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厂房工程施工说明书本章对厂房及尾水渠工程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进行系统说明。
1.1厂房及尾水渠基础土石方开挖工程施工1.1.1工程概况1.1.1.1厂区布置厂区建筑物由主、副厂房、升压站、公路交通组成。
受两条河集中开发方式及山区地形的特殊条件限制,厂区枢纽布置在黄水河和黑水河交汇口靠近黄水河右岸处。
黄水河左岸河滩高程为▽1550m~▽1554m,长约130m,宽约20m。
且有一林区公路顺河而上,是黄水河梯级开发的交通要道。
主副厂房、升压站呈“一”字型顺河滩布置,为避免交通对电站的干扰,将公路靠河边布置。
厂房纵轴线与压力钢管轴线斜交呈34°17′11.86″。
主厂房长39.44m,宽16.0m,其中机组段长24.54m,右侧安装间长14.9m,副厂房宽16m,长13.8m,布置在主厂房左侧。
升压站长50m,宽24m,布置在副厂房左侧,地面高程▽1554.6m。
尾水从公路下通过,垂直跌入黄水河。
1.1.1.2厂房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中咀电站位于黄水河左岸河漫滩上,地层为砂卵漂石层,层厚6.04~7.28m。
下伏基岩为闪长岩、蚀变闪长岩,岩石坚硬,裂隙较发育,地质条件较好。
地下水为第四系地层孔隙水和岩基裂隙水。
1.1.1.3气象黄水河流域位于盆地和川西山区交界处,受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山地气候和温带气候的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为15.1℃,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11.0mm,最大风速为20.0m/s。
大川河流域地处青衣江暴雨区,洪水由暴雨形成,汛期为5~10月,主汛期为7~8月1.1.1.4土石方开挖工程量表 1.1-1 厂房及尾水渠土石方开挖回填工程量表1.1.2分阶段工期1.1.2.1 2002年11月18日~12月5日完成厂房及升压站后坡1554.6m以上的植被和表土清理开挖及边坡削坡开挖,并为围堰防渗墙作业平台填筑准备碴料。
1.1.2.2 2002年15月5日~12月31日厂房基坑开挖至1546m高程,为压力管道出口洞挖创造条件;升压站开挖至1554.8m高程。
1.1.2.3 2002年1月1日~1月15日完成厂房及尾水渠基础开挖交面。
主干道路改由堰顶通行。
1.1.3 (见下页)1.1.4施工方法1.1.4.1测量⑴校核测量由项目总工带领测量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接收各控制网点,并用GTS-6020P全站仪校核,必要时加密控制网,增设水准点,建立首级平面及高程控制网。
测绘纵、横断面图并校核工程量。
所有测量成果资料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测量放线和结算的依据。
⑵测量放线每次出碴清面后,由测量组放出开挖范围边线,予裂孔开口线以及开挖面高程。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高程和边坡控制,以避免超欠挖。
⑶资料提供及时准确提供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资料以及月报(收方断面及工程量计算表)。
厂房及尾水渠土石方开挖施工程序框图1.1.4.2施工道路见《施工道路布置图》。
1.1.4.3截水沟开挖沿升压站、厂房后坡上开口线外 2.0m,用人工辅以浅孔小炮开挖截水沟,截水沟流向路边排水沟;截水沟用M7.5砂浆块石砌筑,截水沟断面结构如图 1.1-1所示:厂房、尾水渠及升压站开挖碴料在满足围堰填筑用料后,全部运至下游3#弃碴场堆存,以备副厂房基础填筑及厂房、尾水渠回填用料,表土和碴料应分区分层堆存,严禁乱卸乱倒。
弃碴场坡脚用拣集块石砌筑护坡,干砌块石坡墙,墙厚30cm,高100cm;距坡脚外 2.0m依地势挖设排水沟。
以免暴雨山洪冲刷形成泥石流而污染淤积河道。
