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古代汉语通论》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语法讲义》朱德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1)现代汉语
a、齐鲁书社《现代汉语辅导与习题集》(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基础,适合初期检验学习效果用);
b、齐鲁书社《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里面包含很多院校历年真题,虽然与北师题目类型不一定一样,但可以自己提前练练手);
c、中国矿业大学《现代汉语学习与考研辅导》(听说这本书是北师老师编的,我自己认为里面语法部分练习题很好):
d、黄廖本配套参考书(主要是看课后题的答案)。

(2)古代汉语
a、中华书局配套参考书(这本书主要看它对重点词语、句式的解释分析):
b、崇文书局辅导与习题集(通论部分的归纳非常有条理、还有适当拓展):
c、福建人民出版社辅导与习题集(有很多包含断句和字词解释的练习)。

(3)语言学纲要
a、崇文书局辅导与习题集(虽然不厚,但里面的很多真题解析含金量很高):
b、齐鲁书社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里面既有章节重点,也有很多院校的真题,可以着重看大题,对于寻找解题思路很有帮助):
c、叶徐本配套学习指导书(将每一章内容归纳成问题,有助于迅速把握重点,之前有师姐说这本书可以直接背熟)。

(4)文学史
文学史我只用了齐鲁书社的参考书,把里面的填空题都做好,大题划掉北师不会考的,并且自己根据书本对里面的答案做了整理。

这套参考书古代文学史部分编的还是比较不错的,重点内容都归纳的比较好。

现当代内容我觉得有些少,在网上又找了一些适合北师考试难度的资料和名词解释归纳。

(一)专业课复习
1、关于看书
北师大的参考书,网站上列有16本,但实际需要看的并没有那么多。

现汉有黄廖本的上下册,这是最基本的必看。

古汉有王力本的一二册(尤其要以第一册为主),三四册不用看,张之强的古汉上下两册分别讲古文和通论,古文和王力版的基本一样,重点是看下册通论,张版归纳更有条理。

语言学也列有两本教材,但之前师姐跟我说伍铁平本不用看,这是一届届私传的秘籍,重点是徐通锵、叶蜚声本,我就以叶徐本为主,伍本只是稍微翻了翻。

文学史就选的是网站上列出的教材,现当代是郭志刚本,古文学是游国恩本。

虽然这几本书都不是我本科所用的教材,但是看过之后我发现这两本书作为参考书目是有道理的。

因为北师文学史只占50分,题目较为简单。

而这两本书都比较基础,看起来也非常快。

书应该怎么看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书习惯,我只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往往在看一本书之前会先看目录,了解这本书大致讲了哪几部分内容,每一部分有哪些章节,有了大体框架之后才会细看。

在具体到每一节时,我通常会注意每个章节的论述思路。

也就是这一节讲了什么内容,笔者是分几部分进行阐述的,在具体阐述时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

经常这样的思考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反复思考中获得的。

尤其是学硕,与专硕在试卷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主观性题目特别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分析很多问题,经常这样思考对训练思维,形成答题思路很有效。

其次,可能大家在看书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可能看书速度会比较慢,但没有关系,这说明自己对这部分知识还不太熟悉,只要反复的看,多看几遍就好了。

在看过几遍教材之后,可能有同学又觉得自己对于书本知识感觉很熟悉,但一问又说不上来,再看下去就没什么提高。

这时我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做一些参考书,这有助于帮助查缺补漏,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至于看什么参考书我在下面会做简单介绍。

最后,有些师弟师妹问过我,需不需要在指定教材之外看一些其他专业课书籍。

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在指定教材看熟理解的基础上再适当看一些书。

我的老师曾说过看的书越多越深,反过来再看一些知识会觉得非常简单,这一点我深
有体会。

但是如果课本内容还没有掌握牢固,再多的拓展都是有害无利的。

我开始准备考研是在大三下学期,当时学校课程也不是很多,我主要就是看现汉、古汉和语概这几本书。

但在暑假时我有额外看了一些其他书,比如现汉还看了邵敬敏的,这本书里面的观点比较新,很多东西可以吸收借鉴。

古汉还看了复旦大学编的,里面文字部分对假借字的介绍非常好。

还有北师大老师编的一本《古代汉语通论》,重点看了里面音韵部分,因为这方面我比较薄弱,还认真做好笔记。

最后考试时专业二第一道题就考了“什么是古无清唇音?”,我不假思索就写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看了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朱德熙的《语法讲义》、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等书。

