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综合测评 1.单选题 1.1 2.0 公共决策的现代化首先是决策过程的( )
a 民主化 b 效率化 c 公平化 d 理性化 1.2 2.0 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指的是( )
a 政策决策 b 政策评估 c 政策审议 d 政策执行 1.3 2.0 最受我国学者青睐的政策工具三分法是加拿大学者郝赖特和腊梅什采取的“政策工具光谱“法所进行的类型划分,他们将10种政策工具依据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成自愿性工具、强制性工具和( )
a 市场化工具 b 工商管理技术 c 社会化手段 d 混合性工具 1.4 2.0 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成员传送信息、知识的过程被称为( )
a 多媒体 b 新媒体 c 融合媒体 d 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 1.5 2.0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 )
a 公共利益 b 公共权力 c 公共政策 d 公共需求 1.6 2.0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
a 渐进主义模型 b 混合扫描模型 c 理性主义模型 d 机构-制度模型 1.7 2.0 美国学者亚瑟.施莱辛格在研究美国政治历史后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
a 周期型 b Z字形 c 学习型 d X字形 1.8 2.0 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几、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
a 理性的路径(Rational Approach) b 直观的路径(Intuitive Approach ) c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d 具名团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 1.9 2.0 政策评估整个活动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 a 评估筹划 b 评估实施 c 评估总结 d 评估反馈 1.10 2.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的内容( )
a 政策效率 b 政策效益 c 政策影响 d 多样化 1.11 2.0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什么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
a 政策理性主义 b 政治行为主义 c 多中心主义 d 渐进主义 1.12 2.0 把公共政策学引入中国,台湾早于大陆,在台湾,最早引入这门学科的高等院校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台湾大学和( )。
a 清华大学 b 文化大学 c 实践大学 d 政治大学 1.13 2.0 下列哪一个不是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
a 立法机关评估。 b 司法机关评估。 c 大众传播媒介评估。 d 专业性的咨询公司 1.14 2.0 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 )。
a 政策咨询系统 b 信息传播系统 c 政策监控系统 d 政策评估系统 1.15 2.0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途径又被称作( )
a 政策制定者透视 b 向后推进策略 c 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 d 自上而下的路径 1.16 2.0 任何政策归根结底都要依靠政策执行者才能完成,因此,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哪个影响因素( )
a 资源因素 b 工具因素 c 执行者因素 d 环境因素 1.17 2.0 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的系统是( )
a 政策执行系统 b 政策客体系统 c 间接主体系统 d 政策制定系统 1.18 2.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 a 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b 政策的有效性 c 政策的合法性 d 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 1.19 2.0 哪本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的这一概念,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
a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c 《政策方向》 d 《公共政策学》 1.20 2.0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是
a 政策系统 b 政策群 c 政策链 d 政策模式 1.21 2.0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 )
a 信息功能 b 劝诫功能 c 解决冲突的功能 d 分配功能 1.22 2.0 关于政策工具美国政治学家罗威、达尔和林德布洛姆区分出了规制性工具和( )
a 非规制性工具 b 非强制性工具 c 非分配性工具 d 非选择性工具 1.23 2.0 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涉及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属于( )
a 政策成本评估 b 政策需求评估 c 政策效益评估 d 政策过程评估 1.24 2.0 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被称作( )
a 政策合理化 b 政策合法化 c 政策采纳 d 政策辨析 1.25 2.0 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指的是( )
a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b 公共政策监督机制 c 公共政策作用机制 d 公共政策互动机制 1.26 2.0 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
a 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 b 政府权力和腐败的关系 c 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 d 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关系 1.27 2.0 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的环节( )
a 重新界定问题 b 提出调整方案 c 选择调整方案 d 评估调整决定 1.28 2.0 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政策网络是政策系统的( )
a 子系统 b 母系统 c 元系统 d 政策链 1.29 2.0 以有力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PolicyClaim),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被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