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课 蒙太奇写作手法(修改版)
第2课 蒙太奇写作手法(修改版)
文章整体呈板块式结构
使用这种技巧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整体上必然 是“总—分—总”结构。前面的“总” —总领全文; 后面的“总”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揭示、升华 主题;中间部分是三个精心选择的表现同一主题的 镜头(复杂的文章也有选择四个或者五个镜头,一 般不超过五个)。
开头 精选三个表现同一主题的镜头 结尾
【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围绕“沉默的父爱”这个中 心,重点描述了“我”和“父亲”相处的三个画面, 事例间的描写不需要过渡,在结尾处进行总结点题。】
范文示例二:
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呀跑呀。金黄的尘埃被激荡 得飞扬起来。“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 饮而尽,该歇歇了。”夸父抬起头,刚才还在头顶上 的太阳早已落到西山了。“可是,太阳,万物之主, 是我的爱!我怎能让他弃我而去!”夸父慢了下来, 终于訇的一声,夸父倒了。望着金黄的尘埃缓慢落定, 夸父在他生命的尘埃落定之前,奋力的扔出了手杖, 沿着他追寻太阳的轨迹,在西天,画着一片桃花盛开 的邓林。
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期漂泊之苦。
断夕 肠阳 人西 在下 天 涯
主旨句直抒胸臆,寓情于景,表现了长 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悲凉的气氛
形成对比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寓情于景,表现了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苦。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
枯藤老树昏鸦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 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 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渲染了凄凉、萧条、暗淡的悲凉秋景。
第二课 课前积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天 净 沙
秋 思马
致 远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 歌形式.
“曲”分 类
剧曲 散曲
套数 小令
散曲,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 继诗词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
分为小令、套数两大类。源于宋 金之际,元代大盛。
一、直接把材料中要表达的重点,描述成画面; 二、3个画面即可; 三、结尾要总结全文,发表感想。
写作要求
人间真情有许多:父爱、母爱、师生之间的关爱, 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数不胜数。从这些事例中选出 三件典型事例来写。采用蒙太奇的写作手法,写关于 人间真情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选择梦想,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江水在无奈中东逝
白衣飘飘的屈原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醒。此时 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国万千百姓之水深 火热怎能不憔悴,心忧楚国江山社稷之何去何从又怎能 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 乌鹊”窃据着朝中要位而自己却忠而被逐。听到渔父劝 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甫其糟而啜其吃?”时,屈原有过一丝疑虑,可志存高 远的雄鹰又怎能选择同燕雀为伍?遂怀石投江。留在汨 罗江上空的是那句响彻千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
范文示例一: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在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 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 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 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 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有那双眼睛,让孩子感 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 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 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 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依旧冷漠的眼神, 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 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蒙太奇:
原是法国建筑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到电 影制作上,就是编导和剪辑人员,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表 现同一主题的几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排列衔接 起来,组成一个精美的专题片。
再后来,这种电影制作艺术又被作家借鉴过来,成为 一种典型的写作技巧。
【运用这种写作技法写出来的文章具有鲜明的个 性特点:五段写作模式】
选择志洁,生命因志洁而不朽!
枯叶在空中哀鸣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湿,多少笼了层寒气,正如 岳飞此时的心境。“爹,明知是秦桧那老贼设计陷害。 此时君昏臣佞,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朝廷我们保它 何用,不如反了!”这话隐约刺痛了岳飞,背上的 “精忠报国”也隐约作痛。“孩子,奸臣当道,为父 并非不知,可自古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身为人子, 理应尽孝;身为人臣,理应尽忠,这责任乃男人顶天 立地之本,吾儿切记!”风波亭上大义凛然的身影站 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介绍作者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 当时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时人美誉 为“曲状元”。
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 等15种。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
流畅自然。其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
总结:
蒙太奇写作手法规律:用几个共同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的小事例,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编排在一起, 不需要过渡,来突出这种大的思想感情。
结构方面需注意的地方
一、用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 二、用“一、二、三”的形式排列; 三、综合式。即用“序号+小标题”或者“第X幕+小标 题”。
内容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了 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 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总结全文、点名中心】
整体分析
标题:沉默的父爱 主要事例:“骑车摔倒”、“领奖台上”、“校门口告别” 记叙顺序:时间(6岁、16岁、昨天、今天) 文章结构:分—总
小桥 流水 人家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 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 小院,那里有安居乐业的人们。
此句色彩鲜明、气氛融合,与前一句悲凉 秋景形成鲜明对比,思乡之情更浓。
古道
古
道 西
西
风
风
瘦
瘦马
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 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 中,向远方踽踽( jǔ)而行。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 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 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青年眼睛里滚 着泪水,压抑着。泪眼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竟 有些光亮,他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却在半空中停 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然后转过身,没有 动。父亲的背影渐渐远去,接近拐角,他定住了,回过 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 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 暖,一步、两步、三步……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 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在闪光灯不停地 照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 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 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眼神还是那么 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 丈的奖杯黯然失色。父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 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 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 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选择责任,生命因责任而厚重!
整体分析
标题:选择三叠
事例:
A、夸父在追日的时候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没 有知难而退,而是选择梦想。
B、屈原受到奸臣排挤,心中的爱国情怀被人误解, 没有继续苟活,而是选择以死明志。
C、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含冤入狱,一腔爱 国热血却换来奸臣嫉妒,没有当反贼,而是选择精忠报 国。 【 三个事例,仿佛是三个场景,三个画面。每一个 场景,每一个画面,都是关于“选择”的,紧扣住全 文的中心“选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