2、关于笔记
笔记对于跨考同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份好的笔记可以让你迅速知道重难点,并且在深度和广度有所拓展。

看书做笔记是一个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虽然刚开始可能觉得很耗费时间,但是最后总复习的时候,看笔记既节省时间又有助于形成完成整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当时没有碰到合适的笔记而且价格也不便宜,所以我就自己做了,最后看到一厚沓的笔记很有成就感。

我在做笔记喜欢用B5的打印纸,因为真正考试时答题纸就是12面空白纸,也没有时间打尺子画线。

平时这样做笔记写习惯了,就能拿捏好字体大小、字间距、行距等这些细节问题,到时候可以卷面上给老师整洁舒服的感觉。

而且用活页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添加内容,看到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阐述或者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及时进行补充。

第一遍做笔记用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主要就是将书本重要内容摘出来,简明扼要,一看就可以回忆起书本大致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遍在做了一些参考书之后,我会将参考书上对某一个问题比较好的讲解补充到之前的笔记中去,比如音素和音位的区别(这道题是复试的第一题)、辅音和声母的区别这类概念辨析。

还有其他专业书上一些有用的内容还要补充进去,比如符淮青讲词汇时用到的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裘锡圭讲文字演变,这些大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往往能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

第三遍做笔记就是主要进行专题总结,结合书本和真题有针对的进行总结,这时笔记就不只是书本的浓缩那么简单,它包含你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具体题目的分析。

比如北师语概只考大题(简答、论述、
或者分析)我就结合参考书和真题将每一章节都归纳成几个重要问题,然后按照考试答题的要求将答案整理归纳。

我有一个学习习惯就是不迷信答案。

很多参考书都有练习题和相应的答案,我经常是综合几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看过的书、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整合。

4、关于真题
首先,北师出题是有自己的套路的。

研究真题应该把握考察重点、考察形式,从而确定复习重点、总结答题技巧。

比如现汉病句分析、层次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是必考的内容,重在考应用,所以在复习语法部分应该重在理解。

再比如,好像是10年古汉出了解释成语中加点词的意思,但后来没有考过,但是我还是将古代汉语每章后面重点词解释中出现的成语都画出来,并且牢记该字在成语中的意思,这道题答得就很轻松。

因此,我在第一遍看完书之后做了这样一个工作,就是将每一节考过的真题抄写在这一节的最前面,以提醒自己把握复习重点。

其次,真题答案要反复琢磨。

尤其是语概部分,都是主观题,而且经常一道题是10-20分不等。

可以参照参考书和自己的理解整理出自己的答案。

但是要反复多琢磨几次,因为每个时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每次对一个问题有新的理解都可以写下来。

这样反复多次就可以总结出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路。

最后,题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虽然真题对备考有重大提示作用,但是毕竟是考过的题,而且是回忆版,可能真正考试会遇到题型变动、分值不同、内容变动等很多情况。

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场的真题,备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不自乱阵脚。

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
732专业基础(现代汉语、语言学)
《语言学纲
要》
叶蜚声、徐
通锵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732专业基础(现代汉语、语言学)
《普通语言
学概要》
伍铁平主编高教出版社
732专业基础(现代汉语、语言学)
《现代汉语》
(增订本)
黄伯荣、廖
序东
高教出版社
889专业综合一(古《古代汉语》王力主编或中华书局或北京师
代汉语、中国文学)张之强主编范大学出版社
889专业综合一(古代汉语、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史》
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889专业综合一(古代汉语、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
文学史》
郭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93专业综合三(古代汉语、计算机基础)《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或
张之强主编
中华书局或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893专业综合三(古代汉语、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应
用基础》(第二版)
张靖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946古代汉语《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或
张之强主编
中华书局或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