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税收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理论与税收完善
税收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理论与税收完善
设置环境保护税。 资源有效配置条件:在每一个 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当存在外部效应而 影响边际决策时,即使在一种静态环境中,竞争均衡 也未必是帕累托有效。 有鉴于此,可通过纠正税或补 助,进行必要干预。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可设置 环境保护税(或绿色税)。 在考虑对污染的有效控制、 环保税的征管条件和微观税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分步设置环保税税目, 如可先设置能源燃料污染环 保税目,以后再逐步增设固体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等 环保税目。 可按污染排放测定量或对产生污染的来 源物课税。 根据环保税税目的设置,原则上要逐步把 现行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收费中与环保税相同性质 的一部分并入环保税, 并解决好环保税与消费税重 复课征的问题。 环保税税率的确定要考虑不同污染 程度和对污染的补偿费, 使污染产生的外部性成本 得以体现和内部化,但税率的到位宜分步调整(这是 国外的经验),以使企业逐步消化环保税税负。
完善资源税。 为了合理调节企业自然资源级差
- 40 -
收益,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开采,应建立健全资源有偿 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在考虑微观税负承 受能力的前提下,可有步骤地适当增加资源税税目。 要改进资源税的计征依据和计税方式。 从国际上看, 自然资源税大体上有产出型、利润型和财产型三种。 为遏制对资源的滥加开采, 资源税的课税对象要考 虑储量和实际产量, 凡有条件的应把从量定额征收 改为从价计征, 建立资源税收入随资源收益变动的 调节机制。 还应合理调整资源税税率。 我国矿产资源 补偿平均费率为 1.18%,而国外一般为 2%-3%。 可将 矿山使用税、 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与资源开发和保 护有关的收费纳入资源税。 与此同时, 根据资源禀 赋、属性、储量和分布状况以及开采难易程度和利润 率设定税率,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程度大 的资源以及利润率高的资源税率可适当高些。 还可 考虑回采率和环境修复率, 对资源利用率高的资源 性企业给以资源税优惠。
及设置环境保护税和社会保障税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关 键 词: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完善
中图分类号: F81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382(2008)12-0039-05
一、税收效率原则理论与税收完善
1. 对税收效率原则理论的探究 税收的效率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和制度效率, 其制度效率主要是税务行政效率, 即在法定税收收 入既定时尽量减少税务支出。 有关税收效率原则的理论观点早已有之。 重商 主 义 的 扛 鼎 人 物 托 马 斯·孟 曾 提 出 税 收 的 交 换 、 节 约 和民主原则。 重农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魁奈提倡 经济的自由放任、单一土地税和税负适度。 尤斯蒂是 18 世纪德国新官房学派的奠基者, 曾提出税收的七 大原则,即收入充分、自发纳税、合理负担、平等、确 实、费用最少和征税便利原则。 英国古典学派鼻祖配 弟倡导课税的公平、方便、节省。 斯密的税收四大原 则是公平、确定、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 李嘉图强调 税收的效率和经济原则。 西斯蒙弟所说的税收四原 则, 强调效率原则和税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最低生 活费。 萨伊提出的税收五原则,在基本上继承斯密的 税收四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利于国民道德”这一 原则。 约翰·穆勒肯定了斯密的四大税收原则。 ①马歇 尔分析了税收的中性、节省和公平的问题。 ②庇古从 福利经济学三个基本命题出发, 从新的角度诠释了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标准。 德国社会政策学派掌门人 瓦格纳提出税收的四项九目, 其四项分别是财政收
① 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1991 年 6 月版,第 376 页。 ② 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下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版,第 102、504 页。 ③ 萨缪尔逊、诺德豪斯著:《微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72 页。 ④ 斯蒂格里茨著:《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87 页。
2. 根据经济效率原则,完善我国税收 税收制度是由税收体系、 各种税收法律以及征 收管理办法所组成的聚合体。 限于篇幅,以下着重就 几个有关的税收如何更好地体现经济效率原则的问 题进行探讨。 完善消费税。 1994 年我国在征收增值税的基础 上再对 11 类产品课征消费税。 这属于有选择的消费 税中的有限型,课征目的在于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 费方向,增加财政收入。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消费税, 这里强调几点:其一,要合理调整税目。 凡属过度消
完善企业所得税。 我国已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 税,但有关的具体政策规定还应予完善,以克服新税 法中的漏洞、空白和有些方面所缺乏的可操作性。 需 要提及的是: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或对 基本税制偏离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税收收入, 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可以通过企业所得税支出政 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率提高。 其中,在 必要时可对从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所得税实行全 部免征(如英国)和部分免征(如美国和法国)。 再者, 要考虑资本、技术、劳动力、风险等补偿,健全企业所 得税纳税扣除、税收抵免和退税政策,特别应注意以 此来促进对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的投资和再投资。 要用好盈亏相抵方式。 目前我国规定风险资产投资的 亏损可从以后年度的利润中冲减,连续抵补的期限为 5 年,这是结转补偿方式。 可考虑对有些风险投资损失 采用混合补偿方式(如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即投资 者在某一纳税年度发生亏损时,可允许用有一定期限 的该年度之前和之后的利润来补偿,并适当延长盈亏 相抵的期限。 此外,目前我国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 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 限或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 借鉴国外经验,在必要时, 我国对高新技术项目可有选择地同时实行超速折旧 和允许扣除利息成本的办法(这意味着出现负的边际 实际税率),以对投资实行补贴。
