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


一:突破“卫星上天”关:中国中 远程导弹技术已经过关
•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 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 球卫星送往太空,动听的 《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 无数中国人奔走相告,欢呼 雀跃。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从此,中国的火箭和卫星一 次次成功,令人瞩目,也使 中国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
• 2012年6月16日傍晚, 神舟九号飞船搭载三 名航天员成功发射升 空,中国实施首次载 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大 幕已经拉开。在中国 载人航天工程20年之 际,航天人再度吹响 建设自己的空间站的 前进号角。
• 当我们回望中国航天探索 的发展之路,不禁让人想 起曾被举世关注的那些里 程碑式事件。中国航天事 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 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 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 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 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 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 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 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 要成就。
中国航天史上的十个第一
• 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 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正式组建,主要担负火箭、卫星、 飞船的测试发射和测量控制任务,是我国
组建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综
合性航天发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 天发射场之一。组建54年来,中心先后 成功发射50颗卫星、8艘神舟飞船和1 艘目标飞行器,创造多个“第一”。
三:突破“一箭多星”关:分导技 术让敌人防不胜防
•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一枚 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 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 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 显然,在导弹有效载荷不变的 前提下,众多的子弹头变成了 一个个令导弹防御系统防不胜 防的“小精灵”,成为对付导 弹防御系统最有效的手段和方 式。有关研究也证明,当弹头 数为5到15个时,导弹的突防概 率趋近于1,也就是说导弹拦截 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六:突破“载人航天关”:给美俄 敲响警钟
•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 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 号发射升空。大约21个 小时后,即16日6时23 分,神舟五号飞船在环 绕地球14圈之后,成功 着陆。这标志我国首次 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 成功。从此,中国成为 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 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 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
卫星发射成功。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顺利地
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第一次“一箭三星”

1981年9月20日,中国成功地用一枚
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这3颗卫星分别是实践二
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这种“一箭三星” 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轰动。
月,我国成功完成了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交会对接任务,进行
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
交会对接,突破和掌
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 术。
中国的航天英雄
小结
• 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国载人航 天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再一次有 力地验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创 新,我坚信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2008年9月25
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
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
进行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
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
圈,历时68小时。翟志
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
外航天服实现了我国航天
员首次空间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 第一次交会对接

2011年11
中国航天技术的军事意义
• 美国的一些军事战略家认 为,在19世纪,谁控制了 欧亚大陆,谁就能称霸世 界;20世纪,谁控制海洋, 谁就能称霸世界;而21世 纪,决定霸业的关键领域 将是太空!中国成为航天 大国,突破了“六个难 关”:即“上天关”、 “回收关”、“一箭多星 关”、“地球同步关”、 “太阳同步关”、“载人 航天关”,每个难关,都 有着重大的军事意义
四:突破“地球同步”关:北斗导
航卫星精确定位
• 1984年4月8日,我国用新型 “长征3号”运载火箭将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 送入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运 行,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氢氧发动机技术的 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五 个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 星的国家。中国掌握了多级 火箭技术,即中段机动变轨 技术;静止卫星则为定全球 定位系统做出先行准备。
二:突破“卫星回收”关:尖兵侦 察卫星监视美日台
•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 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 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 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 我国发射了19颗回收卫星,成功回收18颗,成功 率为94%。这18颗卫星中,3颗是国土普查军民 兼用的,还有15颗,这15颗中6颗给了总参测绘 局,9颗给了总参情报部。据说照美国海军基地的 照片非常的棒,军舰出海时的尾迹都清晰可见。
• 第一枚探空火箭
• 第一颗卫星上天

1960年2月, •
1970年4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24日,随着第一颗
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
红一号”在酒泉发射
场首次发射成功,飞
成功,中国成为世界
行高度8千米,迈出 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 的第一步。
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 国家。
•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卫星正式交付使用。中国
21日凌晨在预定地区安
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
全着陆。
进入使用阶段。

• 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
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
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次载
人航天飞行。飞船在轨飞
行14圈,历时21小时
23分后返回地面。杨利
伟成为中国遨游太空第一 人。
• 第一次太空行走
五:突破“太阳同步”关:气象侦 察和国土普查
• 我国1988年9月开始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 星以及1999年10月发射成功的、与巴西合作研制 的“资源一号”国土普查卫星就属于这类太阳同 步卫星。所谓太阳同步关,是指把卫星发射到地 球一种特殊的轨道,卫星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与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同步。沿这种轨道运行的卫星, 每次总是以相同的方向、相同的当地时间从同一 个地方经过。通过太阳影射来发现地球表面物体 的变化,以确定目标的具体位置。通过太阳影射 来对地球表面物体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照相侦察。
• 第一颗通信卫星
•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1984年4月8日, •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飞船神舟一号,于199
4月10日,卫星进入准
9年11月20日发射成
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 功,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
4月17日,卫星通信试
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
验正式开始。5月14日, 时21个小时,于1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