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法治疗中风
3 临床研究
3.6 辨证通腑 黄承才等[15]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 用大黄、芒硝、栝蒌、土元等以通腑泻热,治疗 急性缺血性中风80例,效果满意,有效率:肝阳 上亢型88.5%,风痰阻络型88.9%,气虚血瘀型 93.3%,并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不管其风、 火、痰、滞、瘀、饮诸邪如何并存,只要有苔黄、 腹胀、烦躁,均应首先通腑泻热。不少患者腑气 通后,其它诸邪亦相随而消。相反,若不通腑而 只清热、化瘀、活血,则常是诸邪不祛或益甚。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苗香圃[5]认为脑梗塞的基本病机 是肾虚血瘀痰阻。其本为肾虚,其标 为痰瘀交阻。发病初期,痰瘀较重可 致腑实,宜活血化痰佐以补肾,兼顾 通腑,使浊气得降,痰瘀可化。有益 于肾虚的恢复,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梁浩荣等[6]认为中风患者往往在急性期由于 风、火、痰、瘀内结,邪阻中焦,化燥化热而导 致腑气不通。据他们观察,病后3天出现大便秘 结或不畅的百分比分别为75.6%和 71.3%,一周 后几乎为100%。认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可 加重火升阳亢之势,煽动浊邪蒙蔽清窍,使病情 进一步加重。通腑泻下法在治疗过程中起以下作 用①泻热开窍,下浊催醒;②平和气血,定痉安 神;③活血祛瘀,和络止血(消化道出血);④ 上病取下,降气平喘。
4 实验研究
4.4
对自由基的影响 周迎春[16]建立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 观察中药脑脉通对其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脑缺 血再灌注后,血浆,脑组织丙二醛(MDA)含 量明显增高;红细胞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则减少。脑脉通治疗组血浆及脑组 织MDA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红细胞和脑组织 SOD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增加。这说明脑脉通 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4 实验研究
4.3 对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 (6-keto-PGF1α)的影响 周迎春[11]采用脑缺血兔模型,观察TXB2与6酮-PGF1α的变化及脑脉通的作用。结果表明急性 缺 血 后 血 浆 TXB2 升 高 , 6 - 酮 - PGF1α 减 少 , TXB2/6-酮-PGF1α 比值增大。具有通腑化痰作用 的脑脉通,可使血浆TXB2 降低,6-酮-PGF1α 升 高,使两者比值明显减小,从而调整两者平衡。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王永炎院士[2]认为,急性缺血中风病人,急性期 虽有本虚,然侧重标实,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其 病机为,初由痰瘀互阻而中焦壅滞,升降失常,进而 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故发病后多数病人从阳化,邪 热风火充斥三焦,而致痰浊化热腑气不通。由于急性 期中焦为痰热邪实阻滞,失于升清降浊,而影响气血 运行布达,这对半身不遂和神志障碍的恢复很不利, 因此治疗上当务之急应化痰通腑。北京中医学院东直 门医院报道,依中医分型,中风属痰热腑实者占74.17%, 腑气不通在中风急性期病机中占有重要地位[3]。
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 中风研究进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新志
目前,中风病已成为人类第二大 致死原因,在我国北方城市甚至跃居 第一大致死原因,而急性缺血性中风 占中风病人总数的75%[1]。因此,对急 性缺血中风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通腑法,属八法中的下法,近 十年来,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重要 治法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这方面的研 究进展作一探讨。
4 实验研究
近年来,一些学者为了深入研 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和评价中 药的疗效,通过有关动物及模型, 开展了通腑泻下中药方剂治疗急性 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初 步的研究成果。
4 实验研究
4.1动物模型:孙竟波等用胶原酶脑内 注射配合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复 制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动物模型,结果 该模型大鼠有较明显的神经缺损体征 和粪便干结、烦躁、鼻分泌物多、喉 中痰鸣等痰热腑实证表现,说明模型 是成功的。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邵念方[4]认为中风急性期:①血水相关,着 重化瘀利水。血瘀固然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一个重 要病机,但由瘀致水是急性期的主要病理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塞可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 水肿。瘀水互结的观点与之相一致。②升降逆乱, 勿忘调气通腑。中风病人急性期约半数有腹胀、 便秘。可见腑气不通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 要机制。总之,邵氏认为中风急性期偏于瘀水互 结,气机逆乱,腑气不通之标实,应急则治其标, 用调气通腑,活血利水之法。
3.4 通腑化瘀兼利水 邵念方[4]针对中风急 性期瘀水互结、腑气不通的病机特点,自 拟中风1号(水蛭、泽泻、三七粉、茵陈、 石菖蒲、大黄、枳实、葛根、山楂),以 活血利水,通腑泻浊。邵氏认为通腑泻下 既可借阳明胃腑之势引血气下行,又可泻 热调气使瘀痰热邪不得续生,对于截断病 源,扭转病势有重要意义。
3 临床研究
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疗效,对其临床 研究大致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 面。
3 临床研究