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的,以及在生产上资源严重短缺的和某些高档消费品 (或纯奢侈性高档消费行为),原则上应逐步纳入消费 品征收范围;与此同时,将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生活用 品(它随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扩大)以及生 产运输所用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从税目中剔除。 这也符合科特利-黑格法则 (即对与闲暇互补和互替 的产品分别课征较高和较低的产品税)。 其二,规范税 基,合理设置纳税环节。 做好应纳税产品出厂价格核 定工作。 目前我国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实行一次课征 制,这是为了降低征收成本,防止税款流失。 为杜绝 偷、逃消费税,对有的消费品的纳税是否可由生产环 节转向生产、消费两道环节,这可予研究。 其三,我国 现行的消费税在零售环节采用的是价内税。 根据国际 惯例,宜改为价外税,这样,可使消费者对自己消费税 的负担了然在胸,以利抑制过度消费。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理 论 聚 焦
税收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理论与税收完善
邱泰如
内容提要: 该文较深入地探析了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有关理论观点, 并根据这两个理论原则和我国
实际情况,对如何完善我国税制,其中包括要完善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以
- 39 -
现代经济探讨 2008 年第 12 期
生产者剩余损失和消费者剩余损失之和超逾应纳税 额, 或课税引起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超过应纳税额; 税收造成的纳税人的福利损失高过所纳税款,或纳税 产生的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公共产品(税收是公共 产品价格)给纳税人带来的福利,或征税而导致纳税 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利 益;课税产生了替代效应,背离了帕累托最优,从而产 生了资源配置方面的社会福利损失。 马歇尔、约瑟夫、 杜马、詹金、弗里德曼、哈伯格利、希克斯和斯蒂格里 茨等用不同方法分析和计算了税收的超额负担。 税收 具有多种效应,绝对中性税收仅是一种理论抽象。 提 倡税收中性原则,旨在于强调尽量避免或降低税收的 超额负担以及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
总而言之,在经济学者提出的税收原则中,效率 是被公认的一个原则。 为较完整地理解效率原则的 内涵,首先必须认清税收中性的观点,它最初起源于 古典学派“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主 张。 马歇尔认为:政府对货物的课税会使被课税的货 物价格上涨,消费者不得不更多地购买非税的货物, 从而改变了商品原来的比价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决 策。 后来,税收中性原则扩展到要求把税收对市场机 制、 资源配置等经济活动和人们的行为选择所造成 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延伸到提供平等竞争 的税收环境和国际税收中的无歧视性等。 学术界对 税收的超额负担有不同的表述,主要有:课税造成的
税收公平有横向(水平)公平和纵向(垂直)公平, 涉及到纳税的能力和受益原则。 对于横向公平,国外 学者有多种解释。 其中之一认为,横向公平是“针对 着变化无常的歧视行为的一种防范措施”(马斯格雷 夫 ), 是 指 “ 那 些 在 实 质 上 没 有 差 别 的 人 在 纳 税 上 也 应 该 没 有 差 别 ” ( 萨 缪 尔 森 ), 是 “ 应 该 实 现 同 等 条 件 同等对待”(斯蒂格里茨)。 我们认为:横向公平是指 纳税能力和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同等纳税, 它排除了 不相干的种族、宗教等因素;或根据专项税纳税人所 获相同的公共产品利益(这也影响福利水平)而缴纳 同等税收。 纵向公平通常是指纳税能力或福利水平 不同的纳税人纳税不同, 或按专项税纳税人所得到 不等的公共产品利益而课征不同税额。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 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 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和实行税收调节的 过程中, 尽量使税收对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扭曲所 造成的福利损失和效率损失最小化, 同时发挥税收 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率的标 准是税收超额负担和福利损失最小化, 以及税收额 外收益最大化。 要全面把握上述的税收的经济效率 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免以偏概全。 一方面,如果市 场处于或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不存在外部效应,或 消费者偏好正确,由市场配置能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税收就应注意中性原则, 以克服税收造成的超额负 担和效率损失。 另一方面,倘若市场配置没有使资源 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就要为克服市场失灵而发挥税 收 的 调 节 作 用 ( 即 税 收 的 校 正 原 则 ), 以 获 得 税 收 调 节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化。 比如:当存在正负外部 效应时,就可用税收支出和纠正税加以调节;对垄断 者的利润课税;在出现劣值品或有害品(消费者个人 价值判断可能超过这类劣值品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 益)时,可通过税收来抑制其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