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2.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3. 单面山:指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
4. 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5. 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6. 水系:指某一干流及其支流的组合。
7. 猪背山:形成于岩层倾斜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两坡较陡且近似等长的山脉。
8. 崩塌:把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急剧向下倾倒、崩落的现象。
9. 岩坎:基岩河床中由较坚硬的岩石形成的横亘于河床底部突起的
地形。
10. 分水岭:指河流之间把相邻两个水系分开的高地。
11. 流水作用: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12.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13. 风成作用:指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岩石、松散沉积物的破坏作用。
14. 风化壳: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
二、简述题
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①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矿产资源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和灾害、农业生产。
(可以少写几个方面)
②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2.简述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坡度陡和坡底相对高度较高。
2)地质条件:岩石中存在节理、断层、地层倾斜和岩性脆弱
3)气候条件:湿冷的气候可使加速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底坍塌形成的时间。
4)地震因素:地震是坍塌的触发因素。
5)人为因素:人工的任意开挖,修路
3.简述滑坡形成的条件。
①地貌条件:斜坡的坡度较大、存在有效临空面。
②岩性条件:岩性为未固结的第四纪沉积物、泥质类沉积及其变质岩
③地质构造条件:存在断层、节理不整合面;易形成滑动面;④
气候条件:降水、暴雨的发生。
⑤诱发条件:地震,火山爆发、人类活动等
4.简述黄土特征
1.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
2.黄土缺乏层理,有明显的垂直节理,直立性强,孔隙度大。
3.结构疏松,透水性强。
4.黄土的抗蚀性弱,特别是植被受到破坏后,地表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5.黄土中CaCO3含量高,易形成姜结石,常分布于古土壤底部。
5.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气候因素气温、降雨、生物活动
(二)地形因素地形的高度、起伏程度及坡向
(三)岩性因素不同的岩石抗风化的能力不同
(四)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不同部位抗风化能力不同
6. 什么是二元结构,简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河漫滩的下部是河床相的粗粒冲积物,主要是粗砂和砾石,上部是河漫相的细粒冲积物,主要为细砂和粘土组成,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简1)单向横向环流使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形成河床浅滩
3)形成雏形河漫滩
4)形成河漫滩
7.简述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①地质条件: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来源是碎屑物质。
②气侯条件:泥石流中的水体补给源丰富。
③地貌条件: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比为10-30%。
④人类活动:乱砍滥伐,坡地耕种,兴建铁路公路,矿山开发,建水坝。
8.简述岩溶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
地表溶蚀地貌1.溶沟与石芽(石林)
2.石林和岩溶漏斗
3.峰丛、峰林和溶蚀洼地
4.孤峰与岩溶平原
5.盲谷、干谷和断头河
地下溶蚀地貌1.溶洞
2.暗河、伏流和暗湖
洞内堆积地貌1.滴石
2.流石其它形态
洞外堆积地貌1.泉华堆积的各种形态地貌、泉华台阶等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山地高度不大,造型丰富。
9.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①大地构造地貌:第一级是大陆和洋盆;第二级是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
③地质构造地貌:第三级是方山、单面山、背斜脊、断裂谷等小地貌单元。
特征: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
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
10.简述岩溶地貌形成条件
①岩石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
②水文因素: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
③气候条件:降水量大、气温湿润、
11.简述滑坡的危害
乡村1.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城镇2.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工矿3.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12.简述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①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②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交叉。
③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④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与上述各地球学科密切相关,彼此都利用对方有关的理论方法来从事自身研究,相互促进学科的发展v
三、论述题
1. 论述影响滑坡的因素
1)地貌条件影响滑坡的主要地貌条件是斜坡的坡度和有效临界面2)地质构造条件主要的作用是为形成滑动面创造条件
3)岩性条件岩性是影响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
4)气候条件降水暴雨最易导致滑坡的发生
5)诱发条件地震、火山爆发、人类活动是滑坡的触发因素
2. 论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在不同气候类型区风化作用的方式
1.物理风化:、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发生破裂、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2、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3、生物风化: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的分解。
潮湿炎热地区
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尸体分解强烈。
因此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十分强烈。
作用方式(1)水化作用(2)水解作用(3)溶解作用(4)氧化作用(5)生物活动
干冷地区:风化速度慢,产物以岩石碎屑为主。
以物理风化为主
作用方式(1)岩石的释荷(2)岩石的热胀冷缩(3)水的冻融
3. 论述河流阶地的成因
1.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当河流基准面下降,新出露的部分坡度大于河流比降时,河流要发生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所到达的地区在河流纵剖面上表现为比较突然的增加,这样的一个点称为裂点。
在裂点以下,由于河流的下切,原来的河漫滩出露形成阶地。
2.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形成阶地主要是通过构造抬升或下降改变河流比降来完成的。
3.气候变迁:
由于气候变化造成河流相对负载的变化形成的阶地称气候阶
地。
气候变化有两种类型:干湿变化和冷暖变化,它们都可以造成河流负载的相对变化。
4. 论述黄土地貌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黄土地貌分为黄土堆积地貌和黄土侵蚀地貌。
黄土的堆积形成面积较广的高原和平原,高原形成于新构造运动的上升区,由黄土构成的高而平坦的地面,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各
种地貌。
而黄土平原形成于新构造运动的下降区,由黄土构成的低而平坦的地面,流水切割弱,只再倾斜的地面侵蚀成小沟谷,其它多为河流谷地
黄土的侵蚀地貌是由地面流水和地下水侵蚀黄土而成。
分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地带,即北纬35°~45°之间,呈东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