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地铁工程1号线轨道铺装工程华泉区间梯形轨枕施工方案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地铁工程1号线轨道铺装工程项目经理部二零一四年四月目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2.1 工程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梯形轨枕道床范围 (3)3 技术标准 (3)4 施工难点 (5)5 主要施工方法 (5)5.1 施工工艺流程 (5)5.2 施工工艺说明 (6)6 其他要求 (16)6.1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6)6.2 安全用电要求 (16)6.3 环境保护要求 (16)1.编制依据(1)《大连市地铁工程1号线轨道铺装工程承包合同》(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3-2003(4)《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7)大连地铁1号线梯形轨枕图纸(8)设计技术联系单及其他相关资料(9)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技术2、工程概况2.1工程总概况大连市地铁1号线起自姚家,经南关岭、西安路、会展中心终至河口,为南北方向贯通线,线路连接了姚家、南关岭综合交通枢纽、泉水居住区、中华广场公共中心、沙河口交通中心、兴工街、西安路商业中心、会展中心、星海广场、黑石礁、学苑广场和河口等客流集散点。
本工程线路全长28.339km,沿线共设22个地下车站,在工程起止位置分别设有南关岭车辆段、河口停车场。
全线经过大连多处繁华地段,高等减振和特殊减振道床较多,其中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整体道床3.726km,梯形轨枕整体道床2.064km,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1.588km。
2.2梯形轨枕道床范围三、技术标准钢轨:钢轨采用60kg/m钢轨,材质采用U71Mn,曲线半径≤600m采用在线热处理钢轨,采用1435标准轨距。
轨枕:采用预制梯形轨枕,长度有6150mm、4900mm两种规格。
断面尺寸460mm 185 mm,减振材料厂家粘贴,缓冲材料现场粘贴,半径700m以下地段使用4900mm轨枕。
梯形轨枕具体尺寸如下图:4900mm梯形轨枕平面图6150mm梯形轨枕平面图扣件:梯形轨枕整体道床地段采用DTVI2-T型扣件,扣件静刚度约为20~40KN/mm,动静比约为1.45,最大轨距调整量为+16,-12。
轨底坡:1/30,在铁垫板上体现。
施工难点地下施工范围狭窄,梯形轨枕轨排较重,洞内作业不方便调整,曲线位置轨排在作业场拼装时注意对照轨节表要求拼装成曲线,正矢及超高调整均在轨排基地拼装时完成。
钢筋架设时注意控制钢筋间距,避免轨枕下减振垫板处得钢筋移位。
道床混凝土采用铺轨车卸料时,边模距轨枕边缘间距较小,下料时需控制下料速度。
混凝土浇注时需加强捣固。
接触轨混凝土底座定位及混凝土浇注:接触轨混凝土底座长260mm内边缘距线路中心线距离为1307.5mm,外边缘靠近走行轨、内边缘紧贴内层模板,该部位施工应作为质量控制重点之一。
主要施工方法梯形轨枕道床主要施工方法是采用轨排法:场内拼装轨排,洞内调整和浇注混凝土。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梯形轨枕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工艺说明土建结构移交工程部根据施工进度及早调查、安排、协调土建结构移交,并了解移交地段轨道结构高度及限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并督促尽快整改以避免耽误轨道施工。
了解是否有预埋件、管道及与其他专业的接口等并标明。
基底凿毛除了圆形隧道结构外,其他隧道结构均需进行基底凿毛施工。
凿毛采用风镐施工,在基地凿出深度为10mm,间距30mm左右的凹凸面后用水或高压风冲洗干净将垃圾装袋运走。
基标测设梯形轨枕道床基标布置在中间水沟内。
控制基标在直线段宜每隔120m设一个,曲线地段除曲线要素点上设置控制基标外,曲线要素点间距较大时还宜每隔60m设一个。
加密基标直线段间距6m,曲线段间距为5m。
基标低于钢轨顶面340mm。
控制基标与线路中心线重合,与左线左股或右线右股钢轨轨顶面的高差相等。
加密基标在施工方便的情况下可等距不等高。
基标测设精度要求如下:●控制基标:直线上每120m,曲线上每60 m和曲线起止点,缓圆点,圆缓点,道岔起止点各设置一个。
测量精度:方向6〃,高程±2 mm,直线距离1/5000,曲线距离1/10000。
●加密基标:直线上每6m,曲线上每5m各设置一个。
测量精度:方向±1 mm,高程±2 mm,直线距离±5 mm,曲线距离±3 mm。
铺设走行线及架走行轨洞内铺轨小车走行线采用长度为8m的22kg/m的钢轨,其中心线必须与线路中心一致,其轨顶标高应高于道床面标高,以确保铺轨小车走行时不会冲撞基标。
轨下采用钢制支撑架,其间距不大于1.5m,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隧道底板上。
两相邻支撑架中间采用槽钢支腿加固,以防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铺轨小车的走行。
支架和支腿均采用螺栓和扣板将钢轨固定。
钢支架根据不同的隧道截面尺寸而制,因隧道基底表面不平整,安装时要用木锲垫平。
铺轨小车走行线的铺设必须及时并超前铺轨长度至少50米,以便转运钢筋和袋装垃圾。
