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案例: 钱江晚报 :2009-08-18 王礼聪是杭州余杭区乔司镇的瓜农,8月份正是西瓜丰 收的季节,可是他家种的7.5亩西瓜全死了。他在一家农资 店花15元买了一瓶高浓度甘草磷,喷洒在西瓜大棚里。以前 拿出除草剂一看,这才明白,问题出在“高浓度”上,而以前 王礼聪一直就使用甘草磷除草,效果都很不错。谁知这一次, 喷洒的都是10%的浓度甘草磷。王礼聪在使用该除草剂时,没 几天后,杂草枯萎了,但是瓜苗也跟着枯萎。他一下子傻了, 有详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没有对产品进行稀释,而是直接将 这是怎么回事? 购买的高浓度除草剂喷洒在了瓜苗上,是导致瓜苗死亡的直接 原因。
有50余户家玉米田受到影响, 估计的损失在7万元左右。
距铁路近的玉米苗(左)距铁路远的玉米苗(右)
13
1、人为因素:
A、用药时期不当。 B、施药量:施用过量或浓度过高的除草剂 C、施药方法或作业不标准:喷雾、撒施、药膜等 D、药械性能不良、选用药械错误或清洗不彻底
E、雾滴挥发与飘移
案例: 2011年,广西蔗农喷药,蔬菜遭殃
19
1、人为因素: F:药剂使用错误
案例:
2011 年7月,临海市沿江镇庙山后村 ,章先生种的 2甲唑草酮的包装上写道,除草剂主要用于小麦田。 章先生使用了一种叫“韩秋好”的除草剂,效果并 150 来亩水稻,稻叶出现了焦枯的现象,有的甚至烂根 在水稻田使用的时候,水稻叶片可能出现灼伤斑点。 没有想象中好,又使用一种名叫 2甲唑草酮的除草 了,后枯黄。 剂。
11
1、人为因素:
A、用药时期不当。 B、施药量:施用过量或浓度过高的除草剂
C、施药方法或作业不标准:喷雾、撒施、药膜等 D、药械性能不良、选用药械错误或清洗不彻底
案例:
2010年8月4日晨,蒙阴县旧寨乡某村村民徐某等人发现,其菜 使用机引式多喷头喷雾器,由于各个喷嘴的流量不一致, 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经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 园内长势甚好的辣椒、茄子、豆角等蔬菜都枯萎了 ,怀疑被 喷幅的联接带重叠过度及喷嘴后滴等,或采用非扇形喷 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人打了灭草剂。 派出所民警现场查看也认定是有人故意所为,但 头,皆能造成喷施药液不均,致使局部地面、叶面着药 “嫌疑人”徐某却拒不承认。 量过多而造成作物受害。 使用背负式单喷头、双喷头喷雾器,步行速度不一,把 后经试验发现 , 徐某的喷雾器是高压喷雾器,其高压塑料药 持喷头位置不准,左右摆动不定、喷嘴方向不正,给液 罐中部靠后出现一道裂缝 ,打高压喷药时,药就从裂缝中 泵加压不均等,更易使局部地面、叶面着药过量面铸成 “溅出达五六米” ,致使周围所有作物均被喷上灭草剂,而 药害。 自己却浑然不知。
26
(三)、全球除草剂十大品种 (按销售额排列)
草甘膦, 2,4-D, 敌草快, 隆 百草枯, 草铵膦, 氟乐灵, 二甲戊乐灵, 乙草胺, 莠去津, 利谷
以上十个品种均为非专利除草剂
27
(四)、除草剂的降解



光解 挥发 土壤吸附 淋溶 化学分解 生物降解
28
(五)、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18
1、人为因素: F:药剂使用错误
案例: 2010年4月10日,辽宁省北镇市中安镇石甸子村3位农 民因农药药害致大棚蔬菜大量减产,他们在北镇市一农药经 销商处,购买了8瓶氟乐灵除草剂,用于大棚茄秧除草。按 照经销商告知的使用量喷洒后,茄秧发生严重药害,经济损 失严重。 在受损农民的蔬菜大棚中看到,施过除草剂的茄秧叶片 小、卷曲、植株矮,比没有喷洒除草剂的植株矮了近一半, 茄秧不挂果。 造成茄秧药害的原因是,农民把说明书标示只能 在大豆和棉花等作物上使用的除草剂,用在茄秧上进 行了喷洒。
12
1、人为因素:
A、用药时期不当。 B、施药量:施用过量或浓度过高的除草剂 C、施药方法或作业不标准:喷雾、撒施、药膜等 D、药械性能不良、选用药械错误或清洗不彻底
E、雾滴挥发与飘移
案例:
2010年7月,河北景县百余亩玉米苗遭铁路喷洒除草剂破坏
2009年5月18日,北京密云县,除草剂飘入隔壁菜地 “毒倒”邻家老太赔2000元。 李某对自家院内的杂草喷洒“百草枯”农药灭草,部分农药 飘落在一墙之隔的张老太种植的蔬菜上。第二天晚上,不知情的 铁路部门喷洒除草剂的那天, 张老太食用了沾有农药的蔬菜,次日早上感觉腹部不适,被医院 正赶上刮南风,喷洒出的除草 诊断为“百草枯”中毒,张老太因此将李某诉至法院索赔。 剂就刮到了玉米地里 ,全村共
17
1、人为因素: F:药剂使用错误
案例: 右边和左边的葡萄同是一个品种,但却普遍矮小,叶子明显 园丁一号除草剂属于广谱性农药,适用范围为非耕地、针叶苗圃、 2008年06月 新疆五一农场的部分承包户却怎么也高兴 苹果园、林地、防火隔离带,不包括葡萄地 。 发黄,部分叶子边缘焦黄,结的葡萄只有绿豆粒大小。 不起来。据五一农场农业科统计,用了“园丁一号”除草剂 后,该农场有200余亩葡萄受损。
15
1、人为因素: F:药剂使用错误
案例:后来经诊断,是张大嫂儿子粗心买错了除草剂,把本该草地上 据张琴华介绍,在秧苗插下去约半个月时,她叫儿子去街
市购买了 2包 除草剂,儿子买回家后就和尿素拌在一起,然 用的 “氯磺乙 ”除草剂而错用到了水稻上来了。随后,农药经销 后母子俩一同去稻田把其撒在田中。撒好后过了3-4天,张大 商也上门来到张琴华家稻田作现场察看指导,当时还告诉她用 2009年 7月,武进区湟里镇村西村黄连树自然村农户 嫂发现秧苗开始发黄,就像火烧了一样。秧棵拔出来一看, 点 “生根水 ”作些追肥补救措施。 “通过照其说法用后,现目今 张琴华家的 1.9亩水稻秧苗在施用除草剂后逐渐枯萎,有 也不见长白须须的新根,根部看上去黑乎乎的,僵而不发, 已有 9分田恢复了长势。 有的已停止生长呈枯萎状,有的已经死亡。 的甚至于枯死。
5
二、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误用、雾滴挥发与漂移、土壤残留、混用不当、 施药器械性能不良、作业不标准、除草剂降解 产生有毒物质、异常不良的环境条件。
多数时候是几种药害原因的相互累加,但主次分明!