3.1 通腑化痰 王永炎院士等[2]运用化痰通腑饮 (栝蒌、胆南星、大黄、芒硝)治疗中风痰热腑 实证158例,总有效率为85.4%,并提出便干便 秘,舌苔黄腻、脉象弦滑为应用通腑法的三大指 征。针对急性缺血中风病人痰热腑实证而施以化 痰通腑治疗,一可使腑气通畅,敷布气血,祛瘀 通络,促进半身不遂好转;二可使阻于胃肠的痰 热积滞得以降除,浊邪不得上扰神明,气血逆乱 得以纠正,而防止内闭;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 动于内,阳脱于外。
4 实验研究
对血小板聚集和纤溶酶活性的影响 张云岭 [9] 研究了化痰通络汤、化痰通腑汤对 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 的影响。结果在最大聚集率和最大抑制率方面, 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化痰通络汤和 化痰通腑汤有明显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 还检测出,化痰通络汤与化痰通腑汤可增加大鼠 体内纤溶酶活性,并能明显减轻家兔体外血栓干 重;缩短血栓长度。 4.2
3 临床研究
杨庭光 [13] 自拟中风1号(制大黄、桃 仁、水蛭等)治疗脑梗塞急性期100例,痊 愈29例,显效30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 98%。通过对病人血流变学指标检测,证 明本方能改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液的浓、 粘、凝、聚状态,从而尽快恢复缺血区的 供血,提高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3 临床研究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
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目前认为是在气 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风、火、痰、瘀、 气、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导致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脑脉痹阻 所致。但由于对不同时期的发病关键环节 认识不一,故治法各异。缺血性中风急性 期是其治疗的关键时期,认识和把握此阶 段的病机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具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
3 临床研究
周迎春 [11] 用脑脉通方(酒制大黄、水蛭、 瓜蒌、石菖蒲、川芎、枳实、厚朴、葛根),治 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属痰瘀互结,热结腑实者 59例,痊愈显效率为67.8%,总有效率94.2%。 并认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需以通腑调气为要。 王静宇等[7]用通腑化痰祛瘀法,自拟方为:生大 黄、芒硝、枳实、胆南星、菖蒲、瓜蒌、丹参、 川芎、桃仁、赤芍、当归、生甘草。治疗中风急 性期实证50例,其中急性缺血性中风36例,脑 出血14例。基本痊愈占42%,有效占52%,无效 6%。总有效率为96%。
3 临床研究
3.3 通腑化瘀 李义召等[12]用大黄庶虫胶囊(大 黄、庶虫、桃仁、黄芩、甘草、杏仁、芍药、干 地黄、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治疗老年急性 脑梗死87例,并设华佗再造丸对照组,结果:总 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7%(P<0.01)。全血 低切变,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 血小板粘附率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0.05)。
3 临床研究
另外,梁浩荣等[6]在中风急性期阳明 腑实证重者用大承气汤,轻者用小承气汤, 治疗脑梗塞39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4例, 总有效率为90.6%。认为特别是急性期无论 大便通畅与否,均可及早,适当地采用通 腑之法,这对病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在急性期,通腑泻下使患者保持每 日2-3次大便为宜,不能泻之太过,否则会 伤阴耗气。
1 历代文献溯源
金元· 张洁古首先提出中风中腑者用三化汤 (大黄、枳实、厚朴、羌活)通下论治,最早地 把通腑法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其后刘河间在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中风论》中也提出“中 风内有便溺阻格,复以三化汤主治”;明· 王肯 堂拟三一承气汤(大承气汤加甘草、生姜)治疗 “中风便秘、牙关紧闭、浆粥不入者”。清· 沈 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中脏者病在 里,多滞九窍……中腑者病在表,多著四肢,其 症半身不遂……然目犹能视,口犹能言,二便不 秘,邪之中犹浅。”以便秘与否来判断中风病势
3 临床研究
3.5 通腑化瘀兼补气 董荣芬等[14]用加味抵 当汤(大黄、桃仁、川芎、黄芪、虻虫、 水蛭)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8例,设血栓 心脉宁对照组20例。结果:两组治愈率分 别是70%、20%(P<0.05)。对血流变指 标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有显 著差异(P<0.01,0.05)。
4 实验研究
我们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 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中风星蒌通腑 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实验结 果表明:3.75g/kg、2.50g/kg、1.25g/kg中风星 蒌通腑胶囊与模型组比较能减轻大鼠局灶性 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P<0.01),缩小梗塞面积 (P<0.01) ,改善神经缺损症状(P<0.01) 。(见 下图)
3 临床研究
王俊国[8]自拟通腑化痰方(清半夏、胆南星、 茯苓、陈皮、枳实、葛根、栀子、生大黄、芒硝、 瓜蒌、远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4例。治 愈占50%,显效36%。好转12.5%,无效1.5%。 认为用药后大便泻下酸腐稍臭,仍可继续应用, 随着症状好转可以减少剂量,但以腑气通畅,苔 退为度。张云岭[9]运用化痰通腑汤(生大黄、芒 硝、全瓜蒌、胆南星)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证62 例,基本治愈率30.6%,显效率19.3%,总有效 率83.4%,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 (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