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 名著导读课件 (共34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 名著导读课件 (共34张)


巴尔扎克的生平:
1799年5月20日出生于图尔市。 1814年来到巴黎 ,先在寄宿学校上学。 1816年学习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
人和公证人办事处当见习生和书记。因
酷爱文学创作,又去巴黎大学文科班旁
听,获得了文学学士称号。
1819年,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 1825年,他开办印刷厂 ,不久就破产
了,并债台高筑。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 写了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 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 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 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 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 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 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的支配下,资产阶级的 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 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必然灭亡, 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典型人物分析——伏脱冷
邪恶的化身,是反面人物的代表。
他凶狠、狡诈、野心勃勃,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
揭发者,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制造者,对社会的 破坏性极大。
作为邪恶化身的伏脱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是
当时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土壤滋养了他,二是以人性 失落为代价的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孕育了他。
伏脱冷给拉斯蒂涅“上了一课” 遭到出卖,伏脱冷被捕
1828年夏季开始,巴尔扎克决定专心
从事文学创作,揭开了《人间喜剧》的
创作序
幕。
1829年,他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了
第一部长篇小说《舒昂党人》。
1850年8月18日卒于巴黎。
写 作 背 景(一)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4年, 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波旁王朝卷土重来,封 建政权复辟。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于1830年七 月革命时被推翻。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 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了权势。 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贵族的重新得势,并 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两个 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 步步进逼。
典型人物分析——高老头
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形象
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 钱。可是,在家庭内,他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他 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 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 因而钱尽情绝,最终惨死在公寓里。
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 剧转变时代的产物。他的惨死,正是金钱毁 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明证。他的 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 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课堂小结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 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了体现。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 代的标记,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感情,这 两者构成了高老头的矛盾性格。高老头的矛盾性格, 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的时代产物。 他的惨死,正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 庭的明证,他的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 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名著导读
高老头
作者——巴尔扎克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 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 96 部,包长、
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 《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 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问 题 讨 论(一)
提示:在骂声中也体现了对女儿的爱。
如高老头在见不到女儿时,有几
次“恶狠狠”地咒骂女儿,“简直是 如何理解高老头 些下流东西,流氓婆”“把她们抓来! 对女儿的咒骂?
叫警卫队,叫军队!” 这些咒骂不能说不狠,但恰恰反衬了
高老头对两个女儿深深的爱。每次咒骂之 后,高老头马上就会否认自己咒骂过她们: “谁说的?你知道我是疼爱她们的!”骂 过之后想到的是要为女儿上奥特赛挣钱。 把女儿的不孝怪罪到女婿身上“是我女婿 不准她们来的呀。杀死他们!杀雷斯多! 杀纽沁根!他们是我的凶手!”
社会的利己拜金原则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
高老头的悲剧是拜金主义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破坏家庭的证明;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 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对比手法的运用
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在《高老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
伏盖公寓与鲍赛昂府的强烈对比,不仅促使拉斯蒂涅个 人野心猛烈膨胀,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 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 存在着卑劣无耻。 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 比,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直言不讳。但不同的语言却又 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而他们两人看透社会的理论又与自 己生活中的惨败成为反衬,加深了悲剧的意味。 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 鲍赛昂夫人退隐时热闹的场面与凄凉心情的对比。
写 作 背 景(二)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贵族受到资产阶级思 想的腐蚀,只想快快发财,向资产阶级投降,如拉 斯蒂涅;一部分贵族自以为出身高贵、门第显赫, 虽然外强中干,却态度傲慢,看不起资产阶级,坚 决拒绝向资产阶级投降。但到最后,他们的门第敌 不过金钱的势力,因此一败涂地,如鲍赛昂 子爵夫人。
内容简介
问 题 讨 论(二)
金钱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
小说的社会意义
通过高老头的悲剧,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 拜金主义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 鄙丑恶,抨击了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高 老头临终前的长篇独白,有力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 会的父女之间那种“金钱=感情”的罪恶关系,揭 露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造成高老头悲剧的根源
高老头对女儿畸形的爱
典型人物分析——拉斯蒂涅
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
家的典型。
由贵族到资产阶级是他阶级属
性的转变,由纯朴的外省青年变 成寡廉鲜耻的野心家是他道德品 质的坠落。
拉斯蒂涅的蜕变,是金钱毁灭人
性、败坏良心的明证。同时,表现 出时代的变迁,即贵族子弟经不起 金钱的引诱,投入了资产者的怀抱, 这正是贵族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主题