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草剂

除草剂

除草剂,是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被称为除草剂。

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类。

根据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和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

根据化学结构分为无机化合物除草剂和有机化合物除草剂。

按使用方法分为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土壤处理剂等。

1、除草剂的发展趋势
1.1除草剂的发展特点
(1)品种多。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除草剂品种多达300多个左右,总的趋势是向着高效、低毒、选择性强、杀草谱广的方向发展且以茎叶处理剂为主流。

(2)剂型日益增多。

一种原药平均有10余种加工剂型。

在美国,一个药剂甚至有36个剂型及混配制剂。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控制释放剂、高浓度颗粒剂、胶悬剂、大粒剂等新剂型。

可以说,一种好的药剂要取得成功,一半在于制剂的研究。

(3)使用方法多种多样。

使用技术是发挥药效的关键问题。

目前喷雾方式的革新,施药器械的改进,以及用药方法的完善、可以用最少的药
剂发挥最大的除草效果。

(4)使用面积迅速扩大。

随着耕作方式由人力、畜力向机械耕作方式转变,劳动力的减少,杂草危害加剧,农田化学除草的面积也在迅速扩大。

(5)增长速度快。

以美国为例,除草剂销售量1984年上升到农药总量的66%。

其后由于引人超高效除草剂磺酰脲类及其他化合物,用量有所下降,但仍超过杀虫剂、杀菌剂,1993年达40%。

(6)混用与增效剂的普及。

为了取长补短,使用方式日益趋向除草剂之间、除草剂与其他农药间的混用及增效剂的应用。

这样能降低用量,提高和延长药效,降低残留,增强对气候
条件的适应性,扩大杀草谱,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

(7)安全剂、解毒剂进一步发展。

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相当活跃,使用也日趋广泛。

1.2除草剂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除了雾滴漂移是除草剂大面积使用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外,环境条件不良时,除草剂也可能对生长不良的作物引起药害。

更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有:(1)杂草抗药性问题。

最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至少有30个以上的国家发现不同杂草对化学结构不同的多种类型除草剂产生了抗性,其中以抗三氮肥苯除草剂的杂草种子类最多,其他较多的是ALS抑制剂和光合作用抑制剂等。

突出表现是抗性形成速度加快,范围更广。

早期应用的除草剂品种从开始应用到杂草产生抗性约需10年以上,而最近则仅用4~5年便产生抗性。

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多抗性与交互抗性增多。

(2)杂草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

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农田杂草群落组成逐步演替,使得原来危害较小或在群落中处于次要地位的杂草迅速演替为优势杂草。

(3)降解产物对作物发生危害。

以使用杀草丹导致水稻矮化为例,由于水稻田使用杀草丹时,在还原条件下脱氯而产生脱氯杀草丹,对水稻生育产生严重抑制作用。

(4)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由于除草剂(如有些磺酰脲类不易被土壤降解、施用后不同程度地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后茬敏感作物受天药害。

相关链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