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类物质代谢的枢纽?(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

2、试述糖酵解途径?11部反应,2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和1分子的NADH+H+,净生成2分子的ATP。

3、生物机体有哪两条主要的呼吸链?它们的组成成分如何?FADH2呼吸链和NADH+H+呼吸链。

4、试述尿素的生成机制?尿素在体内通过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分子内N一个来自NH3,一个来自天冬氨酸。

天动氨孙的软脂酸经β-氧化,则生成8个乙酰CoA,7个FADH2和7个NADH+H+。

5、何谓米氏方程?它有什么局限性?试述Km的意义?v=Vmax[S]/Km[S]。

局限性是除了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不能反应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等。

意义:当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叙述生物机体饱和脂肪酸在机体彻底氧化全过程,并计算硬脂酸(18C)完全氧化为H2O和CO2时可产生多少摩尔ATP?(1)经β-氧化、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过程。

(2)β-氧化包括脱氢、水合、再脱氢和硫解四个步骤,每次β-氧化循环生成FADH2、NADH、乙酰CoA和比原先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乙酰CoA在三羧酸循环中氧化分解,一个乙酰CoA生成12个ATP,(3)18c硬脂酸经8次β-氧化,生成9分子乙酰CoA。

(4)所以12×9=108 ATP,8个FADH2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2×6=14 ATP,8NADH+H+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3×8=24 ATP,三者相加,减去消耗,实得108+16+24-2=142mol/LATP。

2、叙述DNA生物合成过程双链的解开;RNA引物的合成;DNA链的延长;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段。

1、简述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

按Watson-Crick 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

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 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

维持DNA 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2、叙述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产生的5-磷酸核糖是生成核糖,多种核苷酸,核苷酸辅酶和核酸的原料。

(2)生成的NADPH+H+是脂肪酸合成等许多反应的供氢体。

(3)此途径产生的4-磷酸赤藓糖与3-磷酸甘油酸可以可成莽草酸,进而转变为芳香族氨基酸。

(4)途径产生的NADPH+H+可转变为NADH+H+,进一步氧化产生ATP,提供部分能量。

3、什么叫维生素,如何分类?什么叫辅酶,各举两个例子。

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辅酶是一类可以将化学基团从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上的有机小分子,与酶较为松散地结合,对于特定酶的活性发挥是必要的。

4、什么叫β-氧化,基本过程是什么?β-氧化是指长链脂肪酸的分解,包括脱氢、水合、再脱氢和硫解四个步骤,每次β-氧化循环生成FADH2、NADH、乙酰CoA和比原先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5、简要叙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二级机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及肽链走向。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

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各自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6、原核生物有几种RNA聚合酶,它们各有什么功能?RNA聚合酶是蛋白质,其主要功能就是合成RNA在DNA的转录,细菌RNA 的复制1.什么是生物氧化?有哪些特点?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实质是脱氢、失电子或与氧结合,消耗氧生成CO2和H2O,与体外有机物的化学氧化(如燃烧)相同,释放总能量都相同。

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作用条件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近中性pH及有水环境下进行;有酶、辅酶、电子传递体参与,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逐步放能;放出能量大多转换为ATP分子中活跃化学能,供生物体利用。

体外燃烧则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剧烈游离基反应,能量爆发释放,并且释放的能量转为光、热散失于环境中。

2.简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蛋白质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二级机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及肽链走向。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

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各自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什么叫盐析?什么叫分段盐析?简述其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分段盐析:不同的蛋白质沉淀时所需的盐浓度不通,利用不同浓度的盐使不同蛋白质分批沉淀的想象为分批盐析。

沉淀蛋白质原理:高浓度中性盐可使蛋白质分子脱水并中和其所带电荷,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并沉淀析出。

4.DNA双螺旋结构有哪些特点?答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

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 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

