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通论

现代汉语通论导论贾兆雨 11教文一.语言1.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外部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3.内部结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总: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

5特点:任意性;线条性二.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方言(地域变体)七大方言及其代表话1.北方方言——北京话2.吴方言——上海话3.湘方言——长沙话4.赣方言——南昌话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6.闽方言——福州话(闽南-厦门话;闽东-福州话;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7.粤方言——广州话第一章语音第一节一.语音的属性(一)物理属性概念决定因素在普通话里的作用音高声音的高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声调音强声音的强弱发音体的振幅轻声音长声音的长短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轻声、轻重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音体、共鸣器、发音方法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注:1.在区别语义作用上,相对音高是最重要的2.语言中各个音素的差别主要就是取决于音色。

(二)生理属性1.呼吸器官:肺、器官2.发声器官:喉头、声带3.共鸣器官:口腔、鼻腔(口音:软腭上升;鼻音:软腭下降n、ng;鼻化音:后鼻音的儿化音)乐音:元音;噪音:清辅音;混合音:浊辅音r、l、m、n、ng(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3.语音的系统性。

二.《汉语拼音方案》1.1955年颁布2.内容:(1)字母表(2)声母表21个声母(3)韵母表39个韵母(4)声调符号4个(5)隔音符号3.作用(1)给汉字注音(2)拼写普通话(3)向全球推广普通话注:1.口腔中的上颚主要由上唇、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组成。

2.口腔中的下颚主要由下唇、下齿、下齿龈、舌尖、舌面、舌根组成第二节一.音节和音素1.音节:从听觉的角度分析出来的语流中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一个音节对应1个汉字。

儿化音节除外:一个音节对应2个汉字)2.音素:从音色的角度分析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最少1个,最多4个)*举例:yǔ→ü(雨) yūn→ü-n yǔan→ü-a-nyàn→i-a-n yī→i wēi→u-e-idun→d-u-e-n gūi→g-u-e-i liú→l-i-o-udiāo→d-i-a-o shuāng→sh-u-a-ng二.元音和辅音(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1.元音: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10个单元音)2.辅音: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碍(22个辅音→21个声母+ng)[辅音中充当声母和韵尾的是n,只能充当韵尾但不能作声母的是ng]3.元音和辅音的比较元音辅音(1)气流是否受阻(最重要)- +(2声带振动,声音响亮+乐音大部分-(m、n、l、r、ng)(3)发音器官紧张程度均衡紧张局部紧张(4)气流强弱较弱较强三.元音的发音原理10个单元音:(1)a、o、e、i、u、ü、ê(欸)→舌面单元音(2)er(一个音素,央中卷舌元音) →卷舌单元音(3)-i(zi,ci,si), -i(zhi,chi,shi,ri ) →舌尖单元音(舌尖前高,不圆唇) (舌尖后高,不圆唇)举例: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不圆唇圆唇高i四.辅音的发音原理1.根据发音部位分7类半高2.根据发音办法分5类3.根据气流强弱分2类低后4.根据声带振动分清、浊两类a央辅音的发音原理:举例: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不送气送气双唇 b p m`唇齿塞音鼻音 f舌尖中d t n` l`边音舌根g k ng` h舌面j 塞q x舌尖后zh 擦ch 擦音sh r`舌尖前z 音 c s注:1.发元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发辅音时,声带大多不振动,发浊辅音时振动。

2.音素是组成音节的结构成分。

第三节.声母和韵母一.声母概念:声母是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声母与辅音的区别:1.数量不同→声母21个,辅音22个(多一个ng)2.位置不同→声母在开头,辅音可在开头可在结尾注:声母一定是辅音,辅音不一定是声母。

二.韵母概念:韵母是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一)韵母和元音的区别1.数量→单元音10个,韵母39个2.结构→韵母分为单元音、复元音、元音+辅音(二)韵母的分类1.按结构分{39个} 响不响(1)单韵母10个a、o、e、i、u、ü、ê、–i、–i 、er 韵腹(2)复韵母:前响:ai、ei、ao、ou 韵腹+韵尾(4个)(13个)中响:iao、iou、uai、uei 头+腹+尾(4个)后响:ia、ie、ua、uo、üe头+腹(5个)(3)鼻韵母:前鼻韵an、in、en、ün、uen、ian、uan、üan(16个)后鼻韵ang、ing、eng、ong、iang、uang、ueng、iong腹+尾头+腹+尾2.按韵母开头元音的口型来分“四呼”(1)开口呼:不是i,u,ü也不是i,u,ü开头的韵母eg:-i,-i,ê,er(2)齐齿呼:i或i开头的韵母(iao,ia)(3)合口呼:u或u开头的韵母(4)撮口呼:ü或ü开头的韵母(ü,ün,üe,üan)第四节.声调1.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2.调值:55、35、214、51 (五度标调法)3.调型:高平、中升、降升、全降4.调号:-第五节.音节结构一.音节结构分析1.y,w(是隔音符号)不是声母2.韵腹总是有的3.iu,ui,un的处理4.ü上两点的处理5.zi,ci,si→-i[ ]6.zhi,chi,shi,ri→-i[ ]例字声母韵头韵腹韵尾调类调值四呼yàn i a n 去声51 齐齿呼yún ün 阳平35 撮口呼yǔü上声214 撮口呼duì d u e i 去声51 合口呼liǘl i o u 齐齿呼wǒu o 合口呼zhīzh -i 阴平55 开口呼xuéx ü e 阳平35 撮口呼yìng i ng 去声51 齐齿呼二.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1.结构简明,界线清晰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第六节.音位1.概念:音位就是某一特定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举例:n和l在普通话里能区别意义就是2个音位,在某些方言如南京话里不能区别意义就是1个音位。

