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五年级6班李娜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学习内容也是后继学习分数乘分数和分数除法及解答相应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整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数和整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整数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可能已经会计算了,但很多学生可能只是
凭借经验或直观知道计算方法,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
因此本节课教学不能仅仅满
足于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掌握
计算方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
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
整数算式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 —— 研讨 ”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得到用加法及用乘法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经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乘法算式表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在对比归纳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把观察探究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探究归纳过程。
教学中充分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真正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由于受直观思维的束缚, 预计学生在归纳算法时会只能总结算法而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此处会存在一定学生充分探究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 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1、首先出示如: 14+14 + 14=
12+12+12+12+12=
让学生先计算,然后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表示?
2、口算
1 2
3 2 2 2
6+6+6= 9+9+9
=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分数加法的计算等。
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可能对于上述知识点会有些遗忘,通过复习热身,试图唤醒学生
对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加法计算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作好相应的准备。
二、情境设疑,探究新知
在此环节,分四步走
第一步:创设情境。
为参加风筝节,五年级同学决定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小丽制
3
作的风筝尾巴是由 3 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
10 米。
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一
共需要多少米布条?那么怎样计算到底用多少米的布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这位
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这样的导入亲切、自然,使学生带着探究欲望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
1、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先请学生根据条件用线段图表示出10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求问题列出算式。
3
2、然后再请所有的学生一起思考:怎样求10×3的得数?
学生中一定会出现直接用
3
×3 的分子 3 与整数 3 相乘作分子,用10 作分母的10
计算方法。
这时教师要再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进行计算?此时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
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同组的伙伴进行交流,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探
讨活动当中,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索过程说清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要及时抓住“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等关键句子,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最后归纳到分数乘
3 3 3 3
整数的意义:即10 ×3 就是求10 +10 + 10,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追问和小组合作交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的道理,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二步:自主练习。
3
1、小丽制作的风筝尾巴是由 5 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10 米。
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
设计意图 ;这是安排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整数的算理之
后的练习,一方面为了及时帮助学生巩固上面学习的新知,另一方面是为了教学先约
分再计算。
这样将计算方法中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逐一分解,便于学生掌握。
第三步:自主提问。
小刚制作风筝用 6 根布条,一共需要多少米?
让学生自己补充条件再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起到巩固新知,同时又因为每个学生所提问题的不同,可
以积累更多的素材,以便学生总结概括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第四步:总结归纳。
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先同桌商量,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教师进行了四个层次,一是解决意义以及理解算理;二是解
决具体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方法;三是巩固算理算法;四是总结归纳计算
方法。
这样设计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为他们理解并掌握重难点铺设了很好
的认知阶梯。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基础性练习:做课本41 页的第 1、
2、3 题,目的是巩固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2、拓展性练习:做课本41 页的第 4、题及问题讨论。
目的是通过练习让学生把
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
小结时,结合板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并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
意识。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