1.1.4.6风水电管线路布置及照明⑴供风由20m3/min×2空压机房用Φ100钢管接至厂房及升压站施工场地。
⑵供水用Φ75钢管由水池分别接至上述工作面。
⑶供电及照明a)动力线路用16(mm2)绝缘导线由变压器平台接至工作面配电盘。
b)照明施工场地用两台 3.5KW太阳灯照明,作业面用 1.0KW碘钨灯照明。
1.1.4.7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钻爆开挖的施工方法,分层梯段高度3.0m(视距建基面高度调整);建基面预留 1.2m厚基岩保护层;边坡采用预裂爆破,基岩采用梯段微差爆破,梯段微差间隔时间50Ms。
造孔设备选用12部YT-28手风钻,孔径Φ42mm。
在清理挖除后,沿上开口线,用人工辅以浅孔小炮开挖,创造钻孔作业平台,待形成5~6m爆破平台后,用PC400甩碴,ZL-50装载机在原公路高程装8t自卸汽车出碴,▽1554.6m高程以上碴料首先满足围堰防渗墙作业平台填筑,其余运至3#碴场堆存。
施工期间应保证主干公路的安全通行。
▽1554.6m~▽1546m段先开挖机组轴线上游(蝶阀室)部位,为钢管道出口段开挖创造条件。
机组靠江侧保证道路畅通。
待围堰填筑至设计高程,公路改由堰顶通车后,进行厂房下部及尾水开挖。
▽1554.6m 以下爆破后均用PC400-5液压反铲装8t自卸汽车出碴,碴料首先满足围堰填筑需求,其余运至3#碴场堆存以备回填用料。
边坡预裂及梯段微差爆破参数,见下表:表 1.1-2 边坡预裂爆破参数表 1.1-3 梯段微差爆破参数1.1.4.8保护层开挖保护层开挖分三层进行,用YT-28手风钻造孔,第一、二层孔深均为50cm,火花起爆,最后20cm撬挖层采用人工、风镐辅以浅孔小炮挖除。
一、二层爆破后用D85-18A推土机集碴,用ZL-50装载机装8t自卸汽车运输。
撬挖层用人工配合ZL-50装载机集碴,8t自卸汽车运输。
1.1.4.9火工材料⑴堆存选用2#岩石硝铵炸药和1/3乳化油炸药⑵爆破网络选用1~20Ms非电塑料导爆管。
导火索配8#工业雷管,预裂爆破用导爆索。
1.1.4.10施工排水泵坑设置在围堰与岸坡下游结合部内坡脚。
排水平台设一台2″潜水泵,一台1S100-80-160离心式清水泵。
8.2厂房混凝土工程施工8.2.1混凝土工程概况本标厂房混凝土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主、副厂房、安装间、尾水渠。
混凝土工程量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表8.2-1 厂房混凝土工程主要工程量表8.2.2施工方案主厂房、副厂房、安装间和尾水渠及混凝土护岸利用布置在副厂房沿黄水河上游侧的塔机进行施工。
安装间塔机覆盖不到的部位利用汽车吊进行施工,副厂房塔机覆盖不到的部分利用布置在副厂房靠升压站一侧的井字架配合塔机进行施工。
主厂房下部填塘混凝土,依地势在两侧布置溜槽配合塔机进行施工,可以满足该部分的浇筑强度。
二期混凝土施工,大体积部分利用塔机浇筑;小体积回填混凝土,利用HB-30混凝土泵进行浇筑。
混凝土由拌和站拌制,5t自卸汽车经进料线运至施工现场。
厂房下部混凝土施工利用1#进料线;当尾水渠及跨尾水渠公路桥完成后,厂房上部混凝土施工利用2#进料线。
8.2.3施工道路布置1#施工道路作为塔机安装与拆除的线路。
从混凝土搅拌机至安装间沿黄水河上游侧布置1#进料线;当尾水渠及跨尾水渠公路桥完成后,从1#进料线引一条至尾水公路的2#进料线。
1#进料线使用时段:2003年1月1日~2003年4月15日。
2#进料线使用时段:2003年4月15日~2003年7月30日。
施工道路与进料线布置详见投标附图《投附-ZZ/CV-03》、《投附-ZZ/CV-07》。
8.2.4施工机械布置8.2.4.1施工机械布置说明为满足厂房混凝土施工各时段的要求,在副厂房沿黄水河上游侧布置一台C5530型固定式塔机,塔机布置在现有公路上,塔机中心距厂房外边线5m。
塔机覆盖半径为:50m。
塔机覆盖不到的位置,分别采用汽车吊、溜槽、井字架或混凝土泵等手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塔机布置详见附图《投附-ZZ/CV-07》。
8.2.4.2塔机的安装与拆除在厂房基坑石方开挖基本结束前,进行塔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坐在基岩面上)。
