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ppt课件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ppt课件
• “两弹一星”是对中
国依靠自己的力量 掌握的核技术和空 间技术的统称,并 没有明确具体指哪 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长征一
号运载火箭反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长征二号捆绑
式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载人航天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
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 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 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 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 接的关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机 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进度一步一 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 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 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北斗一代”卫星定位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
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覆盖范围: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三星只能提供三个联立方程,可以解出 三个未知数,所以用于三维定位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卫星信号穿越电 离层时速度不是恒定的,所以会产生时间误差。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 未知数,方程组是无解的。如果将时间误差设定为恒定值,误差就会 增大。据报道GPS只用三星定位,误差是50米以上(军码),所以必 须要引入第四星,作为修正时间误差之用。按科学原理,静止轨道卫 星两星经度差不能低于30度(目前的北斗一代的三星是E140,E110.5, E80),否则会造成接收机无法区分频率差,4星需要占用90度的赤道, 这样可能造成无法在国内测控整个系统。“北斗一代”发射的第三颗 星,上面安装了激光反射镜,用于精确定位。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 定位系统:计划是4静止星(轨位分别是:58.75E;80E;110.5E; 140E)+12中轨星(20000KM)+9高轨道星(36000KM)。首先是 发射9高轨道星,然后发射12中轨星;前者发射3-4星就可以首先覆盖 东亚地区,满9颗后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后者可以进一步提高全球范 围的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北斗二代”导航原理和GPS相同,导 航精度相当于美国GPS增强型的水平,同时能满足民航飞机进场的导 引要求。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都有污染,也有毒。
所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 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 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 四百公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 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 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 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 飞船的发射需求,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 场的竞争。
一号”,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 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在20世
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 (1)“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 (2)“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3)“资源一号”卫星 (4)“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5)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 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我国在2007年时便开始建设由地、空、天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组成的大
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相关重大项目已经启动。预计到2020 年,我国自主空间数据自给率将提高到60%—80%。
• 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初步形成系列,共发射了气象卫星4
个,资源卫星7个,海洋卫星2个,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4个,通信卫 星10个,返回式卫星18个,科学实验卫星18个,神州号飞船SZ-1、2、 3、4、5,北京1号小卫星1个。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但是高分辨率的数据仍然依赖国外和国内的航空遥感系统,还没有
建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有关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 势下,为保障我国后备资源的战略安全,开展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服务的基础地质背景调查工作,迫切需要我国拥有自主控制的高光谱 卫星遥感系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
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 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 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道导弹,并衍生出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1)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 伟送上太空
(2)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 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嫦娥一号”工程。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 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继 “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启动并继续实 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 (1)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2)载人航天工程: (3)探月工程: (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目前我们的探月计划是分“绕、落、回”
三个阶段。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 星已经完成了总装,预计明年发射。发射 后卫星将距月球表面200公里环绕。“嫦娥 一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探测地球到月球 之间的环境,还要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 探测月壤的厚度和成分。至于什么时候 “落”、“回”,还要根据绕月探测计划 是否成功再来确定下一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