉行卖国政 策即“送去主义” 。
❖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 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 就是“全盘否定”(实质是“闭关主义”) 和“全盘西化” (实质是错误的“拿来主 义”) 。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且介亭杂文》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 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 迅先生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 【斯若挽】 纪念鲁迅的对联
❖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吶喊;先生 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 【唐弢挽】 ❖ 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诚何年,四个月
前流过两行泪,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 ❖ 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十载
◎后面5段,论证 “拿来主义”(是什么,为 什么及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闭关主义 特点
表一
送去主义
实质
利弊
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实质
表一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利弊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利弊
表一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媚外、卖国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 和平交往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利 丧权辱国 弊 割地赔款
表一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媚外、卖国
文化堕落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 3、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 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来打出一条路,待吩咐,此贵端赖后死肩 ❖ 【日本挚友佐藤村夫挽】 ❖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鲁 迅 全 身 像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1925年5月时的鲁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鲁迅一家(鲁迅、 许广平、周海婴)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基础巩固——注音
脑髓( 自诩(
) 孱( ) 吝啬(
◎这样写更有现实意义和论述的针对性。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批判 “送去主义”正是为了论证“拿来主义” )。 两者构成对比,突出了“拿来主义”的正确 性、唯一性和必要性。
闭关主义 (排外)
破
送去主义 (媚外)
拿来主义
先破后立
论证思路
小结:文章结构
❖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提出了“拿来主 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 态度。
作者介绍: 鲁迅:
(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 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 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 满着憎恶和鄙视。
◎5、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
果及危害? ❖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 教学课 件
❖ 1、课文的第5段在文思章考中起什么作用?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简要说说:前面4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 段讲的什么问题?
◎前面4段,揭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及 “送来主义”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