维持DNA 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5.简述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三生理意义:(1)是体内物质代谢的共同途径,(2)是产能最多的阶段,(3)是三大物质联系的枢纽。

磷的生理意义:(1)产生的5-磷酸核糖是生成核糖,多种核苷酸,核苷酸辅酶和核酸的原料。

(2)生成的NADPH+H+是脂肪酸合成等许多反应的供氢体。

(3)此途径产生的4-磷酸赤藓糖与3-磷酸甘油酸可以可成莽草酸,进而转变为芳香族氨基酸。

(4)途径产生的NADPH+H+可转变为NADH+H+,进一步氧化产生ATP,提供部分能量。

6、写出16碳软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全过程。

并计算出生成的ATP数。

(1)经β-氧化、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过程。

(2)β-氧化包括脱氢、水合、再脱氢和硫解四个步骤,每次β-氧化循环生成FADH2、NADH、乙酰CoA和比原先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乙酰CoA在三羧酸循环中氧化分解,一个乙酰CoA生成12个ATP(3)16c硬脂酸经7次β-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

(4)所以12×8=96ATP,7个FADH2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2×7=14 ATP,7NADH+H+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3×7=221 ATP,三者相加,减去消耗,96+14+21-2=129mol/LATP。

3、糖在体内有几条代谢途径?生理意义是什么?糖酵解途径,是有机体获得化学能最原始的途径,一切生物有机体都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三羧酸循环,在动植物、微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这个途径产生的能量最多,不仅是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也是脂肪、蛋白质代谢的最终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中很多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其中间产物为很多合成反应提供原料。

糖醛酸途径,产生的葡萄糖醛酸是重要的粘多糖,是肝素、透明质酸的组成成分。

1、写出GOT 催化的转氨基作用谷氨酸+草酰乙酸→а-酮戊二酸+天冬氨酸2、简述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①由磷脂和蛋白多肽构成的膜对离子和质子具有选择性;②具有氧化还原电位的电子传递体不匀称地嵌合在膜内;③膜上有偶联电子传递的质子转移系统;④膜上有转移质子的ATP酶。

在解释光合磷酸化机理时,该学说强调: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会伴随膜内外两侧产生质子动力,并由质子动力推动ATP的合成。

1、RNA 主要有几种?每种有何功用?三种: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1)信使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版,(2)tRNA 转运氨基酸,(3)rRNA 与蛋白质组成和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何为Tm值?其影响因素有哪些?Tm:DNA解链温度影响因素:①DNA碱基组成:C-G含量越多,Tm值越高;A-T含量越多,Tm值越低。

②溶液的离子强度:在低离子强度中,Tm较低,而且解链的温度范围较宽;在高离子强度中,Tm值较高,解链的温度范围较窄。

③PH值:溶液的PH值在5~9范围内,Tm值变化不明显,当PH>11或PH<4时,Tm 值变化明显。

④变性剂:各种变性剂主要是干扰碱基堆积力和氢键的形成而降低Tm值。

⑤DNA双链本身的长度。

3、何谓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什么?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干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的作用。

特点:a.竞争性抑制剂往往是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反应产物;b.抑制剂与酶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与酶的结合部位相同;c.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d.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值不变。

1、试述硬脂酸(18碳饱和酸)的氧化分解过程,并计算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净生成ATP数?(1)经β-氧化、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过程。

(2)β-氧化包括脱氢、水合、再脱氢和硫解四个步骤,每次β-氧化循环生成FADH2、NADH、乙酰CoA和比原先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乙酰CoA在三羧酸循环中氧化分解,一个乙酰CoA生成12个ATP,(3)18c硬脂酸经8次β-氧化,生成9分子乙酰CoA。

所以三者相加减去消耗,实得108+16+24-2=142mol/LATP。

2、试述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并计算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净生成ATP数?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在胞液中进行;第二阶段为乙酰辅酶A的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经氧化脱羧基转化成乙酰CoA;第三阶段为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