塔机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塔机安装,利用50t汽车吊站在现有公路上进行塔机安装,安装时间:2003年1月10日~2003年1月15日。
塔机在厂房上部混凝土完成后,利用50t汽车吊站在现有公路上进行拆除,拆除时间:2004年8月20日~2004年8月25日。
8.2.4.3塔机工作机械性能塔机工作性能见表8.2-2。
表8.2-2C5530塔机负荷特性表8.2.4.4附加工程量混凝土工程量:50m3。
土方开挖:48 m3,石方开挖:2 m3。
8.2.5 混凝土施工分层分块根据招标文件、有关规程规范、拟定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本工程混凝土结构体型特点以及混凝土入仓强度,分层进行厂房混凝土施工。
考虑到两台机组同时发电,并且厂房尺寸较小,两台机组下部混凝土均为通仓浇筑,仅在与安装间和尾水分界处分缝。
厂房混凝土工程分层分块见附图《投附-ZZ/CV-08》。
8.2.6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8.2.6.1厂房混凝土施工程序说明厂房基坑石方开挖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准备工作,如塔机安装,基坑清理等工作。
▽1541.094~▽1542.294填塘混凝土施工,先进行尾水部分,再进行主厂房部分。
主厂房填塘混凝土施工至▽1542.294后,提供钢肘管安装面,肘管安装同时进行继续进行尾水部分▽1542.294~▽1548.80及拦砂坎混凝土施工。
肘管安装完后,进行▽1542.294~▽1545.00的主厂房下部混凝土施工,然后提交锥管及蜗壳安装面。
锥管及蜗壳安装同时进行尾水部分▽1548.80~▽1554.60的混凝土以及不影响锥管安装的▽1545.00以上主厂房混凝土和安装间混凝土施工。
主厂房与安装间施工期间,穿插进行副厂房和母线廊道的施工。
二期混凝土配合机电安装穿插进行施工。
总体施工次序如上所述,施工时各部位混凝土均需相互搭接、穿插进行浇筑施工。
8.2.6.2发电厂房混凝土施工程序框图框图8.2-1 厂房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框图8.2.7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8.2.7.1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见框图8.2-2。
框图8.2-2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8.2.7.2 基岩面和施工缝处理⑴基础岩面处理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的基础岩面,需先撬挖松动石块,清除浮渣、泥沙和污物,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抽干集水。
对易风化的岩石基础,在立模扎筋前,进行底板喷护处理,以封闭和保护基础岩面不受扰动和污染。
因地质原因造成超挖的深坑部位,按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处理。
⑵施工缝面的处理施工缝面处理包括工作缝和冷缝。
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的适当时机,用压力水冲去新浇混凝土表面的乳皮和灰浆,直到混凝土表面积水由浑变清,露出粗砂粒或小石,使其表面成粗糙面,对冲洗后局部效果不好的,再辅以人工凿除,以确保混凝土表面成粗糙面。
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将经过冲毛和打毛的缝面上,将松动的石子、泥沙和污物清除干净,再次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排除积水,以充分确保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