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精编基础常识题专题十一综合性学习读书学习

2019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精编基础常识题专题十一综合性学习读书学习

专题十一综合性学习1.(2018·广东广州)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

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5分)(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参考答案】【甲】甲展现了老师带领学生们在藏书丰富的阅览室中读书的画面。

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甲图能够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乙】乙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温馨和谐的画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只有家人一起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文转换及对活动精神的把握能力。

首先概括介绍画面的内容,要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既要抓住画面主要形象:【甲】老师、同学、画面上文字信息“师生同读”;【乙】爸爸、妈妈、孩子、画面上文字信息“亲子阅读”;还要注意画面上人物的动作行为(读书),读书的环境。

然后联系题干中活动的主题为“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抓住这些加以整理即可。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口号。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考答案】【甲】①师生同读,共同成长。

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乙】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

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

应结合画面内容“师生同读”“亲子阅读”及活动的目的“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两个要素,整理作答即可。

并注意语言简练,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

2.(2018·山东淄博)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个研究专题。

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叉愚昧落后。

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专题名称】【研究依据】【我的发现】【答案】示例:鲁迅散文的特点《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解答此题必须认真阅读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答。

题目是要求做一个研究专题,而且给出了示例。

解答第一题,我们可以根据示例“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的专题,选择自己的专题,鲁迅作品入选课文很多,有《社戏》《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这其中从题材上有小说、散文、议论文等,示例是从“小人物”做出提示,我们可以选“鲁迅散文的语言技巧”、鲁迅作品里的“美女蛇”、鲁迅的“故乡“情结”等制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解答第二题,可以根据专题的选择,挑选两个学过的文章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的这两个课文要能体现专题的内容,如示例中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就不能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因为它们是散文。

解答第三题,一定要结合研究专题的名称以及所选文章的内容分析,切不可脱离课文实际,瞎写一气,文不对题而丢分。

3.(2018·山东潍坊)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

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

阋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远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阋读。

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9.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2分)【答案】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字性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要审清题目,读懂材料。

第二步分析材料,提炼要点。

细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炼概括。

题目要求——推进“全民阅读”重点是什么。

然后分析材料一,从“阋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中,“不是”“只能”二词,可提炼出推进“全民阅读”重点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10.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2分)【答案】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题,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自己如何读书的看法。

题目中“材料2”“材料3”——告诉我们答题范围;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告诉我们答题的方向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这是要求学生个性阅读的体验。

“材料2”主要讲述了两种阅读媒介——纸质阅读、数字阅读,而且各有各的优点,因此可以得出“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观点;“材料3”写俞敏洪根据自己的需要不但读纸质书,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

因此可以得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的观点。

最后,对自己的分析加以总结概括。

11.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4分)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②在推行“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

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处,修改意见:(2)处,修改意见:【答案】②去掉“都”,应将“双升”改为“上升”。

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通读各个句子,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找出病句,然后提出修改意见。

第②处,句中“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中“都”与“双”用语重复,应去掉“都”;应将“双升”改为“上升”。

第③处,关联词语运用不当,“长知识,增技能”与“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属于递进关系,应将关联词语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第④处,前后不一致,前句“能否”是表示两个方面,而后句“有”指一个方面,因此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答出任意两个即可)4.(2018·安徽)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2分)【我阅读我朗诵】(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4.(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朗读语气。

①题划分停顿时注意表达思想的完整性,根据主谓之间和动宾之间要停顿解答。

整个句子为一个大的主谓宾式的句子,主语后即“松林”后停顿,动宾之间即“失去”后停顿。

②题,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境确定诗歌的语调。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故朗读时应该采用舒缓的语调。

【我阅读我分享】(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

(2)①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共2分)②不耻下问;请教【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及表达的得体。

①题,【甲】处画线句的语病是并列不当,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可把“古典诗词”删去,在“戏剧”前添加“和”;②题,【乙】处中“不耻下问”意思是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错用对象,应改为“请教”。

【我阅读我创作】(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示例: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诗句。

做这类题一定要注意示例的句式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

本题示例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为“每+一(量词)+名词,都是+四字短语+的+名词”,且要表达出自然之物的赞美。

5.(2018·湖北黄石)综合性学习(4分)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味名胜古迹的意蕴……(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