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马轿车底盘结构特点.

宝马轿车底盘结构特点.

拉紧驻车制动器,驻车制动器拉线把扩张锁止器(5)拉开。制动蹄 (2)把制动摩擦片(1)紧贴在集成的制动鼓内侧,产生制动力。
如驻车制动器松开,拉线自动松开,回位弹簧(3)将制动蹄与摩擦 片从制动鼓上松开。调整螺钉(4)用于补偿摩擦片磨损。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制动系、悬架概述
转向器 转向器把转向轴旋转转化为转向拉杆的运动。
齿条齿轮式转向机构
循环滚珠式转向机构
5 转向轴 4 转向螺母
3 滚珠循环
1齿扇
2 转向蜗杆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结构
齿条齿轮式转向机构 由小齿轮圈数 (方向盘的转动圈数) 和齿条行程之比形成传动比。 通常把齿条加长件构造成活塞杆而将液压转向助力机构集成到转向器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主制动缸
作用: Ø把脚踏力转换成液压压力 Ø在制动过程结束时迅速降低液压压力 Ø从储液罐中补充由于摩擦片磨损所需要的制动液 Ø把制动液无气泡地输送到车轮制动器 Ø在温度变化时确保制动液的补偿能力 Ø即使在一个制动回路失灵时也能制动
壳内。助力转向为驾驶员提供大部分的液压转向助力,然而当转向助力失 效时,由于机械连接允许用更高的力对车辆进行转向。
1 液压管路 2 转阀 3 转向轴 4 齿条 5 活塞 6 小齿轮 7 至储油罐 8 来自泵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前桥
单铰接弹簧支柱前桥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制动液
制动液的性能: Ø高沸点,避免在过热的车轮制动器 中形成气泡 Ø即使在低温下也易流动 (­40 °C) Ø不侵蚀金属、塑料和橡胶,相反侵 蚀油漆和皮肤 (要立即用水清洗) Ø有毒
沸点温度/。C
注意:根据SIA更换制动液,最迟 两年
活塞杆 活塞杆密封圈
弹簧座 活塞 轮架上螺栓连接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结构
转向轴 转向轴 (转向柱) 把方向盘扭矩传递到转向器。 正面碰撞时转向轴容易造成驾驶员受重伤。转向轴内的两个十字
万向节在发生相应的碰撞时能进行 Z 形纵向弯曲并因此保护驾驶员。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结构
湿气%(质量)
实验参照标准
要求/日期 干沸点(min)。C 湿沸点(min)。C
FMVSS 116 (联邦汽车安全标准)
DOT 3 DOT 4 DOT 5
205
230
260
140
155
180
SAE J1703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
1983.11 205 140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盘式制动器
1推杆活塞 2补偿孔 3浮子 4接触片 5储液罐 6初级涨圈 7制动缸外壳 8活塞弹簧 9中心阀 0阀杆 11定位杆 12活塞中的纵向缝 13分隔涨圈A脱开位置 14中间活塞 15次级涨圈 16塑料套筒 17活塞弹簧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主制动缸
宝马轿车底盘结构特点
Introduction to BMW Technology 转向系、制动系、悬架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制动系、悬架概述
Ø 转向系 Ø 制动系 Ø 悬架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
Ø 转向系 Ø 制动系 Ø 悬架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悬架
悬架防止有弹性的质量 (1 车身和加载) 与“无弹性的”质量 (2 车轮) 接触,使有弹性和无弹性的质量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振 动。并且能减少震动,由于地面升高引起的震动 (蓝色曲线:未 减震) 被减震器平复 (红色曲线:已减震)。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弹簧
弹簧承担车辆的重量,将路面碰撞转换为“柔软、缓慢”的震 动并负责车轮良好的路面附着。 在底盘范围内有螺旋弹簧、稳定杆和扭杆是扭簧 (扭曲弹簧),钢 板弹簧是弯曲弹簧。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稳定杆