铺设道床钢筋网道床钢筋进场时材料要经过检测。
钢筋外观检查: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直径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钢筋直径允许偏差符合GB1499-98、GB13013-91和GB/T701-1997规定标准。
(外观质量目测、钢筋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班组还应随工检查。
)钢筋种类、钢号:使用的钢筋、钢号符合设计规定,不使用未通过复检的钢筋。
(核对实物与设计图纸、查有无复检试验报告单、班组领料和加工前必须核查。
)钢筋加工及布置见附图1。
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钢筋焊接:本标段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电弧焊(搭接焊)。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双面焊),焊缝高度不小于6mm。
在每个道床结构段内,每隔5米选一根横向钢筋与所交叉的所有纵向钢筋焊接。
在左右行整体道床内上下层各选择两根纵向钢筋作为排流条,排流条尽量靠近钢轨,下部位排流条与所有横向钢筋焊接。
道床钢筋网施工时,应按杂散电流专业的要求焊接钢筋,并请该专业参加隐检。
在整体道床结构段两侧端头部位引出测防端子,测防端子采用50×8mm镀锌扁钢制作,并按要求引出道床顶面150mm,端部设φ12圆孔。
有牵引变电所的车站,在靠近站台侧10m处距离道床高300mm的位置分别从上、下行道床钢筋各引出1个排流端子。
排流端子用50×8mm 镀锌扁钢制作。
支撑台下N10钢筋网及侧面N4、N5钢筋待轨排就位后再焊接,以便定位和调整。
钢筋安装精度要求如下:轨排组装轨枕进场时进行质量检查,主要检查质量资料是否完善,对型号、外观及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减振垫层及缓冲材料有无缺失,粘贴是否牢固,联结杆件表面保护层是否完好。
现场吊装必须用吊装带,吊装不少于4个作用点(联结钢管处),吊装过程中必须保证不损坏梯形轨枕。
现场梯形轨枕应码放在平整坚实的基础上,码放层数不超过6层;层间应横向放置两块垫木,各层垫木必须与轨枕保持垂直,上下层间垫木必须成一直线(垫木距轨枕两端约1.2m,严禁垫在轨枕底部减振垫板上)。
具体存放见下图。
梯形轨枕轨排在轨排基地完成,因为洞内施工没有条件去调整正矢和超高,所以曲线地段轨排是在作业场内完成正矢和超高的调整,洞内只调整线路中线位置和高程。
技术部门编制梯形轨枕轨节表是需标明每个轨排轨枕形式、枕间间距、曲线上枕间高差、每块垫板偏移和调高量等,轨排组装人员按轨节表施工。
组装时的吊装和存放作业需小心,不得损坏轨枕。
扣件组装顺序:a)组装前将轨枕表面及尼龙套管内的杂物清理干净;b)依次放下板下垫板、铁垫板;根据调整量放好调节垫圈;c)将螺旋道钉套上弹簧垫圈、平垫圈后,涂上黄油,拧到尼龙套管内,扭矩控制:直线及曲线半径≥800mm地段为150~200N·m,其余地段为200~250N·m;放置轨下弹性垫板,使下面的挡条卡住铁垫板两侧,然后放置钢轨,再放置轨距垫;轨距垫主要使用10mm和8mm厚两种,组装时钢轨内侧均为8mm厚轨距垫。
偏移量通过调节垫圈调整,工程部轨节表应注明每块垫板的偏移量,调节垫圈有9/9、7/11、5/13三种规格,直线(即无偏移量)及偏移量在±1mm内时使用9/9(两边厚度均为9m m)的调节垫圈;1mm≤偏移量≤3mm时使用7/11调节垫圈;偏移量>3mm时使用5/13调节垫圈。
注:轨排组装时严禁使用轨距块调整偏移量。
高低的调整:轨枕与轨枕的高差通过在轨枕底下垫木板或方木调整,左右垫板高差通过板下调高垫板调整。
轨排组装时轨距,正矢控制要求如下:轨道中心线:距基标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
轨道方向:直线段用10m弦量,允许偏差为1mm。
曲线段用20m弦量正矢,允许偏差如下:轨顶水平及高程:高程允许偏差为±1mm,左右股钢轨顶面水平允许偏差为1mm,在延长18m的距离范围内应无不大于1mm三角坑。
轨顶高低差:用10m弦量不应大于1mm。
轨距:允许偏差为+2mm,-1mm。
轨排架设及调整利用轨道车牵引特制平车运送至作业区,装车运输时轨排高度不超过两层,层与层之间要用木枕垫起隔开,再用洞内的两台铺轨铺轨小车将轨排吊至作业面安装,其操作要领如下:铺轨小车将轨排吊装至铺设处距地面高度为5~10cm时,依据线路加密基标控制其中线和方向,并用鱼尾板和螺栓将其与已铺设定位的轨排连接,利用人工、起道机及侧向支撑初步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当确认轨排标高、水平、方向不超过设计位置±20mm 时,将轨排初步就位。
轨排初步就位后,按照线路基标,采用万能道尺、直角尺通过钢轨支撑架轨排高低,采用钢支顶螺旋调整轨道方向。
轨排调整时,用直角道尺控制与标桩同侧的钢轨,先将直角道尺的高度调节到与轨面高差相适应,并将道尺立柱底的对准器对准标桩的中心,道尺的滑块架在同侧的钢轨上,同时将万能道尺紧挨直角道尺,架在两股钢轨上,控制另一侧钢轨并检查和调整轨距。
首先调整临近标桩的钢轨支撑架,先调水平后调中线,旋转支撑架立柱,使钢轨升高或降低,当直角道尺水准泡居中时表示同侧钢轨已调至设计标高;当万能道尺(若曲线时内轨顶应加超高值)的水准泡居中时,表示另一侧钢轨也调至所需高度。
然后旋转钢轨支撑调整架上的轨卡螺栓,先松一侧再紧另一侧,使钢轨左右滑动,先调与标桩同侧钢轨,再调另一侧钢轨,直到直角道尺水平滑块指针读数为“0”、万能道尺读数为“1 435mm”(如曲线地段需加宽时按1435+W,W为轨距加宽值)时,再用10m弦线量测,精确调整支撑架的立柱和轨卡螺栓,使轨道的几何尺寸达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