2.同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该音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叫做音位变体。

第七节.音变一.轻声:又短又轻的调子(一)轻声的性质与作用1.区分词义大爷(傲慢、不劳动的男子)——大爷(口语对年长男子的尊称)是非(正确和错误)——是非(纠纷)2.区别词性地道(名词)——地道(形容词)花费(动词)——花费(名词)3,既区别词义,又区别词性对头(正确,形容词)——对头(冤家,名词)大意(主要的意思,名词)——大意(疏忽,形容词)4.区别短语和词年月(联合短语,年和月)——年月(名词,时代、日子)煎饼(动宾结构)——煎饼(名词,一种饼食)(二)轻声词1.语气词。

例如:来吧、对吗、他呢、好啊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例如:小的、轻轻地、说得好、看着、走了、来过3.名词与某些代词的后缀“子、头、们”等,例如:桌子、石头、我们4.用在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里、上、下、面、边”等,例如:墙上、屋里、山下、里面、上边、那里5.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或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变化的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去”等,例如:放下、带来、起来、出去、坐下去、冷下去6.动词重叠或一些叠音名词的后一个音节。

例如:听听、看看、妈妈、蝈蝈7.量词“个”。

例如:这个、三个8.数词“一”夹在重叠动词之间,否定词“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或在可能补语结构中。

例如:练一练、走一走、去不去、讲不清、拉不开9.语法轻声词:脑袋、胳膊、头发、钥匙、消息、见识、麻烦、快活、机灵、扎实、认识、凑合(三)轻声的音高阴平55 - +轻 2阳平35 +轻 3上声214 +轻 4去声51 +轻 1二.儿化(一)儿化的性质和作用1.区分词性。

例如:盖(动词)——盖儿(名词)亮(形容词)——亮儿(名词)2.区别词义。

例如:信(书信)——信儿(信息)面(面条)——面儿(粉末)3.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例如:钉儿、棍儿、伴儿、趣儿、小刀儿、小孩儿、脸蛋儿、金鱼儿。

头发丝儿(二)儿化韵的读音规律会读即可三.上声变调1.上声与上声的连续变调(1)两个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由[214]变读为[35],近于阳平。

例如:理想、美好、处理[35,214](2)三个上声连读时,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的结构是“2+1”(展览+馆),即前两个音节都变调为[35]。

例如:手写体、洗脸水、管理法、展览馆[35,35,214]第二种的结构是“1+2”(很美满),即第一个音节变为半上声[21],第二个音节变为[35]。

例如:很美满、小老虎、老领导、马总管[21,35,214](3)三个以上的上声连读,先进行结构切分,再根据(2)的规律。

例如:写/演讲稿/你/也许懂[21/35,35,21/21/35,35,214]我想/找你/给我买/五两/好米酒[35,21/35,21/35,35,21/35,21/21,35,214] 2.上声+非上声(1){上声+阴平}首都[21,55](2) {上声+阳平}首席[21,35](3) {上声+去声}首相[21,51]四.“一”、“不”的变调规律:非去声前读去声,去声前读阳平,词语中间读轻声五.“啊”的音变1.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a、o、e、i、ê、ü时,“啊”读作“ya”,汉字写为“呀”。

例:快说呀(ya)2.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包括韵母ao、iao末尾的u)时,“啊”读作“wa”,汉字写为“哇”。

例:快走哇(wa)3.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时读作“na”,汉字写为“哪”。

例:空气多新鲜哪(na)4.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时,读作“nga”,写为“啊”。

例:你真行啊(nga)5.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翘舌“zhi/chi/shi/ri/er”时,读作“ra”,写为“啊”。

例:这孩子真结实啊(ra)6.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平舌“zi/ci/si”时,读作“za”,写为“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