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状况,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完美主义观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与指导,采用由frost编制的“大学生完美主义自评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而在城乡、性别、年级、专业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关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健康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它是指个体追求凡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并为自己设定了过高的标准,且以是否达到这些标准来对自己作出评价的倾向。

在我国,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严格。

大学生普遍都具有高自尊、高压力和高期望的心理特点,当追求的目标与现实出现矛盾或偏差的时候,各种心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因此,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力图研究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并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完美主义倾向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与指导。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年级、专业的人数比例随机选择300名湖州师范学院、湖州
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92份。

其中,男生84人,女生208人;城市生源111人,农村生源181人;独生子女140人,非独生子女152人;大一137人、大二74人、大三81人;文史科167人、理工科76人、医学49人;家庭类型双亲和单亲分别为271人和21人。

1.2 研究工具
采用由frost编制的“大学生完美主义自评量表”。

该量表由27个项目构成,采用自陈作答的形式,每个自陈式语句由5个选项组成,计分采用五级计分制,“不符合”计1分,“有点不符合”计2分,“不能确定”计3分,“有点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并把量表的27个项目划分为五个维度,即担心出错、个人标准、父母期望、对行动的疑虑、条理性。

该量表在测量大学生完美主义时,按各分量表的得分和总体得分情况来判断,得分越低,表明完美主义程度越低;反之,则表明完美主义程度越高。

1.3 实施过程及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查,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统计结果
2.1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城乡差异分析
从表1可知,城乡大学生在完美主义的担心出错、个人标准、父母期望以及总分上差异不显著。

从统计分值上看,在担心出错、个人标准上,是城市学生的分数高于农村学生;在父母期望、对行动的疑虑、条理性以及总分上,都是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

但总体来讲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城乡差异不显著。

2.2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性别差异分析
从表2可知,男女生在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人标准、对行动的疑虑上以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从统计分值上,男生在担心出错、个人标准、父母期望、对行动的疑虑上、总分上分值高于女生,在条理性上女生分值高于男生。

但总体来讲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2.3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专业差异分析
从表3可知,不同专业学生在个人标准、对行动的疑虑、条理性上以及总分上差异不显著。

从统计分值上看,不同专业学生的分值也很相近,无明显差异。

但总体来讲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专业差异不显著。

2.4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与是否独生的差异分析
从表4可知,是否独生在完美主义担心出错、条理性、总分上差异显著。

从统计分值上看,独生子女在担心出错上是高于非独生子女
的,其余都是非独生子女的分值高于独生子女。

由此可以看出,是否独生在完美主义各维度上差异十分显著。

2.5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倾向年级的差异分析
从表5可知,大学生在条理性差异显著,在担心出错、个人标准、父母期望、对行动的疑虑上的年级差异不显著。

总体来讲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年级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城乡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城市学生由于同龄学生的比较,学校的竞争,社会舆论的压力,父母的期望等等因素影响城市学生的个人标准会高,对自我期望也高;农村学生想走出大山,跟城市学生有相同的平台,他们对自我的要求也会很高。

城乡父母都给予孩子最大的希望,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因此大学生完美主义的城乡差异不明显。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性别差异也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现代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对男女学生的要求趋于一致,也造成他们个人目标明显接近。

如今,女生做事也很果决,男女生在行动的疑虑上也明显接近。

因此大学生完美主义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专业和年级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现代社会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在该年龄阶段对于自身的要求和目标都比较高,他们都希望通过大学学习和自身努力,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在专业与年级间并无明显差异。

大学生完美主义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

而且是非独生子女的完美主义倾向高于独生子女。

原因可能是:一独生子女因其独特的身份,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生活上倍受关怀,经济上富足优越,他们自身养尊处优,自身要求降低;而非独生子女在兄弟姐妹的竞争下进取精神较强,凡事要做到尽善尽美,完美主义倾向会更明显。

非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孩子的期望上更为显著,可能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期望会给予孩子更大的希望,更好地改变的家庭环境。

非独生子女做事更为果断,因为父母更多空间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之间会商量的更多,自主性大大增强。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自立,他们分担着家庭的责任,做事也更有条理性。

总体来讲大学生完美主义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而且从总体上看,非独生子女完美主义倾向要高于独生子女。

4 培养良好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的教育对策
综合上述的分析,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措施:首先,通过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自我观,来改变不合理的自我认知。

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是提高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佳内在途经,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自我观,削弱完美主义中关
注错误和与人比较的消极作用,卸下过度完美主义的沉重负担。

其次,学校应给每位大学生都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不同学生在完美主义倾向上的差距与异同也能在这个体验袋上档案中有所反映,学校可根据档案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弥补某些学生完美主义倾向上的缺陷。

最后,大学生应对自我的完美主义进行评估与调整,撰写“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定位未来;主动积极的参加大学各种文体艺活动,使自己的完美主义情结更加多元化;定期主动地与家长或班主任沟通交流。

通过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会更加健康合理。

参考文献
[1]佟月华.大学生完美主义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6,20(3):277-279.
[2]王敬群,梁宝勇,邵秀巧.完美主义研究综述[J].心理学探新,2005,25(1):69-73.
[3]谢玉兰.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倾向及其与心理异常的相关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1(4):186-188.
[4]徐强,李建伟,张明洁.大学生完美主义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16-517.
[5]杨宏飞,张小燕.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47-648.
[6]訾非,周旭.大学二年级男生的完美主义心理、羞怯与自杀念头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44-246.
[7]訾非.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J].大众心理学,2007,25(6):39-39.
[8]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心理科学,2004,4:493-4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