6
1、人为因素: A、用药时期不当 B、施用过量或浓度过高的除草剂 C、施药方法或作业不标准:喷雾、撒施、药膜等 D、药械性能不良、选用药械错误或清洗不彻底 E、雾滴挥发与飘移 F、药剂使用不当
7
1、人为因素: A 、用药时期不当:
一村民承包了10户水稻制种户集中育秧的管理工作。5 月19日,其父亲为给儿子帮忙出力,就拿起药瓶,背 案例:最后,全村在父本栽插时,适当放宽窝距挤出 上喷雾器,去给即将移栽的制种秧田施药。不料老大爷 一片两片秧苗,家家户户匀出 2—3个秧巴 。 2010年 06月,四川泸州古蔺县椒园乡水田村一组 30 亩水稻制 年老眼花,把克雾踪施进了 2亩多秧田…… 一夜之间,嫩 种大田无秧可插。 绿的秧苗成片枯萎变黄 。
10
1、人为因素:
A、用药时期不当。 B、施药量:施用过量或浓度过高的除草剂
案例:
2006年,江西镇江市丹徒区有数百亩直播稻近期出现心 叶卷曲现象,田间病株率达30%。
这些田块因施药时稗草叶龄较大,按正常用药量施用二氯喹啉酸防效 不好,农民普遍增加了二氯喹啉酸的用量,一般每亩用50%二氯喹啉 酸可湿性粉剂50-70克。用药时秧苗叶龄较小的现在卷叶现象发生比 较严重,喷药时秧苗叶龄较大的现在卷叶现象发生得轻一些。
20
人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造成的损害都是不应该发生的!!!
21
2、环境因素 A、土壤因素的影响 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 土壤水分 土壤和微生物 B、气象因素的影响 温度 湿度 光照 风雨
22
三、除草剂基础知识
(一)、除草剂的成分:
一些除草剂选择性较差,可以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
选择性,形成商品除草剂。 A、保护物质: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保护物质为活性炭 B、安全剂 精噁唑禾草灵加不同的安全剂, 除草剂商品分别为骠马、大骠
草甘膦
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接触植物后不能在体内传 导,只在药剂接触部位起作用
25
第二节 除草剂的分类
3、按喷洒目标分类
土壤处理剂:除草剂喷洒到土壤表面,以杀死未 出土杂草。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苗后 土壤处理、移栽缓苗后施药 茎叶处理剂:喷洒到杂草茎叶上起作用。播前茎 叶处理和生育期茎叶处理
崇左菜农发现,自从甘 蔗地里喷洒除草剂“百 草枯”和“蔗下光”后, 他家菜地里的部分豆角 苗就枯死了。但是6月 中旬,在农某撒过除草 剂,蒙福林家地里一些 原本茁壮生长的豆角幼 苗,还是成排死去了。
14
1甲磺隆当成了水稻除草剂。
2009年,浙江嘉兴王江泾镇廊下村村民陆金荣,家里的2.5亩 晚稻很多不抽穗,有的只抽出半穗,随手拽出一株稻穗,将结米的 一端放在掌心双手一揉,是一堆空壳。

播前混土施用 播后苗前施用 苗后茎叶喷雾(全面喷雾、定向喷雾) 涂抹施药 甩施 撒施 泼浇 滴灌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1
前言
除草剂是用量最大的农药,更是最危险的 农业生产资料!
相对于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除草剂更容易 对作物产生药害,而且除草效果也不如杀虫剂和杀 菌剂稳定。 其实对于除草剂而言,药效和药害实际上没有 本质区别,只是针对的植物不同而已。
2
全球各类农药的市场份额
除草剂:50.2% 杀虫剂:24.9% 杀菌剂:21.5%
16
1、人为因素: F:药剂使用错误
案例: 2009年,河南原阳2000亩玉米苗被枯死,使用了“一封 “一封一杀”除草剂包装袋显示,该产品由江苏恒通化工有限公司生 右边和左边玉米明显区别,右边玉米苗还不及麦茬高,叶片 一杀”除草剂。 产,适用范围“仅限于麦稻轮作田块小麦地锄草,严禁在其他作物 泛黄、干枯。与其相邻的地内,玉米苗很绿,已有过膝深 使用”。
4
一、中国化学除草技术的发展历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