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下第一单元科学复习

六下第一单元科学复习

• 2.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排泄、生长、发 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 3叶.叶表细皮胞上中的的(气(孔叶绿)体是)呼是吸光蒸合腾作作用用的的场场所。 所。每平方毫米叶绿体多达( 几十万个)。
• 4.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 康。
• 1.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 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 是由(细胞)组成的。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物镜 观察,找到观察目标后,再用高倍物 镜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 各个部分时,会发现玻片标本移动方 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你会计算吗?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 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境筒下;(安放)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
亮的光圈;(对光)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
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 央;(上片)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 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 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 清标本;(调焦)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 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观察)
• C.将盖玻片从上面直接盖到标本上
• D.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并把玻片微微倾 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 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正确的观察方
法是( A )
• A、左眼观察,右眼看画图 B、右眼观察,左眼看画 图 C、闭上左眼右眼观察 D、闭上右眼左眼观察
1.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果实、根、茎、叶应该 把标本切成( 薄而透明)薄片来观察。
2.用放大镜观察叶片比用眼睛观察叶片更能看到 ( D)
A 叶细胞 B 叶片的形状 C 叶片的颜色 D 更细的叶脉 3.眼睛看上去较光滑的物体,如果用放大镜来 观察,可看到该物体会变得( C )
A 和原来一样光滑 B 比原来更光滑 C 比原来粗糙 D 比原来模糊
镊子 培养皿 滴管 载玻片 碘酒 烧杯 裁纸刀 吸水纸
•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 倾斜着盖到标本上 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 意不要有气泡;
•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 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 5.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
• 1.滴。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 2.取。在洋葱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用镊子把“#”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 中央厚、 边缘薄 。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 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能增进视 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镜动
物动
放大镜的作用
放大物体的像——物体实际并未变大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 多的信息。(√ )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 1大.蚜小虫如喜(针欢眼吸食)嫩,枝在上(的1(0倍汁)液放)大,镜蚜下虫我的
们可以看清的它们肢体。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及幼虫和瓢虫)。
• 2.蝗虫的触角(线)状,蚕蛾的触角( 羽毛) 状,天牛的触角(鞭 )状,蝴蝶的触角( 棒)状。
一、判断题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3、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 ) 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56、、蟋在蟀放的大“镜耳下朵,”我跟们我发们现人不的同耳昆朵虫一的样触,角都形长状在不头同部(√。()×) 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你知道吗?
6
目镜内

看到的像
6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

• 1、使用显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睛必须看着
(B)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 2、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时,取下洋葱表皮后,要经过
以下步骤,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C )
• A.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 B.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 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 3.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 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 (脚的构造 )有关。
棒状
丝状
羽毛状
鞭状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 子灵敏得多。
• 蝴蝶的翅膀 上布满彩色 小鳞片,这 些鳞片其实 是扁平的细 毛。
当堂检测题
制作一些浓 的食盐、食用 碱或味精的溶 液。用滴管滴 几滴在玻璃片 上,待水分自 然蒸发后,用 放大镜观察它 们在玻璃片上 留下的痕迹, 看看是什么样 的?
碱的晶体 白糖的晶体
食盐的晶体
当堂检测题
•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
晶体。( √ )
聚光作用——聚集太阳光点燃火柴或纸张
放大镜的特点
圆广口柱瓶 形玻及璃杯球形烧的瓶 装满水的容水器滴及水滴 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烧杯
保鲜袋

课堂检测题
• 1、( C )发明了眼镜。
•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C )。

A 、平面镜 B、凹透镜 C 、凸透镜
• A、200 B、2000 C、200万
•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
到的方向 ( B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 6、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应该(A )
• A、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 B、先用高倍镜观察,再用低倍镜观察 • C、低倍镜高倍镜哪个先用都一样
• 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 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 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 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观察前的准备 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
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 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实验器材: 洋葱、小刀、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
• 2、 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 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
• 看到。( √ )
• 3、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
状。(√ )
• 4、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
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
• 5、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片、盖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方法: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取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 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 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 制作显微镜装片,具体方法如下:
•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 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折叠能;
盛放剩余洋葱 夹取实验材料 吸取少量液体 染色 放置切片标本 吸取多余水分 盛放液体 切割洋葱
要使玻片左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 方向应该是( A ) A 左上角 B 右上角 C 右下角 D 左下角
生物细胞的观察
叶表皮上的气孔:呼 吸作用
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 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 达几十万个
(√ ) • 6、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就不是晶体。(× )
• 7、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 (×) • 8、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 9、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三种。(√ ) • 10、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
•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 体放得更大呢?
•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A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 判断
•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 图像大而清晰。(√ )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 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 大。(√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内的洋葱表皮取下来,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 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 3.盖。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 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 4.染。最后用滴管取几滴碘酒,用纸巾吸走多余的染液, 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填一填
目镜
调节旋钮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 ① 安放(先用低倍显微镜) ② 对光 ③ 上片 ④ 调焦 ⑤ 观察(移动方向相反)
)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
物体放大到( 200万倍 )。
• 3.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见(SARS病毒和
)。
大肠杆菌。
显微镜的发展
• 显微镜的发展: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最大放大倍数 1500倍左右
最大倍数200 万倍
可达3亿倍
当堂检测题
• 一、判断题
•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