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课程论文评价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姓名:学号:班级:评价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摘要:商丘是第二批入选名单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城墙、护城河、街巷网络及居民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古城优势,保留城市特色,避免污染和建设性破坏,需对城市布局及发展进行调整、控制和改造。

针对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评价,然后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商丘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概况保护规划1城市概况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现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

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

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商丘古城城墙周长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

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

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

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

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如今的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

坐落在古城内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壮悔堂”招引着八方的游客。

在商丘古城南古宋河畔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

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

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内方外圆,形成古代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

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1日,河南省商丘古城以其水利特色突出、文化品位高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保护规划及评价2.1分析保护价值及保护的原则及思想商丘归德府城位于豫东黄河冲积平原,自古为豫、鲁、皖三省交界的重镇,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兵家必争之地。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其中尤以保存基本完整的明代古城墙弥足珍贵。

它是归德府古城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的结晶,印着发展过程中的年轮和文脉,对商丘古城的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珍品,是古城的重要标志。

归德府城是国内保存较好的明府城之一。

现存归德府城内城呈长方形,由城墙、护城湖、外廓三部分组成。

全城地势北高南低,四面地形逐渐下降呈龟背形,雨水经街旁水沟流入南门两侧水门,排入护城河,整个排水、泄洪系统合理有序。

城垣四面环水,碧波荡漾,水域宽阔。

从空中俯瞰全城,好似闪发光芒的宝石,美不胜收。

归德府古城墙布局严谨、古朴庄重、气势恢弘。

城墙、城湖、城堤三位一体,易守难攻,是一座完美体现古代战争特点的军事防御设施,同时还具有防御洪水的作用。

城楼、角台绵延起伏、交相辉映。

城门采用了多种砌筑方法,不仅有较强的装饰性,而且结构严谨,它是豫东平原上熠熠生辉的魅力瑰宝。

商丘的优势是古城格局完整,护城河、土堤、城墙、道路系统未遭破坏,且有众多文物古迹和特色民居,弱点和优势是缺少大型的声震中外的古迹名胜,因此应扬长避短,不能在一两处古迹上做文章,而应把整个城市作为一座古迹,全盘保护、整理和开发。

因而要注意保护现状的格局,保存开发特色,加强古迹和特色民居的维修,增加现代设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

还要提高对规划设计的重视,按照保持古城“建筑肌理”和“传承、融合、创新”的原则,切实搞好古城规划设计工作。

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区块起步、多点呼应,相互协调、循序渐进。

同时希望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可行。

2.2古城特色分析1)结构布局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这93条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

俯瞰全城,如棋盘状。

建筑多为走马门楼和四合院建筑群。

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

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吏卒、总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颇多。

原有的水井、厕所为梅花形状,布局合理。

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

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

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

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

现存商丘古城已500年,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2)名人典故古城南门外东侧,便是著名的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它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中国四大书院。

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应天书院求学,家境贫寒的范仲淹“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

终成大器后,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亲病逝后,他在家居丧,当时的应天府知府晏殊请他到书院任教,一时间,“从学者不远千里而至”,应天书院由此名声更盛。

这座书院,还培育出了被誉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

今人对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戏剧《桃花扇》,这部孔尚任所著的传世名作,知道的人应该很多,但对其内容,能说出来的人又屈指可数了。

侯方域便是这部名戏的主人公之一。

3)民间活动商丘的戏曲文化也是十分独特的。

在商丘戏曲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是豫剧,如果在商丘城镇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边回响的始终是那大腔大调的河南梆子腔。

4)民间艺术商丘的戏曲文化也是十分独特的。

在商丘戏曲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是豫剧,如果在商丘城镇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边回响的始终是那大腔大调的河南梆子腔。

四平调是在商丘诞生、商丘所独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听到的地方戏,是文化和戏曲“特产”。

5)民间工艺商丘的民间工艺。

商丘人心灵手巧,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如剪纸、刺绣、编织、石刻、木刻、泥塑、面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辈出。

6)主要景区北城门楼、南城门楼、永乐园、南湖公园、应天书院、张巡祠、八关斋、侯方域故居、归德府文庙、穆氏四合院、壮悔堂、文雅台、微子祠、三陵台、燧皇陵、火神台、宋国故城、华商文化广场、中国商文化博物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

7)古城特产商丘的特产也很多,有柳编、大有丰酱菜、林酒、啤酒、针织内衣等。

还有郭村烧鸡、虾子烧素、许家汤圆、荷叶粉肉、油酥火烧、四时鲜果等。

2.3城市用地布局及交通道路调整及评价为了保护好古城的结构和布局,首要任务就是对现有的城市布局及道路进行调整。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搬迁到新工业区,在砖城内禁止建任何工业,在土堤内严禁建有污染大的工业,但可设置一些无污染的特色产业。

可以在城北护城河北设置比较大的污染产业。

根据商丘县的总体规划,对商丘县人口进行预测,在城内和城外设置居住用地,适当减少人口密度,增加和改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的质量。

2.4环境保护规划及评价主要包括有建筑高度控制的分布、整顿历史保护区的环境和防止“破坏性建设”。

高层建筑宜建在新区,不宜建在历史分区,禁止在老城新建高层建筑。

整顿历史保护区主要包括:①整顿混杂在老城区或直接在历史保护区的工厂、仓库、铁路、公路、码头,或高压电线、水塔、高烟囱,或污染环境的其他建筑、设施以及臭沟、臭河等造成的布局混乱现状。

整治包括分批、分期对它们迁出、改造、拆除或根治。

②有些机关、学校、研究院所或工厂、商店、仓库等占用重要文物建筑或历史遗址,甚至有的在其内乱拆、乱改、乱建,有的在文物建筑内进行生产或存放易燃物品,潜伏着火灾危险,对此也必须根据国家文物法规和保护规则进行整顿,还其本来面貌。

“破坏性建设”是指规划失控、乱选址、乱建设,造成文物、风景或历史保护地段的布局失去秩序,破坏协调。

它是城市环境风貌的一大公害,对于历史保护区尤其严重。

即使在新建风貌分区,“破坏性建设”也足以使新环境丑化。

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按批准的城市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2.5古城绿化规划及评价可以利用应天书院修建水上度假公园,种植一些水上植物,如芦苇、睡莲等,增加绿化面积,吸引游人。

在住宅区四合院内种植大量绿色植物,美化环境,改善居住环境。

在护城河两岸设置绿化带,为线绿化。

2.6其他规划及评价为了保护好商丘古城,我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对古民居、古街区保护的资金投入。

古民居、古街区是古城历史文化的细胞,承载着历史信息、文化信息、古人生活信息,在古城保护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几年来,文化、文物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缺少保护资金,一些城内民居四合院得不到及时维修,房屋所有者不愿投入资金,致使保护工作比较被动。

二是大力宣传推介古城,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

商丘古城砖城墙、城湖、城堤三位一体,风格独特,河南仅此一家,全国也不多见,来商丘参观考察过古城的国家和省领导及专家学者对古城的风格无不啧啧称赞。

商丘处在平原地区,缺山少水,我们要发展大旅游,落实旅游兴市战略,必须打历史文化名城牌。

我们要倍加珍惜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财富,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把商丘古城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吸引更多的人来商丘旅游、投资、兴业,使古城这一品牌变为财富,使古城人民从保护中得到实惠。

三是正确处理落实古城保护规划与现代建设的关系。

对古城保护规划要不断充实完善,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景规划,把古城保护规划放到商丘城市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安排,使古城保护与商丘现代化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