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3) 明确施工准备工作的规划。如障碍物清除、三通一平的分期施工任务 及期限,重要机械和机具的申请、订货、生产等。
4) 确定施工顺序,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土建, 后设备,先结构,后装饰”原则组织施工。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可把 整个施工过程分为基础工程、现场预制工程、吊装工程和其他工程等 四个阶段。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施工组织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施工组织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单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专 业: 工程管理
学 号: 7329405213251014
姓 名: 姜红
目录
一、 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二、 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三、 自然条件和技术物资供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四、 施工准备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0.8
0.8
钢筋
T
0.18
0.22
模板
m2
5.8
7.2
浇筑混凝土
m3
2.2
2.9
拆模
m2
5.8
7.2
回填土
m3
4.0
13.1
外运土(运距 20m 以内) m3
2.2
2.9
由 上表可 知,B 轴 的工程量 较大。按照 分段工程量 均衡及 施工 组织方 便的原则划分基础工程的施工段,确定组织流水作业和施工顺序以及统 计 各 段 的工程 量。因此 ,实际 计算时可 考虑将抗风 柱基础 工程 量均分 到 A、 C 轴,基础工程划分如下: 第一施工段:A 轴的 19 个柱基础及 A、B 轴之间的抗风柱基础。 第二施工段:B 轴的 19 个柱基础。
5
序号 1 2 3 4 5 6 7
表一 现场临时设施
项目名称 面积(M2) 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M2)
办公室
60
8
钢筋棚
80
电工间
35
9
砼搅拌台
55=25
木工间
80
10 灰浆搅拌台 45=20
工具间
20
11
化灰池
30
水泥库房
55
12 木材堆场
1000
石灰库房
22
13
厕所
28
仓库
48
14 构件预制场
3
输是本工程的关键,要确保平面能充分、合理、有效的运用,并降低相关费用。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原
有
原有建筑物
建
筑
3米
道路
物
6米
原
有
原有建筑物
建
筑
物
图1
三、自然条件和技术物资供应条件 地质条件 土质为二级土(即普通土),设计标高以下可见坚硬土层,. 气候条件 该单层工业厂房地址在江南地区,4\5 月为雨季,跨夏季高温天气和雨季施工,施
1. 开工应具备的主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 施工具体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 临时设施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 施工部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五、 施工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1. 基础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 现场预制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 吊装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 其他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六、 质量保证体系与安全文明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1. 质量保证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 安全文明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七、 施工进度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八、 施工平面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2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作业技术指导文件其目的是保证在施工 过程中能有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为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要求及操作流程等 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字依据。在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对项目管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安 排、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及子分项工程的施 工方法、工种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 本的措施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尽可能充分的考虑,以突出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 合理性及可行性。从 而 使 本 工 程 能 够 在 施 工 合 同 规 定 的 工 期 内 按 质 按 量 地 完 成 任 务 , 并 达 到预期目标。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主要以以下几项作为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2.设计文件及设计相关图集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地基与甚而技术规范(GB50007-2002) 8.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02) 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1.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1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5.砼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95)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17.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范(JGJ109-96) 18.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一、 施工方案 1. 基础工程
1) 施工顺序:挖土—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基础—回填土—外运土 2) 基础工程施工段划分 基础工程施工分项及工程量如表二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表二 基础工程施工分项及工程量
(每柱)
分项工程
单位 A 轴、D 轴及抗风
B轴
柱
挖土
m3
6.2
16
混凝土垫层
m3
四、施工准备工作 1. 开工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1) 环境条件:施工现场必须做到“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及场 地平整,并应力求做到通讯到位,为正常施工创造基本条件。
2) 技术条件:包括技术力量的配备,测量控制点的布设,图纸学习与审查, 以及施工技术文件编制。
3) 社会条件:施工前应调查了解施工现场周围的情况,了解工程所在地区 材料的供应能力及工程配套构件的生产能力及交通运输条件,调查当地 劳动力资源情况。
7
第三施工段:C 轴的 19 个柱基础及 B、C 轴之间的抗风柱基础。 3) 施工方法及注意问题 采用 0.25m3 斗容量的反铲挖土机开挖,坑底及边角采用人工进行 修整,人工开挖量约占总量的 9%左右。 挖土与垫层施工要紧凑,时间间隔不要太长,以防下雨致使基坑 积水影响地基承载力。坑槽开挖时,若有地下水,可用小型潜水 泵在坑角抽水。 开挖时,若土质较好,可利用坑槽边壁作为侧模,以节约支模费 用。浇筑柱子杯型基础时,杯口底部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 50mm 左右,以便于将来根据柱子长度进行调整。 垫层、杯基混凝土施工后须留技术间隙时间(即养护),待其具 有一定的强度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回填土分两次回填夯实,第一次在基础完工后回填至基顶,第二 次为柱吊装后回填至自然地面标高。 弃土沿坑边堆放,待基础完成回填后,多余的土视具体情况,摊 平垫高厂房地面或外运,最终保证室内外高差达到设计要求 如发现地基土与设计要求不合时,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槽,共 同研究处理方案,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足够
5) 雨期施工的准备 做好排水设施,准备好排水机具。 临时道路做好向两侧的排水坡,铺筑防止路面泥泞的材料,保障雨季进
料运输。 为防止雨期供料不及时,现场应适当增加材料储备,以保证雨期正常施 工。 3. 临时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说明: 1) 办公室、活动室布置在拟建厂房的西南面,离出入口较近,方便内外联 系。 2) 木材堆放棚设在拟建厂房的西面,且靠近西南道路,方便管理、操作、 运输;电工间、木工间和工具间布置木堆场附近。 3) 砂石料堆场、砼搅拌台、灰浆搅拌台、水泥库房、石灰库房及化灰池集 中设在北面,方便运输、取材,减少运距。且处于下风区,减少固体颗粒的 污染。 4) 预制场、仓库和钢筋棚设在东北角,仅靠砂石堆场,方便使用材料,且 离农田较远,尽量避免对农田的破坏。 5) 垂直运输设备为井架。考虑到建筑面积大且长边较大,须在南北长边各 设两个井架,且在进行砌筑工程时 A 轴 8~10 轴和 C 轴 8~10 轴上的墙体 最后完工,贯通厂房南北,以满足运输量、减少运距或二次搬运。 6) 临时水管接头和管线,由原厂区接出。 7) 设置环形临时道路,方便运输。 8) 东南面有农田,东面有原居民房,为了减少污染和干扰,靠近农田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