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原电池课件
2.(07年海南高考)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 + Cu(s) == Cu2+(aq) + 2Ag(s) 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 是 ; 电解质溶液Y是 ; (2)银电极为电池 的 极,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 流向 电极。
小结:
将原电池反应中的氧化反应 与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不同区 域内进行,再用盐桥连接起来 从而获得了持续稳定的电流。
1.(08广东卷)用铜片、银片、Cu (NO3)2 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 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 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 =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 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 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 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09年福建理综)控制适合的条件, 将反应2Fe3++2I-⇌2Fe2++I2 设计成如 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D 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 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 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 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 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Fe
Fe
Cu
Cu
负极:Fe – 2e- =Fe2+
CuSO4
正极:Cu2+ +2e- =Cu
FeSO4 CuSO4
设计盐桥原电池的思路:
Zn+2Ag+=Zn2++2Ag 还原剂和氧化产物为负极的
半电池 氧化剂和还原产物为正极的 半电池
根据电极反应确定合适的电极材料
和电解质溶液 外电路用导线连通,可以接用电器 内电路是将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并通过盐桥沟通内电路 画出装置示意图
中装满用饱和KCl 溶液和琼脂作成的 冻胶。
盐桥中的盐起什么 作用?
盐桥保障了电子通 过外电路从锌到铜 的不断转移,沟通 内电路传导离子, 使之成为闭合回路 可使由它连接的两 溶液保持电中性。 从而持续稳定的产 生电流。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练习:
利用Fe + Cu2+=Fe2+ +Cu设计一个 原电池,画出示意图,写出电极反应。
A Cu
Zn
H2SO4
普通干电池 铅蓄电池
手机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神七”用 太阳能电池
高二化学
知识回顾
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有没有电流产生?
这是一个什么装置? 1.什么是原电池?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Cu—Zn用导线连接插 入稀硫酸溶液中,两极上 各有什么现象?发生了怎 样的反应?
稀H2SO4
CuSO4溶液
Cu
A
Zn Zn
A
Cu
C2H5OH 不是电解 质溶液。
稀H2SO4 稀H2SO4 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 请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标出电极 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 方程式.
负
正
负极 Zn-2e-=Zn2+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2.外部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 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以下装置不是原电池的请说明原因, 是原电池的请写出电极反应式。 A A Zn C Zn Zn
2++2e-=Cu Cu 正极
CuSO4 溶液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 转,但随着实验时间 的延续,电流表指针 偏转的角度越来越小, 最终又没有电流通过。
两个电极上都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探究
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成
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
A Zn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盐桥:在U型管
Zn
CuSO4溶液
负极 Zn-2e- = Zn2+ 氧化反应
++e-=H ↑ 2H 正极 2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
Zn
灯泡
Cu
负
Zn2+
正
Zn+2H+= Zn2++H2↑
H+ H+
稀硫酸
原电池工作原理
负极 ZnZn2+
e
A
正极 Cu
H+ H+ SO42-
负极
阳离子 阴离子
正极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 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通过外电路 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