对 2 级制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的分析工作集成在 DSC 控 制单元内。
制动盘 制动摩擦片传感器
470 Ω
2 (4mm) 1 (6mm)
制动摩擦片的厚度必须要大于3mm, 一个车桥左侧和右侧制 动钳的制动摩擦片必须同时更新,同时更新制动摩擦片传感器。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驻车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优点有:
Ø对温度不敏感 Ø衰减危险较低 Ø在制动盘的两个旋转方向上具有相 同的制动作用 Ø节省空间的制造方式 Ø良好的自动清洁功能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盘式制动器
制动盘固定在轮毂上,随车轮一起旋转。浮式制动钳放置
在与车轮悬架装置牢固连接的支架中,不随车轮旋转,可相对于
双铰接弹簧支柱前桥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E60前桥
1 稳定杆的支撑杆 2 液压支座 3 前桥架梁 4 稳定杆
5 拉杆 6 摆动轴承 7 推力缓冲板(加强板) 8 横向摆臂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E90前桥
由于泄漏引起一个制动回路失灵时,未损坏的制动回路的制 动器在略微延长踏板行程时保持功能。
制动回路 1 损坏
制动回路 2损坏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真空助力器
脱开位置
全制动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车桥负载分配
α β转向角 Δ转向偏差角 Δ= β­ α
转向中心 O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制动系、悬架概述
Ø 转向系 Ø 制动系 Ø 悬架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BteMmW 技术导入培训 双路制动系统
1 制动踏板 2 制动助力器 3 串联式制动主缸 4 储液罐 5 制动力调节器 6 盘式制动器 7 鼓式制动器
稳定杆防止一个车桥的两侧车轮交替跳动,并因此抵消例如 转向时车辆的过度内倾。稳定杆不影响一个车桥的两侧车轮均匀 跳动。
1 减震支柱 2 车桥架梁 3 扭杆稳定杆 4 横向摆臂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减震器
减震器可防止车身的晃动或过长的过渡振荡。它们以与运动 速度有关有关的阻力抵消运动。因此它们适合于,将具有较大振 幅的运动变为具有较小振幅的运动。
1 前桥托架 2 轮毂 3 摆动支撑杆 4 横摆臂 5 齿轮齿条转向系统 6拉杆 7 稳定杆 8 摆动支座 9 液压支座 10 弹簧支柱 11 加强型支撑杆 (E87 上不使用)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系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转向角
制动盘横向移动。
2壳体
1制动盘
3外摩擦片
6活塞
4内摩擦片 5支架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制动盘
车型
制动盘位置
制动盘最小厚度 (制动盘固定鼓上)
前部
325i
后部
22.4mm 18.4mm
前部
530i
后部
28.4mm 18.4mm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制动摩擦片
压缩阶段
拉伸阶段
保护管 活塞杆 工作室 外筒 内筒 储油室 叶片阀
活塞 底阀
橡胶支座
活塞杆 储油室
活塞 工作室 底阀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减振支柱
除了减震器的功能外,它还必须完成其它任务: Ø与横向摆臂配合进行车轮导向 Ø通过一个弹簧座吸收螺旋弹簧的弹力 Ø支撑制动力矩 Ø吸收或传递车轮的转向运动 Ø吸收稳定杆力
转向系中力的传导通常从方向盘经转向轴 (转向柱) 到转向 器,然后从那里经转向拉杆到转向车轮。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摩擦圆
车轮是车辆与道路之间的连接纽带。动力和驱动力矩都通过车 轮传递到路面上。
转弯行驶时同样必须通过车轮吸收所有侧向力。
Fv车轮支承力 Fu驱动力 Fs侧向力 Fre合力 K最大合力
FA1 F1
v FG
FA2 F2
v 行驶速度 FG 车辆重量 F1 前部车轮支承力 F2 后部车轮支承力 FA1 前部驱动力 FA2 后部驱动力
Steering & Brake & Suspension System 车桥负载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