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一词多义1.说⎩⎪⎨⎪⎧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③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④鲰生说.我曰 游说,劝说2.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推辞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③不辞.劳苦 推托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词⑤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审讯3.鄙⎩⎪⎨⎪⎧①越国以鄙.远 边邑,把……当作边邑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境④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4.错误!5.若⎩⎪⎨⎪⎧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如果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好像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及,赶得上6.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顺承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⑥阙秦以.利晋 连词,表目的⑦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用7.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③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④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⑤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8.其⎩⎪⎨⎪⎧①君知其.难也 代词,那②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 或希望语气,还是③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表反诘语气, 难道四、重要实词1.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2.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3.何厌.之有 满足 4.唯君图.之 仔细考虑 5.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舍弃 7.又欲肆其西封. 疆界 8.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3.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4.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5.既东.封郑 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6.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 8.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10.若不阙.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损 11.共其乏困.. 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东西 12.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14.阙秦以利.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译文:现在情况危急了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麻烦您。
3.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译文: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七、名句填空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八、课内文化常识1.《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4.执事:文中是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3.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4.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6.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围绕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的人。
今义:年长之人。
3.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同意。
今义:故意。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6.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三、一词多义1.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见 极,尽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走到尽头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贫穷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尽,尽头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得志⑦穷.兵黩武 用尽2.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 身子向上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牵、拉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⑤相如引.车避匿 调转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带领⑦恭疏短引.序⑧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称引⑨引.而不发 拉开弓3.见⎩⎪⎪⎨⎪⎪⎧①图穷而匕首见. 露出,出现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拜见,会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召见,接见⑤慈父见.背 用在动词前,表示 对自己怎么样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 看见的东西4.兵⎩⎪⎨⎪⎧①秦兵.旦暮渡易水 军队②不得持尺兵.兵器③不及召下兵.侍卫5.发⎩⎪⎨⎪⎧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射6.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 副词,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副词,实在7.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连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②顾.笑武阳 回头看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道8.乃⎩⎪⎨⎪⎧①乃.今得闻教 副词,才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连词,于是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的,你们的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副词,就是9.以⎩⎪⎨⎪⎧①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连词,表目的,来②以.试人,血濡缕 介词,用③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介词,按照④以.故荆轲逐秦王 连词,因为⑤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介词,表原因,因为四、重要实词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3.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并列 4.唯.大王命之 希望 5.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宽容、原谅 6.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 身子向上起 7.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 8.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眼泪 9.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物 10.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掷击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进兵北.略地 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3.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5.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6.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7.士皆垂泪涕.泣名词作动词,流泪8.又前.而为歌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9.樊於期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10.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1.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作名词,远方12.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13.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译文: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害或被收为奴婢。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句)译文: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持有一点儿兵器。
5.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宾语前置句)译文:又报将军的血海深仇,怎么样6.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省略句、定语后置句)译文: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赐,悬赏他的头。
7.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译文: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10.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省略句)译文: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
11.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省略句)译文: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12.见燕使者咸阳官。
(省略句)译文:(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七、名句填空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八、课内文化常识1.《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书。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共33篇。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2.既祖: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3.变徵、羽: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4.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5.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6.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似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7.郎中:宫廷的侍卫。
8.易水:河流名,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因荆轲刺秦王前与太子丹于易水送别而闻名。
鸿门宴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