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复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批复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批复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1.标题
2.正文
一般由引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引语。

即批复开始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这是批复的根据。

通常要写清楚两方面的问题:是下级机关请示的问题或文号;是简要
引述来文所请示的事项。

如“你院《关于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请示》(×法经[2012]1号)收悉”。

又如“你院[2003]预法经8号请
示收悉。

关于经济纠纷案件诉讼的当事人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
议的期限问题”。

引语的作用,在于表示已经知道下级请示的问题,从而引出应有的答复性的文字。

一般情况下,引语只要说明下级有
关请示已经“收到”、“收悉,,即可。

但也可以在引述来文的事
项之后,表明批复者的态度。

如“经研究,同意……”或“经研究,答复如下:,,,成为由引语到主体的过渡语。

一般紧接引语写出,也可单独列行。

(3)结尾。

批复的结尾比较简单。

一般只需在正文之下另起行写
出“特此批复”、“此复”、“特此函复”即可。

作为答复性的下行公文,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专一性。

它是专门针对下级“请示”这一文种使用的,回答的问题是请示中的具体事项,先有请示,才有答复。

又属被动行文,是应下级的请示而行文的。

二是指示性。

批复要对下级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答复,往往要求下级将执行情况上报,以便检查了解。

因而,从行文效能上看,批
复具有指示性。

三是政策性。

批复的本身往往体现了上级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精神。

1.针对性强
凡批复都是针对下级的请示而发,因此,批复的内容、语言必然与请示的内容紧紧相扣,直接回答下级请示的事项。

2.态度明确
批复是对下级来文表明态度,是可办,还是不可办;是好,还是不好,应直接予以说明。

在批复中,模糊的词语是万万不可有的。

至于那种又行又不行自相矛盾的语言,比如“方向对头、仍需斟酌”、“基本不错、欠成熟”、“原则可以、问题尚有”等,理应杜绝。

猜你喜欢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